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09-09-01韦洁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学法自学课文

韦洁兰

基础阶段英语教学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型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他认为,能让学生拥有自学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是成功的教学。

自学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一旦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积极地学习,独立思索,探究问题,排除万难,成功获得新知识。如果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更加显著。那些伟大人物,诸如爱迪生、华罗庚、高尔基、法拉第、瓦特、列宁等,他们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奥秘就在于他们善于自学,善于研究。一个人一旦有了自学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他就可以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以至成就自己的人生。

所以,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领域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广大教师要研究的课题。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低年级开始,从基础开始。

1.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某一门学科,得先让他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孜孜以求,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学愿望。为此,教师可以灵活通过各种途径,如使用多媒体、讲英语幽默小故事、唱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提高认识,坚定学习信心。初一年级时,就要让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他们懂得,只会说家乡话,难以走出家门;只会说中国话,无法面对世界。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因此,不仅对外交流需要英语,不出国也需要英语。任何从事科技工作的人要想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有所长进,必须懂得英语,以便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动态,吸取先进经验。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发展形势,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坚定学生自学英语的信心。

3.指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常言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想让学生“会学”,首先要让他们“学会”,然后引导他们去“仿学”,经过反复“仿学”,最后能自学。引导学生仿学,实际上就是学法指导。只有经过教师的学法指导,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并逐渐形成自学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种思路和方法又能增强自学能力,使自学方法更加科学化,自学效果更好。要让学生学会预习,得先进行预习课文的学法指导,再让他们亲身实践。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引导阶段。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要学会,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标出问号,并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疑问,请老师立即解答。在上课时,教师可按三个方面去检查预习情况,并加以指导:①读音。先检查课文朗读,把学生不会读的或读得不准确的所有单词列在黑板上。②短语、句型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常用的、重要的短语和句型的理解情况,也把它们列在黑板上。③质疑。请学生提出在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当堂给予解答。最后,要求学生看黑板上的三点板书,告诉学生,若能从这三个方面去把握这篇课文,就基本掌握了本篇课文的内容,今后大家要从这三个方面去预习课文。这就是预习的学法指导。

第二,实践阶段。经过第一阶段预习方法指导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预习课文:①读音。通过查阅词典,把生词的音标和意思标上。②短语、句型理解。归纳出常用的、重要的短语和句型,并写出它们的意思。③质疑。把难句和重要的语言现象列出来,并写出相关的疑问。为了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应该批阅学生的预习笔记,及时评改,规范预习格式,让学生尽快形成自学能力。

第三,质疑和释疑阶段。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既要鼓励他们自主地去探究问题,提出疑问,又要激励他们自主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之后,下一步预习课文的方式转变为“学生备课”。做好质疑或答疑准备。要专门设有“质疑、释疑课”,让有疑问的同学自己点名要班里的某一位同学来解答他的问题,如果解答得准确,教师要给予肯定、表扬。倘若解答不完满,教师或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始终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为了解答别的同学提出的疑问,就必须从“读音、意义、语法”三个方面去充分预习课文,碰上疑问,迫使他们动手查词典,查阅资料,请教同学或老师。这个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学生就能驾驭课文内容,成为学习的主人。

4.抓好两读,培养自学能力。从初一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晚读时间来自由拼读新单词,朗读课文,和同学就课文内容进行英语对话,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到上课时,可让一些同学试读,或上台表演对话,检查自学效果。对踊跃、大胆参与课堂活动、读音准确、朗读流利、声音洪亮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到了初二年级,为加强英语语感,提高语篇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利用两读的时间背诵、默写课文。这是难度较大的训练,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信心,帮助他们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提高自我,体验自学成功的满足感。比如我在学生初二时,安排每个学期举行两期“英语记忆之星”比赛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早晚读时间自主背诵默写课文,获得高分的同学按一、二等奖授予“英语记忆之星”的称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5.互改作业,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互改作业,有助于学生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找出出错的根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三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加作业评改活动。教师首先粗略地把作业中的错句、错词等用各种记号标出,并记下较为典型的错误,然后让同桌互改,要求用铅笔批改,这样便于更正。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互相讨论、商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内巡视,指导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中讲评典型的错误,指出正确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加深印象,增强自学意识。

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事实证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最科学、最理想、最有前途、最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它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 黄 晓)

猜你喜欢

学法自学课文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体育学法基本定位及其理论建构的必要性(一)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