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2009-08-19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5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

贾 勇

摘要:高职学生缺乏自信心是个较普遍的现象,如何帮助他们寻找自信心。树立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高职教育不是次等教育,帮助弱势学生寻找难得的机会表现自己,帮助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肯定自己,帮助问题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帮助朴实无华的学生全面看待自己,帮助自傲的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有了自信心就会以一个成功的心态进入社会,就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

关键词:学生;缺乏自信;培养

自信心是做事成功、做人成才、学生顺利毕业的基本条件,自信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高职学生是高校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分支,他们高考总分大都在300分以内,尤其是家庭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学生,自认为:没见过世面,经济条件和基础文化知识先天不足;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性质很浓,高职生比普通大学生低一个档次,是“次等教育“;社会对职业教育和毕业生就业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上高职学校是因为没有退路、是最后的也是最差的无奈选择等。尤其是在新生中,存在上述消极情绪的现象较普遍,这导致了他们一入学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使后来的学习过程十分艰难,学习效果差,结果很不理想。作为每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我们对他们自信心的激发和培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专业教师应该多层次、多角度、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尽快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寻找自信的支点。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的支点,是很难自信起来的。这里所说的“支点“就是指学生自己突出的长处和与专业相结合的优势,而且这个突出的长处和优势主要不是和他人相比,而是和自己比,在所有的背景和自身条件各项指标中,自己认为最优秀的方面,能够应用到专业学习上,并能通过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展示给大家,得到众人认可的,这样的长处和优势才是自信的支点。教师面对心态各异、性格差别大的学生应该如何发现、发展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呢?针对地质类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侧重于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宣传“高职教育不是次等教育”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在我国一直处于次等教育的位置,直到现在很多家长和学生也是将其视为考不上大学的无奈选择。有教育专家指出,由于大量被认为是“学业失败者”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导致职业教育被看作是次等教育。

其实,在欧美发达国家,其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往往被明确定义为就业教育,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学习后并与就业形成挂钩。例如在德国,每年高中毕业生考入研究型大学的比例一般只有50%左右,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通过选择职业教育落实了就业。

职业教育不入流,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主要是一个意识的问题,特别是在某些国有企业中表现比较突出,但随着国家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入,各行各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民营经济的活跃,那种只看重学历不重视动手能力的落后观念必将被淘汰。我国未来的发展定位是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其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合格的职业化人才,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担当这个重任。

职业教育天生具备的“就业属性”,使得其正成为广大求学者认可的求职砝码之一。而在一些新兴的产业领域中,如IT教育培训市场等,职业教育更是已形成了完善的运作体系。前段时间国家公布的大学初次就业率的数据中,高职类学生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看作是职业教育赢得就业市场认可的证明之一。

2 帮助“弱势”学生表现自己

弱势学生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弱势群体,他们主要来自贫困山区农村,与城市学生相比他们有很大的经济、家底和社会背景劣势,在班级这个小环境中不敢出头露面,虽然很想把各方面的事情做好,想追求上进,但总感觉自己卑微,没有号召力、缺乏公众认可,不如城市学生有主见和能力,不相信自己会做成某一件事。这种现象在新生中较普遍,他们从不自信过渡到正常自信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其实造成学生这种状况,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有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研究学生,掌握学生详实、全面、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包括学生的性格、家庭基本情况以及在高中的表现等,这样才能做到人在讲台上心在讲台下,心中有学生,不失时机地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并予以鼓励。其次,在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涉及到相关的一些典型学生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人,创造机会,让这些一直藏在角落里的学生表现自己。再次,教师要善于寻找机会、捕捉机会、抓住机会,用适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例如,当发现某个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或一点点成绩时,教师要在第一时间里把这个信息公开地传达给所有学生,使他感觉到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别人会做的自己也会做,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

3 帮助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肯定自己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与众不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书本理论学习成绩平平,甚至有的学科成绩不及格,但在野外实习和动手能力训练方面却有很高的天赋。也有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但观察描述地质现象能力很差。还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记忆和表达能力很弱。有的文科生高考数学只有几分甚至零分,但文科成绩不错,能写会画。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珍视学生个性特长,然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寻找自信,建立自信心。其次,我们要充分分析学生还没有充分发挥的内在潜力,努力调动学生的内在力量,以优势带动劣势,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打架”,在“打架”中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创立自信,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4 帮助朴实无华的学生全面看待自己

一般来说,教师总是无意识地把学生大致分为上、中、下三等。“上”是优秀生,教师喜欢他们,学生尊重他们;“下”是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的学生,对于他们,老师提防着,学生们小心着;而“中”则是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成绩平平的学生,他们既不优秀,也不调皮捣蛋,最容易被老师忽略,但他们是多数,对学校和班集体起着非常重要的稳定作用,不可替代。让他们全面地看待自己,就是既要善于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短处,但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做到扬长避短。信心不足的人,往往只注意到自己的不足和劣势,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自己打败了自己。专业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结合教材,研究教法,帮助学生寻找自信,一是让这个“中”层的同学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并且感受到这些优势和长处在班集体中是大家公认的,是值得自己骄傲和自豪的。二是引导、鼓励他们全面地看待自己,认识自身价值。三是让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地学会用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来鼓励自己、激发自己、鞭策自己,在鼓励与激发中寻找自信,增强自信心。

5 帮助自傲的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

骄傲自负的人,往往把自己摆到了一个不适当的位置,错误地高估自己,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听不进别人的任何批评和忠告,终因不能正确认识形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能正确评价他人,不能采纳他人的正确意见,因而导致错误的产生,甚至可能失去他人的信任。

当然,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支点,树立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我们长期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和训练。如果能够正确引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耕耘的土壤,寻找到自信,那么毕业以后他们都会以一个成熟的心态进入社会。都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这也正是高职教育的目的所在。

作者简介:贾勇(1967,08-),男,毕业院校:四川南充市党校(大专),职称:初级政工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