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运作探索

2009-08-19邵美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5期
关键词:绿化养护管理体制园林

邵美娟

摘 要:通过市场运作,逐步实现园林绿化管理市场从无形到有形、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构建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工作目标,我们将与时俱进,克难攻坚,推动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运作,使千岛湖镇的园林绿化养护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体制

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总面积4427平方公里,是浙江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同时也是集山区、库区、边区、老区为一体的经济欠发达县,交通不便。由于水库建设对发展条件所造成的严重影响,淳安经济社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保护和发展的压力日益增大。因此,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投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着力培育生态产业,不仅是满足全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淳安县的城市建设是以千岛湖镇为龙头的,近年来,淳安县委、县政府立足走生态优先、错位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殊荣,尤其是2004年,千岛湖以它的旷世之美为世人倾倒,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的金奖。本文就千岛湖镇在已取得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努力,管理好城市的园林绿化成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阐述自己的粗浅看法。

1 基本现状

市政园林管理处目前负责养护公共绿地面积约一百多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江滨公园、湖滨公园、新塘公园、渔港公园、宏山公园、睦州公园等大小十六个公园及小游园,以及新安东路、新安北路、滨湖景观大道一期、千岛湖大道、庄天岭道路等道路绿化以及各社区部分零星绿化。

为了深化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近年来,市政园林管理处积极探索园林养护工作的新模式,在稳中求进的前提下,积极引入园林绿化养护市场竞争机制并逐步予以规范。目前,公共绿地养护划分为四片,采取内外承包结合的方式管理。

2 存在的问题

管养不分、职责不清。目前,市政园林管理处负责城区公共绿地的养护工作,同时又兼顾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任务。管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且琐碎,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当前工作,没有精力和时间去作长远工作计划,久而久之,导致出现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职责不明确等问题。

重建轻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头戏,建设任务很重,政府部门将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建设项目的融资及建设上面,而对于园林绿化的养护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拔付的养护资金远远不能维持园林绿化养护的需要。

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创新力度不够。目前,园林绿化养护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养护,主要表现为疲于应付各种病害(包括被损坏的道路、苗木、路灯等),正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在养护过程中的路况调查、病害预测以及适时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例如,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修剪、防治病虫害等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指导,需要有一套长远的养护计划,而目前的养护现状,仅限于枝长了就修剪,没有结合绿化建设效果进行修剪造型;发现有虫就治虫,有病就治病,没有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园林绿化养护法规体系仍不完善,滞后于实际工作需求。

虽然,园林绿化管理走向市场化已被提到了工作日程上,但由于缺乏园林绿化养护体制改革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养护管理走向市场化的推进工作,目前仍是以经验为主,为了尽量做好此项工作,市政园林管理处还多次到周边县市的兄弟单位取经,借鉴一些好的工作经验。

3 原因分析

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园林绿化主要还是套用事业型养护管理体制。市政园林管理处既是养护的管理单位,又是养护生产者,又是养护质量的监督者,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管理难度增大,既不利于养护管理市场化,也不利于养护工程的监督和质量管理。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需要投入人、财、物,养护管理本身并不创造经济效益,而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不直接体现为货币价值,因此有许多人仍未认识到养护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园林绿化的养护不过就是简单的修修补补、除草搞卫生等,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不需要投入多太多的资金和精力。虽然近几年来,随着各项创建工作的开展,社会各界都普遍重视各项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但还是重建轻管,养护投入较少,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拨付至今没有相应机制。

养护体系不健全。目前,市政园林的养护人员基本上是从社会上直接招聘来的,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单独开始从事养护工作,在具体操作中缺乏技术性、针对性。且由于养护资金的不足,养护人员大多为工资待遇低廉的年老体弱者或妇女,只能做做简单的修枝除草、浇水施肥、清扫等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养护水平很难有进一步提高。养护经费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养护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已是当前影响园林绿化养护发展的重要因素。

法规建设滞后,影响养护市场化进程。近几年来,一系列市政公用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市政园林和路灯建设、养护和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园林绿化法规体系尚不配套,尤其是园林绿化管理与养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难以适应突飞猛进的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应加速制定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立完善养护系统,以实现养护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4 对策和建议

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实现管养分离。随着市政公用事业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绿化养护走向市场是必然趋势。我们要根据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运作规律,逐步推进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进程。目前,园林绿化养护采用内部承包、外部承包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园林绿化养护应该分内部承包、内外承包结合、完全推向市场等三个步骤逐步推向市场。在这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走向市场化的计划、总结经验等,为完全推向市场做好坚实有力的铺垫,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有资质的养护公司,为今后园林绿化养护真正走向市场做好准备。

建养并重。要顺利推进园林绿化养护体制改革,政府部门及园林绿化管理机构首先要消除认识上的误区,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到三分建七分管,建养并重,保证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养护长效管理机制,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根据统一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和养护标准等,对绿地进行养护,最低标准应量化、程序化、规范化,并且实行强制执行。比如,春夏秋冬四季中,每个季节对绿地中的各种植物如何施肥、修枝、浇水、防病虫害等等,都应针对不同的植物品种有相应的质和量的规定,并且对于所用设备、手段、操作规范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只有变被动养护为预防性维护,才能减少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

抓好专业人才培养,适时组织对养护人员业务培训、技能比武等,汲取先进的养护理念、管理方法及专业技术,大力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骨干力量,提高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一套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发挥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效率。在园林绿化养护体制改革过程中,监督管理是保证养护质量的关键举措之一,公平、公正对养护管理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监督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创造条件。然而,养护管理由过去的内部管理变成了外部监管,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责任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因为相比而言外部监管的难度要大得多。养护管理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对园林绿化养护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制定有关政策及规则保障养护市场规范有序运转;政府及建设主管部门应该对养护市场准入、招投标、养护质量等方面加强监管,做到政府监管到位,保障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要建立一个公开、稳定、透明的监管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框架,依法、依规则为主的监管方式,这对维护园林绿化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依法保障。市场经济本质是法制经济,在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进程中,应该《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浙江省绿地管理办法》等法规为龙头,重视和加强本县园林绿化管理养护管理办法的制定。建立一整套园林绿化养护工程管理、评价办法及检查制度,使园林绿化市场化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减少改革风险,保证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绿化养护管理体制园林
清代园林初探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