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论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2009-08-19贾美珍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5期
关键词:观点原则资料

摘要:本文从讨论式教学的备课方法和讨论课的分类形式简述了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教学设计

概 述

教师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好课程教学讨论主题,在课堂上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方法称为讨论式教学。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讨论式教学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等有重要意义。

1 备课方法

1.1 定题

精心设计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课堂讨论模式的保证。因此,定题是关键性的第一步。经过研究与课堂实践,我们认为在此阶段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具体性、准确性原则。好的讨论题首先必须表述准确,要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所要讨论问题的核心。其次是具体,有代表性。具体、特定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讨论的方向。设计问题主要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具有讨论的价值,题目要源于教材,但要高于教材。

启发性原则。讨论题要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其思维有一定的自由度。

量力性原则。讨论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等,要选择那些难度适宜,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问题。不同年级的讨论题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针对初中学生年纪小,知识、能力水平有限,一般不宜开展较大规模的课堂讨论,可以利用每课的思考题进行讨论。高中学生认知水平提高,查阅资料、撰写讨论提纲、语言表达等方面均达到一定水平,因此,讨论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在学习课本知识基础上,使学生参与的面广,同时又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兴趣性原则。学生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有兴趣,愿意进行讨论。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和思想的交锋就会积极、主动。

师生共同参与原则。在进行课堂讨论题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题的设计,学生可就讨论的时机、讨论题的表述、讨论的方式等提出建议。

1.2 课前准备

第一步:补充资料。补充资料的原则是:客观性——资料在经过甄别后确认是可靠、可信的;形式多样性——可以有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提供不同层次的资料。补充资料的内容:与讨论问题有关的原始资料、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第二步:辅导。对学生怎样准备讨论、怎样进行讨论在方法上给予辅导,包括如何拟定讨论提纲,如何做到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从史出,如何在有限时间内用简洁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等。第三步:拟写提纲。学生搜集汇总材料后拟定发言提纲。

1.3 课堂讨论

这一程序是讨论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考查。教师导言务求简明、切中要害。经过充分讨论后,学生可按相同的观点分组进行进一步讨论,以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在讨论课上,教师既是平等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但切忌做裁判。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讨论时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总结,可以讨论参与者的身份对讨论中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引导讨论不断深入,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提供多角度思路,使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1.4 课后总结

此课结束后,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写成一篇历史小论文,并以座谈的形式谈谈在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2 讨论的分类

2.1 以讨论的形式分类

班级讨论。这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的方法。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对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分组讨论。第一种形式,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一个中心议题进行讨论。分组时指定小组的主持人和记录人负责记录同学们的发言要点,并向全班介绍本组的各种观点。第二种形式,围绕中心议题将全班学生按不同观点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一位同学都要为完善本组的观点提供尽可能多的论据,并选出代表在全班宣讲本组讨论的主要结果。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各小组,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

2.2 以讨论的时机分类

在何时引入讨论,是讨论课是否成功的前提。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讨论,不仅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完整讨论式。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内集中讨论。一般是用整节课进行讨论。这种讨论课适用于在基本知识掌握后,由教师提出中心议题,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展开讨论。

层层深入讨论式。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若干个问题,形成问题群。每个问题应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在对层层递进的问题进行讨论后,形成对这一问题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结束语

讨论式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目前已成为一种受到好评的课堂教学形式被普遍采用。它激发了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并且使课堂精彩纷呈,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动性。今后还应该在讨论式教学的各种组织方式和取得的实效这些层面上进一步开展教学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讨论式教学.Seminar.研究性教学》,张建林,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9月

作者简介:贾美珍(1977,2-),女,籍贯:内蒙古,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观点原则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观点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