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教材的视角谈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2009-08-07梁世忠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新教材教材思想

梁世忠

新大纲、新教材反映出的新理念,把数学教学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新教材体现的素质教育思想,反映在数学教育中即为通过数学教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对自己有用的数学。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是新教材编写的基点;以学生主动探究、亲自体验为特征,是新教材内容体现的重点;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新教材的热点;让所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理解和健全,是新教材创新教育的灵魂。本文就“从新教材的视角谈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1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新大纲教学建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也就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创新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式学习,被动式反应。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同时体现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事实上,教师是新课程的参与者、实践者、更是创新者。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就要积极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革新,研究新问题,力求取得新突破,积累新经验,这本身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而且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激励学生,是教师永远的工作。只有富于创新性的教师才最懂得怎样把学生引入创新的宫殿,使学生发挥创新才能。

新教学大纲第一次把“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写入教学目的,并指出初中数学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从解决一个生活难题,制作一个生活用具,发现一个新问题,用与他人不同的方法解一道数学题等等都是创新,创新并不神秘,它存在于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人人都有创新的机遇,人人都有创新的天赋。

2 要多发掘新教材的创新思维因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实施有关数学思想的技术手段,它们是数学知识的核心,通常分三个层次,即数学思想(如函数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逻辑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具体的数学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等)。因此,在教学中应重在点化,高度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让学生领会其价值,滋生应用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内容标准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结合新教材数学内容采用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教材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让学生大胆地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这样批判性质疑正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任何科学的发明与创新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如教材中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和概率的知识讨论下面的问题:有一则广告声称:“有75%的人使用本公司的产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知道对广告中75%这样的数据,要应用统计的观念去分析;引导学生如何选取的样本与样本容量的大少等问题;然后,提出:若该公司调查了4个人,其中有3个人用了这个产品,就说“有75%的人使用本公司的产品”,这样的调查可信吗?让学生讨论、判断;进一步质疑、解疑。质疑是进步的前提,是创新的起点,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敢于质疑,这本身就是创新。

总之,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因而教学过程对其潜能的启发显得尤为重要,新教材内容中还编制很多开放性问题,新大纲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等等提供发挥创造才能的条件和氛围,使数学教学变成一个生动、活泼、有创意的过程。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以上只是我自己的点滴的体会。培养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是新世纪的要求,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应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更要在课堂教学中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优秀的创新品质。

猜你喜欢

新教材教材思想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思想与“剑”
教材精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教材精读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