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情绪(三章)

2009-08-13

北京文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桐花情结黛玉

付 萱

五月桐花

这一年,桐花开了,大片大片的莹白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然伫立在城墙之上,眺望远方绵延不绝的灰色山峦,想象那铁甲之师向我逼来,近了,更近了……

那一天,嘉敏在我身边,一支又一支的蝶舞翩翩,罗纱青翠,曼舞轻扬。我独斟自饮,我们相视而笑,但我们却读懂了彼此的辛酸与无奈,如流水般易逝的伤感与凄凉。

不久,那个被称作宋太祖的人起大兵灭了我的“南唐”,我成了俘虏,被封作违命侯。这一年是开宝八年。

违命侯,多么可笑而可悲。站在违命侯崭新而华美的府邸之中,我掀翻了茶几,任凭上好的西湖龙井恣意在地面流淌,正如我那可怜的国家,眨眼间灰飞烟灭,就像这泼出去的水,再也难收。嘉敏走过来劝慰我,说其实这样就很好了,我们还能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我却暗自叹息,她终究是不懂我的心。面对物是人非的一切,叫我有何颜面再享受这别人施舍的荣华富贵?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有时也会心生怨恨,怨自己为何偏逢乱世之秋;怨自己以往为何优柔寡断,错过了大好机会;怨自己为何夜夜笙歌,寄情琴棋书画却偏废了政事,甚至怨自己为何出生于帝王之家。但事到如今,往事都随风,已成空。在清冷的秋夜,我常常辗转反侧,如若当年父皇选择的不是我,结局是不是能够改写呢?但世上没有如果,时光不会倒流。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赵匡胤召见了我,在禁令森严的大殿上,他在上,我在下。他慈祥地对我笑,说违命侯近来安好?我直勾勾地盯着他,竟说不出一个字。他看似宽容地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我能听出他笑容背后的得意以及对我的不屑。成王败寇,云泥之别,我自是懂得,只是心却硬生生地裂了口,在滴血。自那之后,我与青灯古佛为伴,嘉敏依然陪在我身边,可这一次,她穿上了古青色的素袍。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几个月后,赵匡胤驾崩了,他的弟弟登上了皇位。人们都说是赵光义将他的哥哥害死了,只因他也想做皇帝。那几天我心情格外地好,我再一次小酌。嘉敏为我起舞。原来看似英雄,威震天下的他,最终也难逃命运的捉弄,一世英名却狼狈收场。其实我们都是一样,只不过是命运手中的提线木偶。从那之后,我回归尘世,我的心已经释然,只愿弹琴吟诗作画,了此余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可是我却再一次被命运捉弄了。那一天宋太宗派人来,赐我牵机药。我又一次远望,看到苍茫的天空,究竟哪里才是我的归宿?依旧是五月,桐花盛开,莹白细小的花朵如雪片儿般纷飞。其实他说的罪名只是借口,错就错在我是前朝的旧君。

公元978年,宋太宗赐死南唐后主李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但愿不会有人再像我这样,在错的时间错的地方,仰望历史的长河,我只有无奈。其实,我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朵卑微的桐花,随风漂流。是历史造就了我,而我也点缀了历史的苍穹。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题记

总是竭力避免谈到人生,因为它对于我来说似乎太过于宽泛而空洞,如同一具魁梧的躯体,却偏偏少了那么一颗玲珑剔透的心,于是变得呆滞,缺少了灵性。人生到底是怎样的,我不敢去想也不愿去想。面对生活这浩瀚的海洋,我所能做的唯一便是尽我所能地抓紧每一株微不足道的水草,而不是放任自己在洪荒之中漫无目的随波逐流。

也曾读过许多关于人生的感悟,不过都是些只言片语,或是青春年少,一字一句中都放肆地流露着张扬与不羁;或是饱经沧桑,举手投足间都是小心翼翼的老成与稳重,或是无畏地叫喊“我拿青春赌明天”,或是悲凉地哀叹着“人生太短,而岁月,又太长”,都使我的心或喜或悲,时而豪气万丈,时而又黯然神伤。人生,这个熟悉而陌生的词,却又是一个预设太多的话语链,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被牢牢地锁在其中,挣脱不得,即使拼尽了一生之力,到头来或许只能解开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环。可笑吗?可悲吗?人生太过喧嚣而芜杂。令人无处躲藏。

总是喜欢读纳兰容若的词,也许是因为他一生的传奇经历吧。读他的词,总能给人以恬淡的感觉,他不似东坡豪放得令人心生敬佩,也不似柳永婉约得使人愁肠百结。他其实就是一壶温度刚刚好的清茶,不冷不热,不酽不淡。然而终他一生,在他所写的词中,只有那七个字让人心醉而神迷———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该是人生最完美的诠释了吧。如果人的一生所遇到的事物都如第一次见到的那样美好,是否人的一生将会免去那许许多多的遗憾?

如果花儿都如当初看到的那样鲜艳而娇嫩,或许便不会再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令人潸然泪下的叹息。

曾几何时,恋人们山盟海誓,倘若这山盟海誓,都如当初见到的那样牢不可破,或许便不会再有后来分手时的凄凉与哀伤。曾经的沧海桑田,到如今,物是却人非。

读席慕容的《初相遇》,她说:“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都是在最没能预料的时刻出现。”那么“人生若只如初见”便该是我心中最美丽而挥之不去的梦境。正因为如此虚无缥缈而更加渴望去得到,得到了往往又不懂得珍惜,得不到才成为一种境界。

想来每个人都有一种初遇情结,不然怎能总是忘不了儿时奔跑在原野上,让大片大片金灿灿的阳光就那么恣意地泻在我的脸庞,那一瞬间幸福在我的胸中快速发酵;不然,怎能总是忘不掉街角的冰激凌小店,那缀着红樱桃的“三色彩雁”,那冰爽甜蜜的瞬间,迷醉了我的口腔。传说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天天山珍海味,却仍然惦念儿时行乞时吃到的一碗白菜豆腐汤,想来不是因为平淡无奇的豆腐汤有多么美味,而是恰巧在当初饥饿难耐之际,就偏偏遇见了它。

初见惊鸿,再见依然,这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初见后分手,有如曾经挥手的云彩,也似轻轻告别的康桥,一切的一切都随时间渐渐沉淀入梦。等到再见,能够依旧沉浸在梦中,而不会被冰冷的现实惊醒,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人生若只如初见,忧伤的美丽就此定格在记忆之中。也许哪天转身而去,留下一个远去的背影,完美的弧线,诉说着对昨日无尽的眷恋。

人生若只如初见,就那么轻盈地,省去了人世间多少的伤心与眼泪。

悲剧情结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买《红楼梦》的少儿版给我读。那想来还是我第一次读小说。虽然不知道《红楼梦》有多么的经典,也不懂得它有多么的玄妙,但这些依然都不妨碍我被它深深吸引。我曾经问妈妈,“为什么黛玉要整日病痛缠身呢?她长得那么漂亮却死得那么早,实在太可惜了!”妈妈却没有回答我。于是也暗自痛恨曹雪芹,为什么要让黛玉病恹恹的?为什么要让黛玉整日流泪?为什么不让黛玉和宝玉有情人终成眷属,却非要半路杀出个薛宝钗呢?

很多年后,我才明白,原来觉得惋惜并痛恨的一切,恰恰就是我迷上黛玉的理由。如果黛玉不是那样的娇柔虚弱,如果黛玉没有在葬花之时痛洒泪滴,也许她不会那样惹人怜惜;如果黛玉像宝钗那样圆滑得体,就少了惊心动魄的美丽;如果黛玉和宝玉最终走到了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许《红楼梦》便不会穿越了时间与回忆,让我铭记得更加清晰。它只会像西方童话中无数喜剧结尾的故事,食之无味,最终被我毫不留情地丢弃。于是,才明白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种悲剧情结,越是遗憾,才越是美丽;越是得不到,才越想要。

曾经看武侠小说,看金庸,看古龙。故事的情节总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于是看得痴迷,看得陶醉。便总是遗憾郭靖为何忠厚仁义,练得一身绝世武功却是那样愚笨;遗憾杨过英俊无比,才智过人,却只能做一个胡子拉碴的独臂大侠;遗憾傅红雪练就那“天涯名月刀”,却偏偏患有足疾。让人读过之后忍不住地心在疼。但这也造就了他们那略带忧伤的英雄形象。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也正因为他们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独孤求败并不可爱,因为他完美得近乎虚无,只有郭靖他们,那样有血有肉有缺陷的人,才令人感伤,令人惋惜。

一直很喜欢张爱玲的小说,倒不单单只是因为她语言描写的细腻传神,更多的时候是喜欢她的那一个个无言的结局。虽然无言,但其中传递的悲伤哀痛,那种漂泊的宿命感,隔着时空依然感动着我。《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在水洼里最后歇斯底里的疯狂,《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如一张苍白无力的纸片渐渐飘落,沉入了梦中;《半生缘》中顾曼桢最后的那句“我们都回不去了”,刹那间击痛了心弦。越是无言,越是哀伤,才越发美丽,最后成为记忆里最绚烂的风景。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悲剧情结,不论是在哪个方面。有一种冰裂纹瓷器很珍贵,每一件都价值连城。但其实它是陶瓷艺人不小心烧制过久的失败的作品。它并没有普通瓷器的光洁如玉,而是布满了如蛛网一般的细密的裂纹。世人反而都觉得它很美。光洁如玉的瓷器,虽无可挑剔,但终究失了个性,而这冰裂纹瓷器,虽然有缺陷,但美得张扬,美得自我,美得真实。

这种缺陷美,又何尝不是我们所喜爱的呢?

所以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戏剧的最高境界是悲剧。”此话道出了艺术的真谛,所以《仲夏夜之梦》再美丽再梦幻也无法达到《哈姆雷特》的高度。悲剧之所以惊心动魄,是因为它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剖析了人生,而人为的喜剧再怎么美丽也不过是粉饰太平而已。

悲剧情结,是我们在追求一种酣畅淋漓却痛彻心扉的美丽,这种美丽将伴随我们一生,直到终老。

责任编辑 师力斌

猜你喜欢

桐花情结黛玉
毛绒情结
一代倾城逐浪花
品潇湘妃子
“战斗民族”的体育情结
桐花开了
探索潜意识深处的情结
是情结控制了你,还是你控制了情结
桐花满地
桐花满地
偷来梨蕊三分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