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生活方式差距将缩小

2009-08-14

环球时报 2009-08-14
关键词:特约记者储备危机

冉·卡宾

这次金融危机最大的影响之一是美国消费者行为上的概念性变化。美国消费者发现,不能继续通过向中国借贷来无限地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中国的消费者也想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愿再向美国人提供借贷。因此未来几年,美国生活标准上升的速度将减缓。这一过程也必将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生活方式的差距,如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差距。

其他的影响将是规章制度方面的改变,旨在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在美国,这些改变已经开始进行。这些规章制度改革的结果是,限制银行和巨型企业的风险、降低信贷的杠杆作用、加强监督。▲(作者为以色列卡宾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本报驻以色列特约记者朱兆一采访整理。)

中印有条件最先走出危机

维克多·格里申

俄罗斯著名作家布尔加科夫曾这样写道:“各种危机总是首先导致最贫穷的阶层陷入深渊……”此次经济危机也不例外。在俄罗斯,受害最深的是那些处于最底层的普通居民和银行储户;从全球来看,损失最大的是那些最贫穷的国家。

经济危机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促使人们深思,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俄罗斯联邦政府最近公布:近期将退休金提高到8500卢布(1美元约合30卢布)。这并不是政府开出的“空头支票”。俄罗斯有大量的国家储备、丰盛的物产和自然资源,所以应对经济危机、巩固和强化国民的社会保障,也决不是“纸上谈兵”。

若想使一个国家尽快走出困境,这个国家必须具备下列重要条件:一是国内有丰厚的国家储备、资金储备、粮食储备、经济增长潜力、降低成本的潜力和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的潜力等;二是具有应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的相应措施,善于汲取经验教训和消除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能力;三是国家体制、国民生活方式、消费水平、国家经济结构及其分配等,均具有抵御危机的实力;四是加强和扩大内需市场。此外,国家吸引外资、加强民族工业的得力政策也是重要条件。根据这些条件,最有可能率先走出困境,并使本国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

此次金融危机的启示是,过去所谓的“适合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已不复存在;某一个大国对其他国家发号施令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原来的国际结算货币面临极大挑战,在不远的将来,适用于国际结算的货币可能有几种并存;崭新的世界金融体系和经济结构即将诞生。▲(作者是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院长,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焦东健采访整理。)

猜你喜欢

特约记者储备危机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俄演习用核弹击退入侵者
韩国要造“迷你宙斯盾舰”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詹德斌
危机来袭/等
为了浮雕造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