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做孩子的坏榜样

2009-08-11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09年13期
关键词:谢谢事情意识

忘 川

做父母的当然知道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有多么重要,很多情况下,他们会提醒自己:孩子在旁边看着呢。可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时候父母做的和想的并不一样,无意中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比如,父母常常为了让孩子停止无礼的大叫而呵斥他,事后又感到愧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和孩子没有两样。还有些时候,父母特别不想在子女身上看到的行为,常常发生在自己身上,却不自知。也就是说,父母本希望孩子懂得的道理,却因为自己无意的举动使希望成为泡影。

场景1:你问了孩子一个问题,却不关心他的答案。

你下班回家,问孩子:“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表明你乐意倾听孩子的故事,同时也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你愿意与孩子分享他生活中的快乐与忧伤。

坏的做法:你在问孩子这个问题时,如果还忙着做饭、整理房间、看报纸,那么孩子就会误解你的意思。从孩子的角度看,你的行为告诉他:“你要快点告诉我,因为我没有多少时间。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做好晚饭或者整理好房间或者看完今天的报纸。”而且,孩子也会迷惑不解:你问我今天的情况,却为什么不把你的情况告诉我呢?所以,你的做法从孩子那里只会得到一个令你又惊讶又气愤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

好的做法:孩子喜欢父母表现出对他一心一意的关注,最起码要做到短时间内的专注。因此,你可以把手中要做的事情先放一放,挤出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看着他,问问他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或者不高兴的事,然后认真地听孩子说话,就像世界上不再有其他任何要紧的事引起你的注意了。你的这些举动使孩子知道你确实有时间和兴趣听他讲话。

另外,你也应该经常向孩子讲述一些你的事情。这种做法既可以告诉孩子,家人聚在一起,可以分享彼此的消息;也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打开孩子的话匣子。

场景2:你把电视关了,但心思没有完全回到家里和家人身上。

父母都不喜欢孩子把大量时间花在电视前,这是对的。因为很多电视内容并不适合孩子;另外,孩子总在看电视,和家人共享的时间就少,就不容易感到家庭的美好和温暖。很多父母会有意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却没有意识到仅仅这样做还远远不够。

坏的做法:电视虽然关上了,但孩子仍能感觉到父母显然没把注意力放在家里,比如,爸爸刚坐下手机就响了,妈妈打开电脑上网看邮件。实际上,父母知道孩子过于痴迷电视,却没注意到自己与孩子的交流过于贫乏。

好的做法:父母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和孩子待在一起,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也不要接听电话。不要让孩子感到父母只有片刻时间与他在一起。如果父母腾出了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又没有让任何事情打扰到家庭团聚,那么孩子会明白父母愿意与他一起度过闲暇时光,家庭生活是非常快乐和美好的。

场景3:你鼓励孩子向他人表达感激之情,却从没想过让孩子感谢你。

当有人夸奖孩子或给孩子玩的、吃的,你都会要求孩子说“谢谢”。而且你在孩子面前也经常向帮助你的人表示感谢:下出租车,你会对司机说谢谢;在饭馆吃饭,你会对服务生说谢谢;去领取包裹,你会对邮局工作人员说谢谢。

坏的做法:你带孩子到商场,给他买运动鞋。买鞋后,你带他去了他喜欢的快餐店吃了午饭,又给他换了一堆硬币让他打游戏。你希望他过得愉快,但他对你的给予始终没有表示感谢,你也没想到应该要求孩子这样做。

好的做法:多数父母会要求孩子对别人的帮助说声“谢谢”,却没意识到鼓励孩子对父母表示谢意也同样重要。他们的观点是,自己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种观点使孩子认为父母的给予理所当然。

当然,父母不必每次给孩子准备晚饭,或者收拾衣服都要求孩子说声“谢谢”。但如果你带他去看电影,或者买了他最爱吃的东西,就要告诉孩子:“如果能听到你说‘谢谢我会非常高兴。”父母可以相互配合,爸爸可以对孩子说:“妈妈做了你最爱吃的饭菜,你是不是应该谢谢妈妈?”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妈妈的反应。如果孩子看到他的感谢使妈妈更开心,他就会从这些小事中懂得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

场景4:你教导孩子要勇于认错,却为自己做错事情找借口。

父母常常教导孩子不要为做错的事情找理由,要勇于认错。父母的用意无非是想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会犯错,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要勇于承认,并去改正。

坏的做法:你的儿子和小伙伴一整天都在为争夺玩具而吵闹。当客人离去后,你对儿子说:“一个星期不许你和小朋友在家玩玩具,自己也不许玩。”几天后,你意识到对孩子的惩罚有些重了,便不再坚持。你的儿子感到奇怪,认为你屈服了,投降了。

好的做法:你意识到错误后,可以纠正做法,并告诉孩子理由。你可以对孩子说:“那天,我真的很生气,没有冷静地想清楚该如何处置。现在,我知道让你一个星期不玩玩具有点过分。好吧,我会想出一个更好的方法处置的。”你的所作所为向孩子表明:做错了事情,就承认,然后改正,很正常。孩子不会因此把你看扁,你的威信也不会因此降低。

场景5: 你劝说孩子要冷静,却没有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该如何去做。

“不要乱发脾气,不要哭闹……”所有的父母都想让孩子明白,生气的时候,应该先冷静下来,然后用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坏的做法:你多次提醒丈夫,让他上楼时把报箱的报纸拿上来,可他总是忘记。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简直让人气死了!但你不想在孩子面前大发雷霆,结果,你一句话也没说。这种做法虽然比责备丈夫要好很多,却使你错过了一个教育的良机,你完全可以以此为实例去教导孩子,人在生气的时候,该怎么办?

好的做法:孩子常常是目睹父母处理问题的做法后,才学会解决问题的。在某些情况下,让孩子看到你生气之后是如何宽慰自己的是一个明智之举。比如,在餐馆,服务生对你无礼,你安慰自己说:“他看起来很累,所以才这样,就原谅他吧。”有人认为这是自欺欺人,其实不然,父母是在以身施教,让孩子明白人在气头上该如何先冷静下来。通过这样的具体事例,孩子能够真正意识到你所做的和你所要求他的是一致的。

编辑 / 尤 雅

猜你喜欢

谢谢事情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谢谢你,包裹我!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把事情写具体
消防意识
谢谢你,植物!
表达感谢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