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鉴赏美文 完善阅读理解

2009-08-31杨辅辉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语句人物形象语文课

杨辅辉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既包含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更包含美学艺术的熏陶。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生动凝炼的优美词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励下去发现、感悟、体会这些美,并通过长期的熏陶、浸染、培养,让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情操、美的理念,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一、读——赏语言的音韵美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有人豪情满怀,有人郁郁满腹,有人喜悦非常,有人愁绪万丈。作者的这些感情我们首先要通过“读”表现出来。有喜有乐的要读的节奏快一点,语调高昂一点;有哀有愁的,朗读就要缓慢低沉。不同的课文,在语调、语速上的要求不同。一般的诗词,句子短小,要引导学生把握节奏、重音;文言文抑扬顿挫鲜明,指导学生摇头晃脑地读,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散文感情浓烈,朗读要饱含深情;小说中人物对话语调分明,要揣摩到人物的心理,准确表达;议论文、说明文或以理服人,或介绍事物事理,朗读时可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同一篇课文,每个句子在重音、断句上也各有侧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作者感情表达的需要,尽现其音韵美。

二、读——悟主题的情感美

读课文,了解文章情节是最表面的东西,最主要的是能领悟文章的主题,从而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领悟文章主题的重要方式;读——“赏”语句的形式美。语句的形式美体现在多个方面:句式美,有的语句上下结构相似,形同对偶,表现一种对称美;词语美,有的语句用词灵活,生动形象,体现一种传神美。《天上的街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中的“明”和“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表达的意思相同,但用词不同,避免了重复,使人思路开阔;修辞美,不少语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摇曳生姿,展现一种生动美,这些细腻的描写通过朗读诉诸人的大脑,人的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相应的画面,让读者和听者如身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只有美的句式、美的词语、美的修辞、美的写景,才会带给读者极度的赏心悦目。

三、读——拓展人物的形象美

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真善美假恶丑,纷繁复杂,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这些人物形象呢?最主要的方法还是读。首先,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印象;其次,学生自读,逐步领会人物性格;然后分角色读,深刻体会人物情感。人物形象在课文中还有很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人物形象的美,我们都能通过读领悟出来。读——“拓”想象的意境美。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美丽的画面代替抽象的文字,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文是想象的基础,在朗读中理解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生发想象,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能想象文字叙述中的意境,也能想象文字外的意境。

综上所述,语文课是最具审美价值的课,以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要实现赏语文课文之美,我认为,唯“读”可领风骚。

猜你喜欢

语句人物形象语文课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语文课文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