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德智新苗,谱和谐篇章

2009-08-07陈秋丽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换位思考班主任工作因材施教

摘要:对不同时期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作为班主任,要与时俱进,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培养学生,并通过换位思考的工作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同时,树立起良好的班风,明确班集体目标,服务于和谐教学目的。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四勤 因材施教 换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89-02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要把一个刚编凑起来的班级群体建设成一个真正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付出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作为班主任,需要把全班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并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德智体等全方面的发展。

1 以人为本,“四勤”保障

抓班级管理工作树立“以人为本”工作理念,从各方面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班主任的行为举止能感化学生,同样地,学生的行为也能感动班主任。这里所说的“四勤”,是指手勤、嘴勤、腿勤、眼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手勤,班级的一些事情,需要班主任亲自安排,甚至亲手示范,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嘴勤主要体现在找学生谈心方面。充分利用好班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状况,鼓励其好好努力,对学生健康成长十分重要。腿勤,利用空闲时间与同学们联系,开展一些有助于班集体团结、互助的活动,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感受到凝聚力。眼勤就是经常到班级看一看,看看班级每个学生的课余生活,做个有心人,鼓励学生们往德智体全方面发展。

自从接受班主任工作以来,由于有“四勤”的保障,班级管理各项工作逐步“露出尖尖角”,班级每个学生都有“班级是我家,关系你我他”的理念,互帮互学,共同追求进步,初步营造出了“师视生如子女,生敬师如父母,生助生如姐妹”的家庭氛围。

2 言传身教,因材施教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言传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传的有效手段。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为了更科学、有效的管理班级,班主任需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汲取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以身作则,一视同仁,让学生信服,努力增强自己的亲和力,使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持久而深远。

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宜提出整体要求,不宜太多、太细。正如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不包办,不当“司令”,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把班集体当作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但这种放权式管理,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细,正是在粗的框架下对粗的完善与丰富,也是因材施教,造就个性化不可缺少的。多跟学生接触,加强班级的延续性,再结合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相关内容,就能做到因材施教。

人的行为动机来源于自身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行为和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自身需要引出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学生到了大学这所熔炉里,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与大家分享等等。作为班主任,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干部终身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使人人都有机会发挥出自己闪亮的一面。

3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笔者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等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我努力与学生建立真正的朋友关系,重视、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当一个学生在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和认同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另外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于。

关爱学生,还体现在培养班干部组织,让学生“自治”。要管好一个班级,许多工作要靠学生来干,我所遵循的原则是“干部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学生能干的事,干部不干”。班里的很多工作,我只是给予适时的指导,其它的都由班委、团委来完成。比如团支书负责有关党团的活动,班长负责统筹安排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4 换位思考,正确引导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我们班主任作为教育者,应该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当然,表扬还要注意对象、注意时机、注意场合、注意分寸,否则表扬可能会变成另一种味道,甚至会被人以为是讽刺、挖苦等。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笔者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还经常注意换位思考。笔者以为,每个学生头脑中都有两个自我,一个好我和一个坏我。学生思想的过程就是好我与坏我做斗争的过程。如果好我胜利的时候多,他们就会进步,就会慢慢的迈向成功;如果坏我占了上风,他们就会退步,就会慢慢的走向失败,最后弄的一事无成。所以,我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特别注意适时的对学生们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向进步。

5 树立正气,培养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或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6 确立目标,积极进取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学生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7 结语

教育有法,法无定法。作为班主任,不能拘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抓住现象,分析本质,对症下药,寻找规律。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爱寓于教育之中,注重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出发,以培养学生健全向上的人格为旨归,这也符合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有其宏旨,更有其细致入微之处,为人师者,当细细体味教与学各环节中的人性因素,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象麒.把握心态增强德育功效-浅谈班主任工作[J].素质教育论坛,2008,5(82):150-151

[2]李广会.浅谈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4(2-3):32

作者简介:陈秋丽(1981-),女,广东梅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换位思考班主任工作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爱在字里行间
中国“换位思考”,日本不会投桃报李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