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几大误区

2009-08-25陈明仙

中国教研交流 2009年7期
关键词:误区形式新课程

陈明仙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效,表面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气氛活跃、高潮迭起,好象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当我们认真审视、研究、剖析我们课堂教学的某些教学行为时,不难发现存在着以下几大误区:

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忽视“知识”目标的误区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了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填鸭式”教学。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课堂教学如何使用教学形式、手段、方法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上,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增加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平台,但并没有否定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的活动要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使三维目标能有效达成。

二、为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而走“形式”的误区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角色扮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后,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不得而知,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备讨论探究的必要和价值,甚至有些问题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且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一味地追求表面的形式而背离新课程改革的实质要求。

三、为创造互动式教学课堂而丢掉了“秩序”和“规则”的误区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教师费尽心思,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本人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时,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也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却知之甚少。那么,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互动只是表面现象。每当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都感到非常困惑,一方面,他们清楚缺乏秩序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组织、管理和规则;但要创建一个既有管理和规则,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热情的课堂。对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毫无疑问,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因此,教师在创设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气氛的同时,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四、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却轻视教师引导作用的误区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都比较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使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但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热烈、民主的课堂气氛里看到的却只有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好象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纠正和提升。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老师指导、点拨和帮助。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认真设计好探究的问题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特别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误区形式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