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

2009-08-17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9年2期
关键词:长征国民党革命

史 箭

【知识综述】

1919—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中国人民通过艰苦斗争,不断探索、创新,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复习这一专题知识时,主要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二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三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它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式的发展,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与破裂,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一直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危难的长征途中,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在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学习主题力图反映的就是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日渐上升,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用血肉筑就了一道“钢铁长城”。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先是集重点于正面战场,作用突出;后逐渐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强化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抗日根据地得到发展壮大,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三、人民解放戰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展开的全面斗争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要求建立民主联合政权;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企图继续其一党专制独裁统治,这种根本分歧使国共两党从合作走向全面对抗,最后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而告终。

这一时期的历史,是民主与独裁两大势力较量的历史;是国民党积极反共,大打内战,企图继续独裁,但最终失败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挫败国民党进攻,并最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历史。

【考点梳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提出的正义要求被拒绝。

(2)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4)发展: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

(5)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6)五四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了中央机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北伐战争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3)开始时间:1926年7月。

(4)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5)成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6)结果: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4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攻占大城市受挫,毛泽东及时分析敌强我弱的局势,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5长征

(1)背景:由于中共临时中央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转折: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长征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日本为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炮轰沈阳城,挑起了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西安事变

(1)背景:面对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蒋介石仍然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2)发生时间:1936年12月12日。

(3)过程: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结果: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从此,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

(1)发生时间:1937年7月7日。

(2)经过:日本借口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再次挑起侵华战争。

(3)影响: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4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占领南京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5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6中共七大

(1)时间:1945年4月;地点:延安。

(2)主要内容:明确主要任务;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3)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但为了掩盖真相,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2)经过: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3)影响:国民党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但政治上陷入了孤立。历史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和国家利益的政党。

2挺进大别山

(1)时间:1947年;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

(2)目标: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

(3)作用: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3三大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2)战役名称及意义: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目标:解放全国人民。

(3)作用: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

【考点预测】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道路的探索。

1道路

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

(1)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在攻打长沙失败后,毛泽东作出了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决策,并確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发展

(1)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积极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战场,同国民党军共赴国难,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而积极努力,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三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

结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史实,考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对于这一考点,我们可结合当前我国的改革实践及世界历史中一些国家对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来把握。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体会及对中国革命历程的认识,也可联系奥运精神进行考查。

我们要注意抗日战争这一考点,还要注意当前中日关系。对于当前中日关系,我们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正视历史: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不断兴风作浪,如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2)面向未来:中日经济合作、友好往来,如安倍晋三访问中国、温家宝总理访日等。

对国共关系部分,我们应注重“合作”相关知识的呈现,注重对“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感悟。

【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919年5月4日,随着爱国学生的一声呼喊,中国革命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据此回答1-5题。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问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及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之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

)

A革命斗争是学生发动的

B各阶层的团结是斗争胜利的保证

c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重要力量

D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3“五四运动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

)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一战的推动

B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之间矛盾加深

C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5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6“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这唱出了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2009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

)

A84周年

B85周年

C86周年

D88周年

7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请你完成年代尺上与标号相对应的内容

(

)

A①开天辟地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澳门回归

B①伟大转折②遵义会议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①开天辟地②长征开始③中共十五大召开

D①开天辟地②遵义会议③香港回归

8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人民军队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下列图片中能够见证这一历程的有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共产党成立早期学习俄国的革命模式,走了很多弯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从幼稚走向了成熟。据此回答9-13题。

9“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完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10南昌起义发生时

(

)

①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了革命②参加起义的主力是工农红军第四军③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中国共产党内的错误思想还存在④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成立⑤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取得革命胜利的经验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11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在那里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2南昌起义后,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秋收起义,并派毛泽东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毛泽东在秋收起义过程中,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

)

A确立党对军队的相对领导

B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

c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D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13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暑假,某市中学生夏令营进行紅色旅游,选择了“井冈山——瑞金——南昌”路线,他们可能看到的红色旅游景点有

(

)

①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②井冈山革命旧址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④八七会议旧址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在谈到两岸关系时他提出:我们应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求同存异,创造双赢。打开历史的闸门,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了

(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从1924年1月到1949年4月,国共两党历经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分分合合,最终走向了另一轮的隔绝。据此回答15-19题。

15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关于国民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对象是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

C主要战场是广东、广西

D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16南京国民政府实际上是镇压人民的国民政府,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实行国民党一党独裁专政

B实行屠杀共产党的政策

C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D实权操纵在蒋介石手中

17右图是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

)

A革命道路

B红军军事

C党的组织原则

D党的领导核心

18按先后顺序,下列各项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红军四渡赤水②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③飞夺泸定桥④遵义会议⑤吴起镇会师

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③④①

c②①⑤④③

D⑤①④③②

19下列四幅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的故事都发生在同一时期,这一时期是

(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十年内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被东方小国日本打败,举国震惊。50年后,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中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决定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是否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是否得到了国际援助

c是否对战争做了充分准备

D武器是否先进

2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

A赢得时间准备内战

B欺骗广大人民

C争取和平民主

D加强国共合作

22“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

(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2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反映的是

(

)

A百团大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

24以下材料是小明收集的有关北伐战争的历史信息,请你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这次北伐的目的是为了摆脱敌人第五次“围剿”,实现战略转移。北伐开始时的主要战场在福建,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学良。不到半年时间,北伐军便声震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错误一_________改正为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改正为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改正为_________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一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重要大会是哪一年在什么地点召开的?

(2)有利于这次大会召开的国际条件是什么?大会宣告了哪个政党的成立?

(3)这次大会确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4)请举出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事例来说明该政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大战役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二人民解放军入城图。见下图。

(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长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相关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哪座城市的情景?为了使这座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也使该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损伤,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将领是谁?

(3)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运筹帷幄,前线将领各展才智。请至少写出四位三大战役中我军前线主要指挥员的名字。

(4)请简要谈谈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27探寻长征。

材料一关于长征有这样一组数字:“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几乎每天都有一次战斗;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走上了一条“不断创新的长征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不断壮大、不断自我完善的道路,也是中国革命不断走向成功的道路。

材料三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成为历史,红军将士铸就的长征精神则在人们的怀念中永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的长征,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一“新长征”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更加艰巨,要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必须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请回答:

(1)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举行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请你列举长征途中的两次著名战役——、——。

(2)请你结合史实说明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

人民开创“不断创新的长征之路”的。

(3)今天我们所进行的“新长征”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改革开放,作为“新长征”的参与者,为什么必须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28探究国共关系。

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两大政党,他们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两党关系卻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请回答:

(1)国共之间曾经有哪两次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分裂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出什么特征?导致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从中得出了什么启示?

(4)你认为我们探究国共关系有何现实意义?

29南京市有一座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假设你是该纪念馆的一名义务讲解员,请你写一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解说词(须涉及时间、日军的暴行、启示),并对目前中日关系的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限300字以内;所述事情应符合事实,想象合情合理,观点正确;文字叙述通顺流畅。

参考答案:

一、1D2B3D4B5D6D7D8C9B10C11B12C

13C

14B

15C

16C

17D

18A

19B

20A

21A22B

23D

二、24错误一:为了摆脱敌人第五次“围剿”,实现战略转移改正为: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错误--:福建改正为:湖南、湖北(或两湖地区)错误三:张学良改正为:张作霖

25(1)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国共产党。(3)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陈独秀。(4)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等。

26(1)①辽沈战役②52万余人③1948年11月

(2)北平。傅作义。(3)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写出四位即可)(4)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7(1)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答出其中任意两个即可)(2)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毛泽东作出了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决策,并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最终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我们战胜“新长征”道路上的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力量。

28(1)合作: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成就:第一次合作创立了黄埔军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后果:在全国形成内战局面,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3)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主要因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4)意义:可以从中认识增强海峡两岸的交往、反对“台独”势力、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性,言之有理即可。

29略。

猜你喜欢

长征国民党革命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快过关了
智珠二则
智珠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中国的出行革命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