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

2009-08-31李晓红贾桂琴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锻炼身体体育锻炼态度

李晓红 贾桂琴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兴趣和意识。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意识,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通过我们的体育课,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意识,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锻炼。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意识。”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从根本上来说,应从体育课教师和他的教授对象学生两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课教师是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意识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研究教学方案,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地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这样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教学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意识。

其次,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意识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课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意识,还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意识。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所以说,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意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意识,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意识。

1.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课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 加强良好锻炼意识的训练。良好意识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课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意识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意识。

3.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意识,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意识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意识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意识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意识,只有形成了意识,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猜你喜欢

锻炼身体体育锻炼态度
绕着猴子走一圈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提升秘游逼格态度
天天锻炼身体好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