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素质教育障碍五议

2009-08-31王沛廷李兴旺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改革课程

王沛廷 李兴旺

基础教育改革虽搞得轰轰烈烈,但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素质教育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传统、习惯的束缚。习惯一旦养成,便成为一种定势,要想改变就需要费一些周折。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改变教师和学生的习惯,重新塑造自我。为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教育专家向老师灌输了大量新教育理论,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专家一再强调要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是培训的本身就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结果往往教师们被搞得晕头转向,拿不准哪种理论更有效,更不明白如何实践,又担心升学率下滑而不敢去大胆实验。所以,教师在接受完培训回到学校后,还是惯用自己的老一套,于是培训便成为徒劳,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效用,致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这是造成素质教育进程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一些学校为了得到上级领导的赞许,大作表面文章。比如有的学校一旦在市级运动会上能涌现出几个优秀运动员、在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便大肆宣扬,自我标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楷模;也有的是在课堂上搞一些花样,如将知识点编成顺口溜、表演唱就是课题研究,或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就是研究性学习,课堂上打破原来固定的座次就等于开放了课堂等等,就认为是成功的改革。难道这就是完全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吗?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吗?

第二,教学硬件和课程资源的缺乏。教学设备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课程设置和开设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学工具以及图书资料的配备非常丰富,能充分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在美国,教室是授课的地方,也是教师的办公室。每位教师都有固定的教室,里面的学具、材料和仪器设备且非常齐全。美国教室里计算机学生人手一台还有剩余,美国国家图书馆、国家航空航天中心、国家天文馆等部门的网站都为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网络资源,网上的内容不断更新,教师的任务是去搜索、下载、整合。而我们呢?地区差别很大,特别是城乡差别更大。在一些发达城市的教学条件非常优越,而在许多农村学校教学条件仍十分落后:图书馆资料很少,又很陈旧;实验器材极度缺乏;计算机就连老师都不能人手一台,更别说让学生用了。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些结论可以动手实验的,最好通过实验获得,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是你到那些落后的农村学校看看,实验课能开起来吗?教育改革不仅需要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样需要教学条件的改变。我们虽然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可我国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平均水平,这是制约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

第三,课程设置没有真正落实。本次基础教育改革对学校课程设置作了重大的调整,许多是借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增设了综合课程,比如《科学》、《历史与社会》、《艺术》等,而我们的综合课在高密进行实验,结果因为师资、教学条件等原因中途夭折。还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但是不少学校由于教学硬件设施薄弱,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而使课程的实施缺乏有力的条件保障。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由于受教育投入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教学设施不足、落后,致使正常的实验课、信息课、劳动与技术课无法正常进行。而在美国综合课程包括科学、社会学等,多数为必修。选修课包括合唱、劳技、操作等,而选修课在一些学校占的学分更高。我们的选修课呢?虚有其表。那为什么违背课程设置的初衷,没有发挥它应起的作用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在高考科目中找不到它的影子,那当然不被学校、老师和学生所重视了。

第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新课程强调发展性评价。这当然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很多地方还没有摆脱“升学率”的困扰。教学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反思我们的教育改革,难道没有发现我们的教育评价制度存在很大缺陷吗?不是老师急功近利,而是他们也要生存。我们常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量出一批好学生,可为什么被人们看来是决定孩子前途的高考不能多一把尺子,从不同的方面多量几次呢?“考试制度不改,教育改革寸步难行”的观点是有点偏激,但不是没有丝毫的道理。

第五,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教育官员、校长、家长、学生的不同期望,使得教师如一个十字路口的迷途者。

教育改革不单单是教师的工作,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同时还要因地制宜,遵循教育规律。我们期盼着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改革课程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