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种心理效应

2009-08-31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定势效应体育教师

刘 晔 赵 鑫

一、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在长期的了解中,最近的印象起的作用占优势。不仅包含最近的印象,而且是一种突发的、和过去的印象根本不同的。比如:体育教师对一个平时表现很好的学生印象很好,这个学生也很尊敬老师,但因某次迟到,教师批评了他,就遭到其痛恨,而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抵触和干扰,并否定了过去对教师的良好的看法。

近因效应的作用大小常常受制于认知者的价值观念和个性特征等主观因素,因而可能对以后认知所产生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为了消除近因效应带来的危害,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言行所产生的原因,看是受外界影响偶发的,还是其本质的真实显露,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平时在体育课上,因有一些学生违反纪律,确实令教师生气,甚至有时恼火,或形成僵局。近因效应的功能启示我们,在批评过程中,难免有些情绪化,但是只要结束语妥帖,就会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也许我的话有些重,但愿你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很抱歉,刚才我有些不冷静,希望你好好加油。”用这种结束语,学生就会有受勉励之感,切忌用:“如果你再不改,我就不饶你”,“你要在捣蛋,就把你家长找来”类似的语言,会造成相反的作用。

体育教师应加深对近因效应的理解,在体育教学中努力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投射效应

人们在认识他人时,常常假定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把自己的特点归属到其他人身上,即所谓的推己及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总认为其他人也是如此,这就是投射效应。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些没经验的教师总认为自己喜欢的活动,学生一定喜欢,结果并非如此。

要想清除投射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不良影响,教师必须多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特点、爱好、生活、心理发展的水平、运动技术的高低。在设计教学方法手段时要有针对性,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有的放矢。

三、成见效应

平时积累起来的对某人某事的看法直接影响着以后评价的心理现象,这就是“成见效应”。比如,有一次一位体育教师下课时发现少了一个排球,他就认为一定是班里的一个“捣乱”学生干的。于是,下课后把他留下单独谈话,要求他把球找回来。学生走后,这个教师又把筐里的球查了一遍,结果发现刚才点错了数,现在一个也不少。

这个教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呢?主要是成见在作怪。在体育教学中要努力克服成见效应的影响。

第一,要全面地看待学生。要从多方位,多层次着手,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到学生的一个缺点,忽视其他方面。

第二,要客观地看待学生。不要因学生的相貌、年龄、性别,职务、运动成绩的高低而判定其好坏。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第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中小学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发展时期,他们的变化很大,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用老眼光看待他们。“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历史的经验值得吸取。

四、定势效应

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对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现象,称之为“心理定势效应”。人们往往根据一个人的一种品性推断其具备的其它品质。如有些教师看到爱打扮的学生,就认为她一定怕脏怕累,不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种以点概面的看法常常出现差错。定势效应有时也可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概括了解,但有很大的片面性,尽量避免形成偏见,要注意发挥定势效应的积极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正确态度,使之养成习惯,形成定势。

第二,当学生在教学训练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掌握和提醒,清除定势的不良效应,从僵局中解脱出来。

第三,当学生练习技术动作时一直不能掌握,可先放一放,做其它辅助性活动进行引导。

第四,因为问题情境中的压力,往往导致定势的不良效应。如因考试或体育比赛,气氛十分紧张,学生压力过大,则动作容易僵化,很难发挥水平。因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造积极情境。

第五,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从多方面、多层次思考,力求尽快消除定势的干扰,提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猜你喜欢

定势效应体育教师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画与理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偶像效应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