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库峰会生逢其时

2009-08-25

决策与信息 2009年8期
关键词:智库峰会中心

魏建国,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下称国经中心)秘书长,虽因年龄原因从政府高位退职下来,但魏建国目前的工作强度丝毫不弱于商务部任职时。

记者:我们为什么要召开全球智库峰会?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这次召开的全球智库峰会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魏建国: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什么是智库说起。智库这个词对中国的老百姓、政府管理人员、企业人士都比较陌生。实际上,最早发展起来的国外智库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

智库这个概念放在中国怎么看?我小时候江浙一带的布庄、药店等地方有一些绍兴师爷,他们不是店里的“官”,也没具体业务,但对整个店的市场销售、财务情况都了如指掌,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能够给掌柜出点子解决问题,平时没事的时候经常摇把扇子,看看店里的情况就知道可能哪些地方发生问题。要做到这个很不简单。实际上,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智库人物。

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已经有智库5000多家。美国最多,有1777家。中国智库有1500多家。中国的智库主要分3大类。第一类是国家直属的大单位。比如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还包括一些职能部门的研究机构,比如财政部、商务部的研究所,大概有200多家;第二类是各个大学的研究机构。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全国可能700家至800家左右;第三类,是各个省级的研究机构,还有一些民间智库。

从近代史来看,中国的智库虽然多,国外的智库发展却比较早,也比较成熟。相比而言,中国智库的发展比较慢。

此外,中国的智库仍存有一些不足。一方面因受到所在主管部门的局限性,在研究方向、内容上比较单一。出来的研究成果仅限部门观点,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就更少。我了解到目前大家希望研究机构要既服务于高层,又服务于广大基层,包括企业。比如,各级政府需要了解当前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前景,而中国公司走出去又要了解会面临什么;世界500强要投资中国也要了解中国及各地具体情况……

这些,都需要我国有一个高水准的、能够突破部门局限性,可以进行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的智库,以满足形势发展需要,这也正是国经中心成立的根本目的。

其实,同样的问题对于国外智库来说也存在,国外的智库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依附于某一个政党、团体或者大企业,同样需要能够突破局限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全球智库需要在一起探讨共同面对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全球智库还没有开过一次峰会,这次北京智库峰会是首次。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世界各国的政府、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全球思想库聚集到一起群策群力共谋出路是当务之急。为此,这次峰会提出的口号是:共享人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

在我看来,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运行,就好像航行在大海里的船,有舵手、有水手。智库是什么?就是船上的望台。

全球智库峰会就是要大家一起望前方到底还有什么,会不会像泰坦尼克号那样遭遇冰川,会不会有迷雾重重。如果我们望到了,就要把看到的、判断到的情况尽快反馈到中心船舱,让舵手更好把握方向,让水手们更加用好力气,让全世界的人民猛地划桨,穿破惊涛骇浪,尽快走出金融危机阴影,这就是我们召集全球智库的初衷。

记者:为什么峰会能够吸引全球这么多智库来参加呢?

魏建国: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主办方国经中心的民间智库身份;第二,国经中心的起点和规格比较高;第三,在世界上智库峰会尚属首次,是历史上同类主题的第一个全球性大会。在我的接触中,实际上有很多人认为开这样的智库峰会应该是由美国人来首先发起。

在这里,我认为大家最看重我们的一点就是中心是民间性的。虽然它看上去有几十位历任或是在任的部级领导,虽然它囊括了几乎所有央企的和大型民营企业的高管,也囊括了当今中国所有大的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加在一起理事和常务理事达到196名,常务理事就有162名。但是这些都不影响我们“民间”的性质。

“民间”性质最主要的体现是资金来源。国经中心的研究资金没有一分政府拨款,全部采用自筹的方式解决。通过募集资金后成立基金的方式,加大对重大经济问题的脚踏实地且深入地研究,以提高研究成果的水平,真正创造一种“临门一脚”的研究成果。

美国的智库通常是把研究人员集中起来,大家一起钻研,非常执着。而我们不仅是把最优秀的研究人员召集起来,更希望把最好的团队召集到一起,对一个目前最紧迫的问题进行解剖。我们是动员整体力量来攻一个问题,所有劲头打在一个孔上。这样的研究可能更符合时效性的要求,对一个问题能很快拿出办法。

记者:国经中心运作时,如何实现“所有劲头打在一个孔上”的设想呢?

魏建国:我们准备采取四个步骤来实现。

第一、研究课题招标。我们希望课题由国内或者国外最优秀的团队进行研究,所以公开招标。开始只拨课题经费的一部分,课题研究进行以后,我们会派人去检查,检查通过后再拨另一部分经费,最后研究成果完成后还要再进行验收,合格后再将所有剩下余额拨出。这样做的好处是研究成果有时效性,建议有针对性,操作性也很强,能克服以固定经费养研究员、研究员自身动力和责任感不强的体制上的根本问题。

第二、国经中心每月会举办经济研讨会,选好题目,邀请名家参加。人员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内容也可以网上直播,鼓励大家一起讨论。这样就比其他智库关起门来搞研究好多了。

第三、要发挥现职的和退下来的领导的作用。国经中心的部级领导比较多,他们来这里绝对不是一杯茶、一张报纸。在职的时候,他们精力都在工作上,每天的日程表排的特别满。退下来以后就有机会冷静的思考,比较超脱,这样看问题能更细致更客观,也更能起到智者的作用。

俗话说“静能生慧”。为什么很多智者都要拿着把扇子缓缓地摇呢?他们不是在摇汗,而是在静心。

我们非常重视原来政府部门退下来的领导的作用,他们有很多自己的经验、教训。他们会在国经中心进行研讨,有的甚至是国经中心研究的领军人物。

就拿我自己来说,因为我曾长期担任国务院机电办主任,目前就可以对我国加工贸易的趋势进行研究。这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课题,就是加工贸易在发展了30年后,怎么样才能转型升级,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国经中心还会吸收各种人才加入。我们的希望是有思考能力、能从事专门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以及退休后的政府和央企的领导。

记者:我们都知道,欧美智库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了,为什么他们没有召开过智库峰会呢?

魏建国:我想他们没有找到大家聚合在一起的结合点。很多人认为智库之间是要斗智的。但斗智这个概念会把智库与智库之间人为隔离起来,对立起来。我们找的结合点是“共享人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

当前金融危机下各国都有困难,不能再单打独斗了。所以经济危机也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确实在提高,胡锦涛主席在G20峰会上的发言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和兴趣,他们非常希望能再有机会听听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有什么谋划和想法。

对于峰会的作用,我总结了六个字:出招、解惑、指路。给中国需要走出去的企业指路,也给国外想到中国市场中来的企业指路。

峰会之所以吸引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内容。我小的时候,有一种人专门从事在大街上说书的职业,他们一般都拿个条凳,再拿一块手板,街上敲两下,就能围过来很多人,听他讲故事。说书人能吸引来人的诀窍,就在于有内容说得好听,还要有道理,用情节吸引人。

首届全球峰会之所以能吸引人,也是靠议题取胜的,选好议题是大事,我们上上下下来了十多次也征求了许多专家学者意见才定下来,能让世界上这么多比较著名的智者都过来“集智”“会诊”,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这次峰会的分论坛还有一个特点——它是开放式的。几个分论坛之间可以随意去听,是完全互通和开放的。论坛形式也是互动的,不是说教式的。大家都可以发表意见,也可以提问。

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论坛的形式既不像达沃斯论坛,也不像博鳌论坛。

分论坛之中还另有讨论题目,这样话题就比较丰富,换场的发言人也比较多,听众会始终保持着会议的兴趣,而讨论的问题也一步步深入,这样论坛的气氛就比较生动、活泼,让主持人和主讲人、听众都感觉自己是主角。

这次峰会是首次智库峰会,而这样的论坛形式,也是首次。

猜你喜欢

智库峰会中心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G20匹兹堡峰会总结与展望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