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分之一的美国人是功能性文盲

2009-08-04[美]戴维·S梅森倪乐雄孙运峰

中外书摘 2009年6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国家

[美]戴维·S梅森 倪乐雄 孙运峰

[美]戴维·S梅森著倪乐雄孙运峰等译

2500万美国成年人读不懂报纸头版

美国成人文盲的数量会让大部分人都为之震惊,因为人们习惯于认为美国的扫盲率会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高。据联合国的统计显示,美国与其他二十个国家的识字率都达到了99.9%。虽然各个国家对读写能力的评判标准有所区别(在某些国家、某些语言中),但其实识字的标准仅仅是指具有最基本的可以进行简单读写的能力。

然而,具备“功能性”读写能力是一个更为实用的标准,这一标准所反映的是运用语言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美国关于功能性读写能力的调查数据同样令人震惊。1985年,乔纳森·科佐尔在其开创性著作《美国文盲》中,用“这个国家三分之一的人不认识这些单词”作为第一章的标题。在该书中,乔纳森·科佐尔声称:

2500万美国成年人读不懂杀虫剂瓶子上的毒性警告、孩子老师的来信,或是报纸的头版。此外,还有3500万人的阅读能力连满足社会生存需要的层级都达不到。

功能性文盲仅仅是美国各级学校教育质量大幅下滑和中学毕业人数下降的一个体现而已,这是美国历史上最近才出现的一个新奇现象。而曾经美国在教育体制和教育上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很少有国家能像美国一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普及如此大规模人口的国民教育。1941年,在“美国世纪”一文中,亨利·卢斯提出要“向全世界输送”美国的教师和教育家。公共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享有很高的优先权,而且《退伍军人权利法案》、使数以百万计的归国士兵能够进入高校学习。1930年时接受中学教育的人口所占比例还仅为30%,到1950年就已上升到50%,1970年更几乎达到了80%。这一卓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广为传播的信念,即18世纪由托马斯·杰弗逊提出并在加世纪被约翰·杜威再次强调的观念——民主要依靠有知识的公民。

但是这些成就到20世纪70年代就结束了,几乎与此同时,美国的贫困和不平等程度迅速增长。1965年之后。美国的中学生毕业率即停滞不前,而且之后还出现了下降。2002至2003学年,美国教育部通报的中学生毕业率为74%,但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由于70年代以来中学生毕业率的显著下降),这一比率已接近70%。超过三分之一的辍学者没有读到九年级,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少数族裔。

高辍学率造成了较低的识字率和低水平的功能性读写能力,但辍学并不是造成这些结果的唯一原因,孩子们(和青年人)即使呆在学校里也学不到太多的东西。教育质量从小学到大学都在下滑。各个年龄段的美国人所知的都比其他发达国家的同龄人少。

三分之一的17岁青少年不认识亚伯拉罕·林肯

美国教育部下属的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机构(NAEP)的定期调查显示,各级中小学教育的指标都出现了可怕的滑坡。2005年,36%的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达不到“基础”等级,自1992年以来也没有什么显著的改善(“基础”等级是所有等级中最低的,表明“部分地掌握了熟练工作所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2005年,八年级中有31%的学生数学水平达不到基础等级,十二年级中有46%的学生科学知识处于基础等级以下。特别是在科学和数学中,问题更为严重,因为学生要靠这些等级进阶。

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青少年对社会科学的了解情况更加糟糕,尤其是历史和地理方面的知识。教育进展评价机构之前的研究还发现,17岁青少年中有三分之一不知道哥伦布何时到达美洲的,也不认识亚伯拉罕·林肯。在该机构组织的历史测试中处于基础等级以下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所增加,从四年级的33%增加到十二年级的57%。据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近期的一项调查。三分之一的青年人估计美国的总人口在10亿到20亿之间。而其他九个国家的青年人则可以比美国人自身更精确地估计出美国的人数。2002年11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18到24岁之间的美国人中只有13%的人可以在地图上找出伊拉克,而这正是服兵役的主要年龄段,另外还有11%的人找不到美国在地图止的位置。战争中的三年及其后的四年中,仍然有63%的美国青年人不能在地图上找出伊拉克。

问题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学生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太有限——三分之二的中学生每周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不超过六小时,这还不到大部分学生在看电视上所花时间的三分之一。

过去几十年里,中小学教育的标准及教育成绩下降得如此明显,以至于大学教育的水准也开始随之下降。中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术上和精神上对接受大学教育的准备越来越不充分。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要进人大学的高年级学生的SAT(基于标准化大学入学测试)的成绩在逐步下降。其中英文成绩更是直线下降。约从90年代起,英文和数学方面都有些微的进步,但英文成绩仍远远低于1967年的水平。

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毕不了业

根据200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的成绩,四年大学教育的申请者中仅有25%已经在阅读、写作、数学和生物四个方面全面做好了接受大学教育的准备。大学和教授的期望与要求也被迫随着大学申请者能力的下降而下调。许多之前的一般性要求已经从大学课程安排中消失了。美国全国学者联合会1993年对学院和大学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高等学府不要求上历史和科学课程,几乎一半的高校对文学课不做要求,且约四分之三的高校对毕业生的外语没有要求。许多学院和大学几乎没有入学要求,且大部分学院会接受至少四分之三的申请者。正因为这样,学生们知道无论他们的中学成绩有多差,他们都可以进入大学。另外,进入大学的学生中有四分之一读不到二年级,有一半的人毕不了业。

即使留在大学里,大多数学生也不会在学术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每周花在课程准备上的时间不到十五个小时,这其中包括阅读课上所需资料的时间。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每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仅为一至五个小时。大多数大学生看电视的时间与学习的时间一样长,而那些上学期间还要工作的学生就更难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全职工作,他们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每周至少工作十五个小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学费与可提供的助学金之间不断拉大的差距增加了大学生和他们家庭的负担。例如,1972年联邦佩尔助学金(federal Pell Grants,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援助)提供的资金涵盖了公共大学学费的95%,而现在这一比例还不到50%。因此,现在有更多的学生不得不做兼职工作,且大多数学生会通过贷款支付他们大学

教育所需的费用。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贷款数额约为17000美元。

所有这些已经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全面下降。根据全国教育统计中心1993年所做的一项调查,约一半的美国大学毕业生不能阅读并理解一个简单的公共汽车时间表,不能辨别报纸文章的论点,或不能通过保险册子计算出社会保障中获益的多少。美国全国学者联合会1992年对大学高年级学生的一项调查得出一个严峻的结论:在“常识”方面,如今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所知道的仅相当于五十年前的高中毕业生。而且,如今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对调查中的“每一项文化知识”所知的都远不如20世纪中期的大学毕业生多。其他调查显示,美国大学生的平均知识量大约相当于欧洲和日本高中毕业生的平均知识量。而且。美国中学、大学和研究所里越来越多的顶尖学生不是本土出生的美国人。甚至,研究所里的学生也正显示出可怕的文盲倾向。2003年的一项联邦调查发现,仅有41%的大学毕业生可算是“精通”散文——阅读并理解短文所提供的信息;这一比例相比1992年下降了十个百分点。

美国教育在世界的地位日趋下降

有些人认为,这是对美国教育状况的一种误读,因为各个层级学生的数量和多样性都有大幅增加。例如,1947年到1995年间高中毕业后进人大学的学生数量从230万上升到了1430万,这一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三倍。与此同时,少数族裔的学生在学校及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大幅增加。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由于学生数量和多样化的原因,当前的教育任务远比20世纪50年代或现今大多数发达国家困难得多。事情很可能如此,但这并不能推翻一个铁定的事实,那就是美国在教育方面不再像过去那样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此外,这种观点也只是强调了贫困、不平等和种族主义这些更为宽泛的问题仍然在困扰着美国,并在不良的学校教育中有所体现。

我们的目的不是解释造成这些弊病的原因,而是要揭示它们会对美国及美国的国际地位所造成的影响。早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处于危机中的国家》的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就明确了这一问题:

我们这个社会的教育基础正在被日益增长的平庸浪潮所侵蚀,它威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果有不友好的外国势力曾试图把现如今平庸的教育表现强加给美国,我们很可能会将其视作一种战争行为。但事实却是,我们已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实际上,我们已经草率地作出了单方面教育裁军的行为。

自该报告撰写以来,美国的教育状况进一步恶化,更加落后予其他许多国家。美国完成大学教育的比例低于多数发达国家,且毕业生的能力也低于他们。全国公共政策和高等教育中心公布的《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报告》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正被其他国家甩在后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教育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则有了显著的改善和发展。该中心主席帕特里克·卡伦指出,这一问题尤其会影响到年轻一代:“美国的强大依靠的是即将退休的人,而很多(其他)国家的强大却是靠着他们的青年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我们国家的下一代受的教育比别的国家少。”

教育制度的落后意味着美国很难再被称为全球教育典范。这也是美国全球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国家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