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2009-08-04董亚鸥

魅力中国 2009年14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民办高校艺术

董亚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5-110-01

摘要在“艺考热”持续升温以及民办高校普遍扩招的形势下,众多民办高校却连年招生遭遇“滑铁卢”。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的艺术类教育,“艺考热”和扩招似乎并没有给它们带来新的契机,本来就挑剔的艺术类专业,招生空间变得更是越来越小。重新调整和定位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缓解这种形式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培养方案

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创新的办学模式。近几年,民办教育却出现了在夹缝中生存的局面,一方面招生生源不足,学生基础差,另一方面培养出的人才类型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供大于求等,尤其是艺术类专业人才,其大学毕业后,还将面对就业较其他专业相对较难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尤其是艺术类专业要办出自身的特色,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开始在培养方案上就应明确提出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和实用型专门人才,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呈现两大态势,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急功近利”型。在“艺考热”持续升温以及在国家普遍扩招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兴办艺术类专业,民办高校也不例外,一些民办高校无视自身条件,速办了各类艺术类专业,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培养方案,往往导致其大学毕业后,还将面对就业较其他专业相对较难的问题。

(二)“闭门造车”型。高等教育应适应社会需求。民办高校很多是单纯的按照公办院校的艺术人才培养人才模式制定自己的培养方案,忽略了民办高校办学起点比公办高校低的现实情况,盲目跟风,闭门造车,不注重实践教学,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跟不上社会需要,理论上与公办院校比又存在较大差距,实际操作也跟不上需要的现状,很多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是待业更谈不上择业了。

二、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专业基础教学。艺术作为一个综合体,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作为艺术院校就必须加强专业基础教学。专业基础教学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艺术素质,二是心理素质,三是文化素质。艺术素质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艺术创造力,而心理素质则要求我们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文化素质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艺术作品。作为民办高校,如何更好的加强专业基础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完善:

1.对学生正确引导,消除思想误区。务必使学生认清这样一个思想误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完全不相关联的。这里所说的素质教育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心理素质,二是艺术素质,三是文化素质。

(二)调整办学思路,深化教育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民办高校对艺术类人才的选择仍然是按照国家固有的招生模式——艺术考试+文化考试的人才招收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公办院校办学师资、教学设施等都较民办院校强,艺术联考考试内容也是按照公办院校的人才需求出的题目,大量的专业优秀学生被公办院校抢先挖走,剩下的留给民办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就差了不少。文化考试这一关也让无数优秀艺术人才与大学失之交臂,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矛盾,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完善:

1.办特色教育,广纳人才。办出与公办院校不同的特色,也就是说要办出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这才是我们民办院校之所求。试想,我们是否也可以改变下这样的招生模式,由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改为招生院校自主命题,在自主命题中突出民办高校的特色教育理念,择优选择适合民办院校自身办学特色的学生。

(三)修订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培养目标不同,其一,公办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省、市一级的文化部门直属院团和有关媒体。而民办院校培养的目标则是县、区一级基层文化宣传部门、文化传媒公司等。其二,由于公办院校不承担国家的艺术普及教育,多培养的是专一型人才,因而知识和能力偏于单一,已经开始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尽管在做相应的改变,也是局部改变。而民办院校则完全有能力通过修改目前的培养方案,改变这一局面,其实这恰恰就是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可以归纳为:

1.引进“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理念。什么是“一专多能”呢?“专”是指专业核心技能,“能”是指与专业技能相关或临近的复合职业技能。“一专多能”实际就是培养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主,兼顾多种相关技能的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

2.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力度。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除了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笔者认为还应做到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后实践教学相搭配,切实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力度。为何要突出课后实践教学?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存在着起点低,背景知识差的客观事实,对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差,艺术类教育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实践课程,除了完成课堂内的教学实践环节,应尽可能想尽一切办法,在课外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与实际操作的机会,适时、适量增加课外实践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外实践教学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利用平时或者寒、暑假,安排学生进入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参与实际工作,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其二是根据专业,利用平时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加实习管理,学会一些基本的管理和工作方法。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实现办学理念的关键。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办学理念的不同,要彻底改变公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办单纯艺术和单纯技术的观念,那么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民办高校的艺术类专业,笔者认为,必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什么是“双师”呢?即工程师和讲师,作为艺术类专业教师,符合这样的身份是必需的,民办高校面临着向社会输送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的任务,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结论

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要获得社会、专家与学生家长的认同,必须重新调整和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培养复合型的两栖、多栖艺术应用型和实用型专门人才,创办有自身特色的艺术类专业教育模式,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方向,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否则将会淹没于教育变革的大潮之中。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民办高校艺术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纸的艺术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