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住民”面对风灾很坚强

2009-08-19

环球时报 2009-08-19
关键词:原住民部落台风

本报记者 吴亚明

台风“莫拉克”横扫台湾中南部,“原住民”居住的山区首当其冲,损失格外严重。据当地有关人士介绍,面对自然灾害,“原住民”充分表现出他们坚强、乐观的一面,一方面生产自救,一方面对其他的兄弟伸出援手。

强风暴雨,致使屏东县雾台山区道路“柔肠寸断”,“眼看出不去、救援也来不了”,雾台乡阿礼部落阿礼村长唐辉次与大头目包基成等人决定“自救”,唐辉次成立紧急救难组,将村民编组分配任务,唐辉次说:“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慌”。当他们获知短信求救奏效,第二天可能有直升机救援时,还召集村民开会,分配上机顺序,决定留下4人守村,其余72人全部撤出。

台风让台东县南太麻里桥崩路断,南逥公路不通,位处太麻里香兰村的拉劳兰部落不能对外联系,居民组成自救会,“共享”部落所有资源,限时共享发电机、家家户户拿出食物共享,男女老幼各司其职,对抗风灾。“快!路通了,我们去载物资”,当南太麻里桥路段抢通,拉劳兰青年们集结出部落,他们要载的物资除了给自己部落,还送给其他部落用。

台风让阿里山成为一座孤岛,为了帮助阿里山的邹族同胞,近60名泰雅人采用人车接力的方式背着物资翻山越岭。这些来自宜兰县、台北县、桃园县的泰雅青年,从宜兰出发,运载了灾民急需的柴油发电机、油料、绳子、干粮、电池、盐等救援物资,开6小时车抵达嘉义。之后由于沿途道路中断,他们只能搬运上山。原本只需1小时的路程,扛起重物硬是走了5个多小时。当这些泰雅青年将物资送到邹族灾民手上,虽然言语不通,但两拨人黝黑的脸上挂着的笑容,成为最好的沟通象征。

台湾“原住民”,大陆统称高山族,人口大约为49万,占台湾总人口的2.1%。台湾将这些“原住民”分为14族,阿美人最多,约18万,泰雅、排湾人各约8万人。总的来说,台湾“原住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于台湾都会地区。此外,“原住民”还面临部落传统文化流失的危险,台湾知名“原住民”作家撒可努是拉劳兰部落发展协会的总干事,他说,几年来,部落青年体会到部落人口流失的严重性,陆续回乡,希望恢复排湾族传统、发扬当地文化,让部落有了新生命。为了支持“原住民”的持续发展,台湾的“行政院”下设“原住民委员会”,管理相关事宜,台湾的“公共电视台”还设有“原住民”频道。▲

猜你喜欢

原住民部落台风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EF2000台风战斗机
原住民
呼呼!台风来了
哼哈部落
网友:转弯也来不及了歧视原住民?吴敦义贴文惹议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原住民村落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