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快递规划为国内快递业“提速”

2009-08-31郭鹏程

物流 2009年5期
关键词:长三角规划目标

郭鹏程

作为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将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由国家邮政局委托,上海市邮政管理局牵头,江浙沪两省一市邮政管理局共同组织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以下简称“规划”)于3月5日正式印发。这一消息对于占长三角GDP的比重达到0.22%的长三角地区的快递服务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实,稍微注意一下就不难发现,众多快递企业特别是民营快递企业就是在这里创业,并走向全国的,如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天天、汇通等快递企业。这些快递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利用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国内快递市场的迅猛需求,仅仅十几年时间将自己发展成为在国内颇有影响的快递品牌。

无需赘言,一如《快递服务》标准和《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的出台一样,此规划的出台也是国内快递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除了进一步凸显出快递服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长三角快递服务业务收入占全国快递市场36%的这个市场份额,即长三角快递服务在国内快递业中的战略地位。

民营快递活跃

据了解,到2008年底,在长三角邮政管理机构备案的快递企业有1883家,其中有国有、民营和外资等各类市场主体。而且,长三角作为“加盟制”快递企业的发源地和聚集地,兼容了“直营制”、“混合制”等多种经营模式,区域快递市场呈现出各具特色、共同发展的格局。到2007年底,长三角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拥有汽车10227辆,从业人数达56865人。服务网点共8945处,基本覆盖区域内的地级城市。服务网点的密度较高,县级城市服务覆盖率已达到85%,部分企业的服务深入乡镇村庄。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普遍提供“次日达”、“隔日达”、“次晨达”、“当日达”等服务,部分企业还提供代收货款等增值服务,涉足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服务领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长三角地区各快递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但是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以邮政EMS为代表的国有快递企业依然主导了长三角国内异地服务市场,民营快递企业占有区域内及同城快递服务的主要市场份额,外资(合资)企业在长三角国际快递市场竞争中优势显著。因此,笔者以为,长三角快递服务要想取得长足发展,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非常关键。

当然,长三角地区除了经济实力强大和快递市场的需求旺盛之外,相比之下,目前的环境对于民营快递的发展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在关系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实质性政策措施上,有关部门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除了前面提到的《快递服务》标准和《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另外《邮政法》仍让民营快递业人士充满期待。另外一个亮点就是长三角“1小时、2小时、3小时都市圈,正在加紧构筑,区域“同城化格局加速形成。这也将为快递企业实现快件的快速转运、派送提供可靠保障。

规划为快递业制定了发展目标,政策还未到位

另外,长三角地区快递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相关法律与政策滞后、服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市场竞争有待规范、产业集中度低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几个方面。

针对以上问题,此规划制定了加强能力建设、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协调发展、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推进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经济与社会效益目标、集中度目标、服务质量目标、服务能力目标、一体化目标和职业培训目标等具体目标。从这一系列目标的详细内容来看,主要是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快递服务的需求,把长三角打造成为快递服务的国内重要基地和国际快递服务的重要门户,将快递服务培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当然,目标还包括快递服务如何拓展服务领域,将服务范围向上游产业延伸:提高快递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整合长三角快递服务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拓展网络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应对危机能力:建设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统一区域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联动服务联合监管机制等方面。

年收入过100亿快递企业出炉

从具体目标来看,规划期内,快递服务的年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到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0.22%提高到2013年的0.51%。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从业者年人均劳动生产率由2008年的23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37万元。并且重点培育出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网络型快递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服务质量目标上,规划指出,到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普遍达到快递服务标准。延误率、损毁率和丢失率等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全部建立投诉处理平台,投诉受理率达到100%,投诉处理满意率达到90%以上,社会用户满意度达到80%以上。其实对于这些服务质量目标指数,笔者还是乐观的。因为在长三角快递企业中,很多快递企业都已经非常重视服务质量问题,有些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安装全国客户呼叫系统,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能力。

当然,对于服务能力目标中提出的到规划期末,提高快递转运中心自动传输设备和自动分拣设备的应用水平方面,笔者认为有相当大的难度。目前,除了中国邮政以外,其余快递企业传统的名址投递就大大阻碍了自动分拣设备的运用,因此要实现快件的自动化分拣,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恐怕在规划期内很难实现。

其余的如到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普遍提供“限时达”、“当日达”、“次晨达”等多样化和标准化服务产品,并推广实施收件人付费、代收货款、短期仓储、代为包装等系列增值服务。其实这些已经在一些快递企业中初步开展了,当然,这些也跟各快递企业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有关。

在规划中,我们看到的一些政策措施,如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清理区域内限制快递发展的不合理地方规章,制定税务、公安、交通、航空、土地管理等部门的配套扶持政策:还有如支持快递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的聚集和带动效应,推动企业集约化运营和规模化发展等,从现实角度来看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综观整个规划,我们充满了期待,但是现实的问题是长三角地区的快递企业并不是很强大,尤其是企业自身,特别是加盟制和混合制企业要不断努力转变企业经营方式,加快企业公司化改革步伐。对于仍然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快递企业,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深化改革,以图获得更大的发展。可以说,规划的出台将大大提高长三角地区快递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为长三角地区的快递服务的发展“提速”。

(此规划的全文详见www.gd-logistics.com)

链接:

截止到2008年,快递服务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快递服务的发展为促进长三角进出口贸易,改善投资环境,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长三角已经成为全国快递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长三角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业务量达到5.1亿件,业务收入达到147.1亿元。长三角快递业务收入占区域邮政业业务收入(不含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60%,占长三角GDP的比重达到0.22%。

在规划期内,快递服务的年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到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0.22%提高到2013年的0.51%。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从业者年人均劳动生产率由2008年的23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37万元。另外还制定集中度、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一体化、职业培训的目标。

在政策措施方面,规划将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区域快递服务协调和监管机制;依托“大交通”平台,整合快递服务资源;依托电子商务,培育快递服务新增长点;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增强快递服务能力;完善快递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布局;强化企业管理,实现规模发展;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培养专业人才;强化市场监管,确保运行安全;发挥快递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猜你喜欢

长三角规划目标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