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导语

2009-09-01罗文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导语意境思路

罗文英

良好的课堂导语不仅能先声夺人,如磁石般吸引住学生,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为新课的展开预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开启学生的心理通道,给教学定下成功的基调。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我发现优良的导语应具有导控、指向、新颖和精炼等特性。教师要根据导语的这四个特性,去设计每一堂课的导语,引导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向心理定势,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从而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用如下几种方法导入:

一、意境导入法

所谓意境导入,就是用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语言导引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意境之中。我们在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抒情散文时,可以用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文的那种优美的意境。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导语是创造情境的突破口,也是营造课堂氛围的第一步。老师一登上讲台,学生就会很快调节心理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面,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完成这一心理转变。这时,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和情绪,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行为。这就为课文奠定了一个特定的基调、氛围。

二、情感导入法

有的课文情感性强,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教学这样的课文,就易运用情感导入。所谓情感导入就是用充满与作品一致的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如在教诗歌时可以用这样的话激起学生的情感:“诗,像种子一样,有一股顽强的爆发力。好的诗歌破土而出以后,它的芳香会和民族精神融合,长久地滋润大地。虽然今天我们读的古诗距今已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然而,诵读、咀嚼,仍可品味到其中的芳香。”学生“情弦”被拨动,脑中充满民族自豪感,带情诵读,兴意盎然。

三、知识导入法

有时,为了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或者使学生明确本课知识的重点,有必要适当地做一些旧知识提示,使学生产生一种知识的前后贯通感,有利于学生用原有认知结构迅速同化新知,这就是知识导入。如我们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这样导入:“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写词的大家,他们在文学史上称为苏辛词派,他们的词大多表现出豪放的风格。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表现婉曲含蓄,可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意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怀古之作,借题发挥,抒写胸臆。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豪放风格的。”导语这样设计,学生就很自然地将以前学过的知识与当前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并能主动地利用这些理论知识来指导阅读。

四、思路导入法

为了使学生尽快地把握文章思路,常常要针对文章用些富于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轨道,这就是思路导入。如在教《雨霖铃》一文时,导语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宋代是我国词的黄金时代。大家是否知道,在宋代词坛上有那么一段佳话——因为有位词人写了首极妙的杭州繁华胜景的词,遂使金主完颜亮起了投鞭渡江之志,这位词人就是柳永,词就是《望海潮》。他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婉约派词人,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雨霖铃》词,正是最能代表他风格的作品中的一首。”这样的导语,很快就把学生的思路由宋词引导到课文上来,学生的思路与文章的思路及教师讲课的思路由导语统一到一起来了。

五、悬念导入法

“悬念”是思维的“导火线”。根据学生求知欲望强的特点,在导语中设置一定的悬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在思考答案中学习新知识。如我们教《归园田居》一诗时,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有人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而有人却倾心于淳美的田园风光。是啊,都市的繁华固然令人向往,然而那片绿色的田园,那安静和谐的村落,那轻柔袅娜的炊烟,那绿树掩映的农舍,那淳厚古朴的乡情,不也令人神往,令人欣喜,乃至令人陶醉吗?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描绘过她,讴歌过她。可是你们知道田园诗发端于谁呢?以讴歌田园生活之美好,抒发田园生活之情趣,并以此为主要创作题材大量纳入诗篇的是谁呢?好,我告诉大家,他就是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陶渊明。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诗。”这样三言两语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迅速进入接受新知的最佳状态。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导语意境思路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春色满园
阔腿裤的小秘密
一朵花的意境
我的思路我做主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