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项目化教学研究

2009-08-19汪小霞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5期
关键词:Java语言项目开发项目化教学

摘 要:文章从市场调查及企业对软件开发人才及平台的需求出发,阐述了高职的计算机高级语言采用宜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培养企业所需软件人才,并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进行了大胆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java语言;项目化教学;软件蓝领,项目开发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未来几年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本系软件技术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我系对高职软件技术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1 市场调研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组织教师对苏州地区事业单位和太仓软件园等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调查和分析。被调查单位一共有167家,收回问卷160份, 其中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达95.8%。调研的结论有三个。

1.1 IT企业需要两类人才:软件蓝领和项目开发人员。

软件蓝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等加工软件的企业,这类企业需要程序代码编写与测试人员。这类人才必须具有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如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简单程序算法、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能根据软件程序设计说明书,编写软件代码,并进行软件测试,写出测试报告,了解软件开发的全过程等知识。

项目开发人员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软件公司,这类企业需求项目开发人员,从系统功能分析、数据分析直到软件程序编写,均要自己完成。这类人员需要掌握系统的程序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实际项目开发知识。

1.2 企业需要的软件开发语言有两个方向:java方向和.net方向。

Java代表开源软件方向。它更适合于企业级的框架开发,像目前比较成熟的J2EE框架,以及兼容在这上面的一系列比较成熟的平台,同时由于Java自身利用了JVM技术的特质,它具有了一次编译,到处运行的特点,Java程序可以在包括windows,Linux等各种不同平台上运行,应该说Java代表了非微软的一大开发阵营。而且由于其开源的特质,让越来越多人享受到了参与开源的乐趣。

.NET是微软主推的开发平台,它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包括WPF等新技术目前也越来越得到开发界的热爱,同时由于其良好的利用了Visual Studio的IDE,让开发人员可以快速上手进行开发,同时丰富的控件库也是VS的一大特性。

相比而言,Java/J2EE的就业市场一直都是IT业中需求最热、职位最多,而且整体薪资水准较高。同时Java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也比.net突出,特别是在苏州地区,Java编程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另外2007年我院成立了健雄-思维力服务外包培训基地。该基地立足IT实训,以促进软件产业发展为方向,目前主要培养以Java语言做软件研发主流工具的程序员。

根据以上的调查研究,我们把软件专业主干课程定位在java方向,开设一系列java课程。包括《java程序设计》、《JSP》、《sql server 数据库》等课程。

1.3 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有矛盾。

IT是技术应用性很强的行业,而且技术发展很快,而学校的教育相对稳定,偏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样毕业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挺扎实,但是学到的技术技能过于滞后,实践应用中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再培养。

2 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为了让高职学生迅速成为企业需要的java软件蓝领和java项目开发人员,我们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以"项目技能"为核心,凸显"实用"导向。注重训练学生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完成什么实际任务,而不是传统教学的懂什么概念、了解什么知识;因此,从一开始,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依据就是实际项目中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其基本思路是根据课程的内容和认知目标,打破课本原有的顺序,按照探索性学习的需要,把课程综合、细化成若干可操作的程序设计项目,然后以具体项目为先导开展教学。在具体实施时,遵循先学会如何做,再学会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从做中学。项目化教学从制定课程标准开始。

2.1 制定课程标准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以《java程序设计》课为例。首先制定出本课程将要学习的15个项目,具体项目如下:JAVA开发环境;数据转换器; 成绩评判器;找素数;数据排队;时间提取机;复数类;小店库存统计;目录的树状展示;人数统计的异常捕获;进制转化机;多彩的图象;文本保存器;银行转帐业务;学籍管理系统

2.2 java语言与软件工程融合的项目化教学

正是由于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软件蓝领和项目开发人员。我们在教学中按照项目化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将软件工程的知识与java语言融入到贯穿始终的项目之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实战,亲身感受软件项目开发的全过程,更加有效地培养软件项目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为例说明如何通过项目化的教学融合软件工程知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进行需求分析。在进入正式开发之前,必须先从用户处获取准确的需求。要求学生先向班主任了解目前的学籍管理情况。并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界面、功能要求,要求学生写出《系统目标说明书》。

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学籍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例如:学生信息查询、学生信息录入、学生信息修改、学生信息删除等,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系统的可行性、写出《可行性论证报告》并提交。教师先充当分析员的角色在课上分析报告,估计系统的成本和效益,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准确,更具体地确定工程规模和目标。

进行结构化分析。要求学生按学籍管理系统的详细工作流程,运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简要的算法等工具,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写出《需求规格说明书》。这个阶段的任务仍然不是具体地解决问题,而是准确地确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主要是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学生系统分析员(学生)在这个阶段必须与用户(老师)密切配合,充分交流信息,以得出经过用户(老师)确认的系统逻辑模型。

进行总体设计。在充分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的基础上,拿出一个最佳方案后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也就是确定程序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模块间的结构,画出软件结构图,并设计数据的逻辑结构。教师将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映射为软件初始结构。之后,要求学生再对软件结构进行修改和优化,提交《概要设计说明书》。

进行详细设计。根据上一步软件结构图,详细设计其中的每个模块,并对数据的物理结构进行设计,将数据分配到各个模块,并提交《详细规格说明书》。

进行编码。用JAVA语言正确地描绘出符合用户要求的代码。

进行测试。要求通过测试使系统达到预定的要求,可以对学籍管理中的部分模块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进行单元测试,再进行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系统地找出程序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运行维护。把成品程序发给用户(老师们)进行试用。让学生理解软件的环境的可变,以便进行适应性维护,并对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错误进行维护。

总结

学生通过参与一个个真实的项目的"实战演习",了解了软件开发的思路,并学会用计算机语言实现具体的编程。学生在完成项目后纷纷感到:项目化的教学强调培养整体素质,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而是在项目的实践中自然地对语言语法结构融会贯通。项目化教学解决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的最佳结合。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1.

[2]陈肖生.白云职院计算机软件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76-77.

[3]葛彦强.基于项目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中国科技信息, 2006,(24):217-218.

作者简介:汪小霞,1968.1,女,上海 ,研究生,汉,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高级语言编程。

猜你喜欢

Java语言项目开发项目化教学
浅析药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探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浅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项目开发及经营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