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感叹金大中坎坷人生

2009-08-19

环球时报 2009-08-19
关键词:国债韩国

(上接第一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就此刊文说,出于对全球经济复苏的疑虑,星期一美国股市又跌了。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投资者出现了,那就是“现在看起来仍然很强的中国”。文章引用JP摩根高级经济学家格拉斯曼的话说,中国可能向PPIP注资,以及6月中国持美国国债有一些减少的情况,可能是一个信号,标志着中国对美国经济的前景比以前更加看好,而这显然会鼓舞其他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

路透社援引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的话说,“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寻找投资美国资产的更理想途径,而不是单单持有美国国债。或许有些人会认为,对资本达2000亿美元的中投而言,20亿美元不算一个大数目,但此举可以被认为是中国投资美国资产的一次创新、积极的选择”。

另据《泰晤士报》17日报道,中投公司已经开始与持有大量媒体股份的两家美国私人资本运营公司进行谈判,可能会投资包括好莱坞电影制作公司在内的海外媒体公司,使中国直接持有这些公司的股权,内容涉及韩国电视剧、日本游戏秀和好莱坞大片。在金融风暴冲击下,美国影视娱乐业广告收入大幅减少,而通常为它们提供投资的银行和对冲基金由于自身难保也纷纷退出。而且由于不属于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文化产业得不到政府救助,所以从去年10月起,好莱坞6大电影制片公司相继大规模裁员,有些就沦落到贱卖的地步,像洛杉矶的华语“天下”卫视不久前就以60余万美元的低价转卖给中国某家企业。

中国的情况跟日英不同

清华大学·野村综研中国研究中心学者松野丰先生对《环球时报》表示,好莱坞在媒体软件和媒体内容上有丰富的经验与价值,目前好莱坞缺钱,从时机上讲是投资的好机会。关于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松野丰认为,日本政府和中国政府一样暂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减持意味着自身价值的下跌,但是,与中国相比,“日本政府不敢把内心担忧大声说出来”。日本国内对持美国国债也一直是众说纷纭,金融危机开始后,奥巴马政府虽多次强调对美投资的安全性,但日本网民在网上对美国国债表示质疑的帖子满天飞,诸如“这年头什么能安心呀?奥巴马的话也不能信”、“美国的时代已经开始结束了,日本最好别被带上作伴儿”之类的话。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适度减持美国国债对我们来说是有利的举措,其实,我们也没有很大规模地减持,只是做了必要微调,也是给老百姓对过多投资美国国债一个说法。现在,虽然中国的出口有所减少,但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我们是为数不多手里还有余钱的国家,因此中国怎么花钱,全世界都关注。我认为,应该把花钱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重蹈日本当年的覆辙。”江涌强调,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情况与日本和英国不同,“它们是美国的同盟国,那个数据是它们说的,盟国之间还可能存在暗箱操作,日本和英国的债券资产能够很容易地转换成别的美国资产,而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风险就需要自己消化”。

对美投资开始从国债转向实业

关于中投公司最新的投资计划,江涌认为还是存在相当风险。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教授何茂春则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目前还看不出未来风险有多大。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资本必然要走出去,这是一种试探性投资,应该给予鼓励和监督。”他说,6月的减持说明,“我们在观望美国经济的同时做出了微调政策”,但并不表明要放弃持有美国国债,“美元资产仍是目前世界金融资产众多烂苹果中比较好的一个,因此不必过于悲观”。

中美贸易问题专家周世俭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据他所知,近几个月来,中国都在主动地对所持美国国债进行结构调整:买短债抛长债。因为在当前情况下,短期债券流动性较好,相对更安全。他认为,美元贬值的风险正渐渐向我们逼近,因此,减持一些美国国债对我们有利。他说中投的海外投资计划显示“中国已开始从投资国债转向投资实业”,这是明智之举。

金融专家谭雅玲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上个月出口同比大幅下滑,外汇储备增量减速,因此少买点美国国债也很正常。而且,现在国际上对于美国国债的负面评价有所增多,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可以说无论增减美国国债,都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表示,一个月的数据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更不必作政治解读。应该看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对我们可以承受的美国国债持有规模有所制约。中国经济如能健康发展,成为成熟的经济体,那对世界经济包括美国经济无疑是更大的福音,对美国来说,应该超越国债持有规模,树立更广阔的合作视野。▲

一生致力南北和解 数次经历死里逃生

●本报驻韩国、日本、德国特约记者 詹德斌 林雪原 青木 ●陈一●本报记者 王跃西

18日,一名韩国妇女阅读报纸上有关金大中去世的报道。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昨天病故,享年85岁。他用一生记录了朝鲜半岛变幻莫测的风雨:朝鲜战争中被朝鲜人民军抓住差点被枪毙,韩国军人独裁政权时期几次险被特工暗杀,当上总统之后力推对朝鲜缓和的阳光政策,却又眼睁睁地看着朝鲜两次进行核试爆。他50多年的政治生命被彭博社称为“充满了一系列挫折和东山再起”,他把一个不是强国的影响力发挥到极致——他提出的阳光政策在一段时间内改变了朝鲜半岛局势的走向,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亲眼看到他所有的努力遭到破坏。他顶着比其他韩国政治人物更明亮的光环——诺贝尔和平奖,但并没有让他摆脱韩国总统不幸的宿命——下台之后遭到一次次调查,儿子被捕入狱。他不是世界级的领导人,但却留下了世界级的感叹。

金正日可能派遣吊唁团

韩国第15届总统金大中18日病逝。他今年7月13日因患肺炎住院,其间病情出现反复,最终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血栓栓塞症等并发性器官衰竭导致心跳停止。

金大中去世的消息传出后,韩国各方纷纷做出自己的评价。韩国民主党称,民主党今年失去了民主党的根基与精神——两位前总统金大中和卢武铉,国民的惨淡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失去了伟大的导师“如同天地崩溃般沉痛”,“民主党失去了慈父,如今成了孤儿”。

与金大中在政治上处于不同阵营的现任总统李明博表示:“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政治领导人”,“国民将永远记住为民主化和民族和解付出毕生心血的金大中前总统的功绩。”前总统金泳三称:“国家的一棵大树倒下了。”但韩国政府表示,不会因金大中的去世而推迟定于19日进行的火箭发射计划。

据韩联社报道,朝鲜有可能通过媒体报道金大中的逝世消息,并以金正日的名义致唁电。金正日也有可能派遣吊唁团,而韩国已经表示欢迎。

金大中去世后,韩国行政安全部立即举行会议同金大中家人协商葬礼形式和程序。韩国媒体认为,根据先例,举行国民葬的可能性最大。今年5月23日突然自杀的前总统卢武铉,在政府和遗属的协议下举行了国民葬。一些人士认为,如果考虑金大中为民主化及南北和解取得的功绩和努力、政治地位、群众情绪等,不应举行国民葬,而应该举行规格更高一些的国葬。

世界热评金大中

韩国《京乡新闻》称,平生致力于韩国民主化与和平的金大中去世了。他荣辱与浮沉、欢喜与挫折反复交错的50多年政治旅程就是韩国民主化斗争的辛酸历史和推动和解统一的征程。

韩联社称,金大中以“书生的思维和商人的嗅觉”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政治历程,“他的一生也如实地反映了韩国现代史的桎梏”。

金大中去世后,世界各国媒体也都非常关注。美国CNN、美联社、《纽约时报》、英国的BBC、日本的NHK等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并议论金大中令人感叹的一生。

西方媒体对他几十年与独裁政权对抗的经历赞誉有加。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称,金大中是东亚地区民主形象的象征,国际社会还称他为“东亚的曼德拉”。法新社称金大中为“民主斗士”。路透社称,金大中是韩国从独裁统治走向繁荣的民主政治过程中的一名“非凡人物”。

英国《金融时报》说,金大中的去世终于使韩国的这名“政治争吵者”不再发声了。就在他逝世前几个月里,他一直指责韩国现在的保守派政府又滑回到了他曾奋力反抗的军事独裁政府。

在国际上,金大中的形象与对朝鲜政策紧密相连。德国《世界报》评论说,在强大的阻力下,他在执政时为靠近共产主义的朝鲜作出巨大努力,还没有一个其他的东亚政治家,像他那样在国内和国际政治中勇敢地引入自由和进行民主改革。而路透社说,金大中在国外被人广泛所知,是由于他在2000年同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具有历史意义的握手和拥抱,但是随着朝韩关系在韩国保守派领导人当政后急速恶化,他不得不看到和睦政策的后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金大中努力想使朝鲜半岛按有利于朝鲜民族的方向走,他一生都为此理想不断奋斗,但韩国不是大国,金大中的做法已经把韩国的影响力发挥到了极点,仍不足以掌控朝鲜半岛的走向。

金大中的政治旅程

金大中1924年生于韩国全罗南道,30岁时,他已经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不过,朝鲜战争期间,金大中曾被朝鲜人民军逮捕,并以右翼反动分子的名义被判有罪,但在被枪决前一刻越狱。

1954年,金大中正式步入政坛,后来多次当选议员,但与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朴正熙发生冲突,遭到全面政治镇压。在一次次不屈不挠的对抗、甚至是死里逃生的经历中,金大中声名鹊起。路透社称,在韩国,金大中之所以家喻户晓,是来自他穷其一生和独裁政权的对抗。他曾于1973年8月在东京遭韩国中央情报部的特工绑架,差一点就要被抛入海中,幸好被美国和日本救出。金大中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因为他的腿在上世纪70年代一次未成功的暗杀行动中受伤,当时一辆卡车将他的座车撞飞。

金大中一生中共在监狱蹲了5年半,海外流亡3年多,在家软禁6年半。1981年,金大中被军事政变上台的全斗焕政府以内乱阴谋罪判处死刑,次年流亡美国。金大中先后四次参选总统,直到1997年才当选第15届总统。美国彭博社说,金大中的政治生命“充满了一系列的挫折和东山再起”。

金大中就任总统后政绩不少,包括克服亚洲金融危机,提高全国福利水平等,但最让人记住的业绩莫过于改善朝韩关系。韩联社称,金大中的一生,是朝向统一的漫长旅程。金大中在任期间积极推行致力于南北和解合作的“阳光政策”,并于2000年6月举行了第一次朝韩首脑峰会,南北关系有了历史性突破,而金大中也因此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但在他任内发生朝鲜潜艇入侵、扣留金刚山游客及第一次延平海战,导致他的统一政策受阻。

卸任后,韩国特殊政治氛围下的政治倾轧迅速出现,金大中及现代集团在举行第一次南北首脑会谈前向朝鲜汇款5亿美元的事件曝光,被骂为向朝鲜送“见面礼”。李明博政府上台之后,对金大中政策的质疑声更强烈,甚至称他与卢武铉执政的10年是“失去的10年”。

猜你喜欢

国债韩国
韩国进入共享出行时代
财政部进行首次国债做市支持操作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