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2009-08-27海国华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修研讨

海国华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校本研修已成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实施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我校尝试将教学、教研、科研与培训一体化,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本校的、科学的校本研修模式,以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形成扎根于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型教研文化。

一、遵循规律,科学定位

我校着眼于教师整体素养的提高,注重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校本研修中努力遵循以下原则:

发展性原则。力求全体教师认同课改的新理念,在教学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促使他们由经验式思考转变为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思考,提高反思能力。

实践性原则。一方面通过听课与研究、教学与反思、案例与分析等多种形式促使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在教学中实践理论、提升理论;另一方面在理论学习中注重让教师联系已有的实践经验,引导他们从理论高度自觉地反思,优化教学实践,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参与性原则。强调参与的主动性,通过各种培训内容与形式的优化,引导全体教师主动参与培训过程;强调参与的互动性,力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互动提高教师参与的效率。

开放性原则。坚持培训学习、教研和课改相结合,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和跟踪指导相结合,同时借助校园网这一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教师教育时空与方式的开放性。

层次性原则。针对教师个人教龄、知识层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同,我校开展了多层次的活动来满足他们各自的需求。对于骨干教师,学校采用评优与示范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说课、上课、评课、理论测试、答辩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的评比,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对于新教师,组织他们与骨干教师结对,逐步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反思,积累案例,形成教学策略。

二、健全机制,构建网络

我校积极打造学习型学校,完善研修网络,构建三足鼎立的研修机制。

专业引领——全员性的集中学习。学校利用假期和间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间,由业务领导、骨干教师集中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理论与案例、班级管理技巧、信息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培训;聘请教育科研机构、师范院校的教育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或进行听课指导,使全体教师领略教育领域前沿的信息,拓宽视野,更新教育理念。

同伴互助——教研组内的合作学习。我校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团队的基层组织,通过相互间的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同伴互助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首先,加强对教研组的管理。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例会,对教研组长进行培训,组长间相互交流经验、总结得失,不断提高组长的管理水平。其次,进行优秀教研组的评比,促进教研组之间的竞争。再次,为提高教研组研修的质量,组织教研组间的观摩学习。

自我反思——个人的实践提高。引导教师关注新课改,并认识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进行积极的学习和反思:在新课改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只有自己去学习,勇于实践和探索,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变“要我学习”为“我要成长”。教师的自我反思主要有读书、课后反思小结、撰写个案记录、通过校园网阅读教育教学文章后发帖评述等形式。学校定期举行教学沙龙活动,积极为教师搭建交流与对话的平台。

三、聚焦课堂,注重实践

1.集体备课

我校提出“集体备课、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具体要求。即根据教学进度,全组教师提前一周熟悉教案,在教研活动时,由本单元主备教师讲述设计思路,展示收集的教学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文件等),本组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共同探讨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策略。然后,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联系本班学生实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做到“和而不同”。课后,每位教师针对教学设计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反思,感悟教学中的得与失,提出改进意见,再次修正、补充,对已有经验加以总结提升。

2.研讨课

组织研讨课可以加强教师的研讨与合作交流,引导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提高,切实提高其专业化水平。以语文为例,所有语文教师每周集中半天时间,听一位教师的课并进行研讨。操作程序如下:研讨课一周前,作课教师拟订教学设计,在小组教研活动时说课、试讲,组内教师提出意见,作课教师修改;全体语文教师听课,发现问题;作课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与全体语文教师展开对话交流,反思本节课从理念到设计的落差、从设计到实践的落差;作课教师完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笔记。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组织“专题式”研讨课(即由各教研组同学科教师同上一节课或相近学科教师上一节内容相近的课)和“精品课”研讨课(即各教研组推荐一人在平行班多次上同一节课,教研组围绕这一节课展开研讨,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水平),使活动主题更鲜明,切入点更具体,提升研讨课的质量。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去思考、改进的问题,如应积极开发“教学视频案例”,充实研修的内容,使研修更具实效性;应加强与高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合作,强化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水平,使研修更具科学性;应争取与兄弟学校强势学科合作进行校际教研,提升校本研修水平等。我们基层教育管理者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充足的推动力,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责 编 流 水)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修研讨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