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洛克时期音乐与建筑结构要素的比较

2009-08-04吴榛榛

魅力中国 2009年14期
关键词:巴洛克建筑结构比较

吴榛榛

中图分类号:B71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5-105-02

摘要通过对巴洛克时期音乐与建筑要素的比较研究,分析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音乐特点,对它们构成要素之间的相通引出二者的内在关联性,从而阐述音乐对于提高建筑整体设计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建筑对音乐具有开阔视野,起创造性的作用。

关键词:巴洛克;音乐;建筑结构;比较

音乐和建筑都有自己的结构组成部分,虽然音乐是感性的,但是“作为声音艺术的音乐,是在时间的行进中通过系统的组合音来表现美的艺术。音的组合方式各种各样,但音乐作品绝不是单纯音的杂乱无章的集合,而是按某些规律规定次序的有机音的统一体。”音乐的结构也是有规律的,我们可以用理性的思维认识把握这些结构规律。

托波特·哈姆林说:“……建筑师……必须担当房屋——可见的交响乐的作曲兼指挥,由他引导着观者……按照他的布局升堂入室……决定观者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后看什么。建筑物的成功,往往正是依靠这些印象的正确序列……”既然建筑师是“建筑”这类“音乐”的作曲与指挥,那么要写一首乐曲、表现乐曲,除了有感情,有想象力外,还必须熟悉所有的音符以及每样乐器它的音色、音域并掌握作曲的理论,使音符不只是纸面上的一个个符号,而是要使它们富有生命力,流动起来,与听者产生共鸣。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我们试着对巴洛克时期音乐和建筑的一些要素做比较:

一、织体

指音乐作品中音乐的原材料。巴洛克音乐在晚期时以复调织体为主: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旋律线吸引着听众的注意。一般而言,女高音和男低声部最为重要,在不同线条或“声部”间作模仿的织体非常普通。某个声部听到的旋律乐思好像在另一个声部再次出现。但是并非所有的巴洛克音乐都是复调织体。某一乐曲也可能转换织体,尤其在声乐作品中,其间歌词情绪的改变相应要求音乐的对比,巴洛克作曲家也可能在他们的作品中做不同的织体处理。如巴赫倾向于前后一致的复调织体,而亨德尔则在复调乐段和主题乐段间引入了很多对比。4对于建筑来讲,织体与建筑上的空间序列相对应,空间序列指建筑内部行进过程中空间的段落安排。巴洛克建筑师认为建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观念也使人们对建筑的看法有了转变,人们不再认为建筑物是由众多可以单独被分析的单元(例如:正面、墙壁、内墙、圆屋顶、半圆形的侧殿等等单元)所堆积起来的东西。虽然,巴洛克建筑仍然保留了一座建筑物必须平均划分为许多屋舍的传统规划,但是,在建造正面的中央部分时,仍然会比较注意中央本身的上下整体性,而非中央与两侧建筑的搭配关系,如此一来,加强垂直方向的设计,会让建筑物显得挺拔、突出,并且和水平方向的设计形成鲜明的对比。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音乐与建筑的案例分析:蒙特威尔第的歌剧《阿里安娜》与波洛米尼的罗马四喷泉圣卡罗教堂。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曲式有很多种,三部曲式(ABA)、二部曲式(AB)和连续或不可分得曲式都很常见。在巴洛克晚期,歌剧主要由通过宣叙调连接的咏叹调所组成。典型的晚期巴洛克咏叹调的曲式是ABA。ABA结构的咏叹调被称为返始咏叹调,即在B部分结束出,标有术语“da capo”,意思是从头再来,重复开头的A部分。蒙特威尔第的歌剧《阿里安娜》(1608年)取材于神话故事,是现存五十部同一题材的歌剧中最早的一部,这部歌剧得以保存到现在的乐谱,只有女主人公阿里安娜的一首哀歌。这支哀歌分为四段,每段都结束在d小调上。

如上图谱例

这是其中的一段,歌词和音乐都分为三小段,第三小段是第一小段的重复,是一个具体而微的返始咏叹调。

二、和声

和声指高低不同的两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规律垂直排列同时推进。它的强弱、稳定性、协和性的倾向,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在巴洛克时期,和弦在作品中的运用日渐重要。在此之前,当几条旋律线一起发声时,更多的考虑各自旋律线的美,而很少考虑所形成的和声,从某种意义上说,和弦仅仅是多条旋律线一起运动所导致的副产品。但是在巴洛克时期,和声本身变得尤为重要。作曲家创作一条旋律的同时,他们也在思考相应的和声与之结合。甚至,有时他们创作一条去配合特定的和声进行。这种对和声的兴趣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突出的低音声部,因为低音作为和声的基础,整个音乐结构建立在低音部的基础之上。新出现的对和弦和低音声部的强调导致了巴洛克音乐最有特色的一面,称为通奏低音或数字低音的伴奏形式。它是由低音和标在它上面的表示特定和弦的数字组成。通奏低音通常有至少两件乐器演奏:一架管风琴或羽管键琴和诸如大提琴或大管之类的低音旋律乐器。对于建筑而言,和声类似于建筑上的复合空间,空间群落的同时展现。各个空间单元形状、尺度之间也有主和次、大与小、稳定与不稳定、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巴洛克时期的教堂通过各种透视技法,正面墙壁上凸显的部分,会集中在中央部分,例如:装饰用的圆柱、三角墙、曲线等等,相对于两侧,中央部分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尽管第一眼看到这样的建筑物,会觉得正面部分似乎被切割成一条条水平线,但如果再仔细观察,就会发觉它是沿着垂直的方向组织而成的。而正中间的那一块面积相对的显得大些,也显得更重要,越靠近两侧的部分,视觉印象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三、装饰音

装饰音就是对音的装饰,它总是包括基本音和用以装饰基本音的音两者在内。巴洛克时期的装饰音出现在非常多,任何一个作曲家都会或多或少的用到这种技法,巴赫曾说过:“一部没有装饰音的作品不会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装饰音的运用,重复、倒置、对比和重叠形式多样统一巧妙地把众多的细节组成一个整体,这种理念与巴洛克建筑的装饰做法不谋而合,在巴洛克的建筑中漏斗形和涡卷形的装饰被用来装饰教堂外观的比例非常高,甚至已经成了一种惯例,也因此,这两种装饰物几乎成了巴洛克式建筑的标志。外形奇特的涡卷形装饰,不仅用来装饰建筑物,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即是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成为建筑物的扶壁。几乎毫无例外的,当时的教堂屋顶都采用拱顶。拱顶是由一组一组的“拱”组合而成的,而各个拱又会对墙壁产生推力。因此,必须使用扶壁来承受这种压力。将扶壁放到巴洛克建筑中,就必须先使外观和其他建筑体的外观和谐并存才行,而漏斗形的装饰物刚好解决这个问题。如威尼斯圣玛利亚教堂的建筑,它用一排小祭台环绕成八角形,上面顶着一个半圆形的大穹顶,而连接祭台和大穹顶的,是一种巨大的漏斗形装饰柱。这些漏斗形装饰柱承接住较为窄小的穹顶边缘,营造和所处空间环境一致的外观。还有其他一些要素,如音乐上的速度,指音乐作品演奏的快慢,速度在音乐表现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着音乐性格和情绪的表现,不当的速度运用可能导致音乐形象的变化。在建筑上它类似于距离长短,针对人流,要使其速度放缓,就将平面尺度拉长,相反则缩短。以此来产生不同的心灵感受。还有音色,即声音的色彩特质,指不同的人声、不同的乐器及不同的组合在音响上的表现。它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质材,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在建筑上类似于饰面材料,它是建筑外衣。建筑发挥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不同的饰面材料表达不同的设计意境等等。

总之,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建筑结构要素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二者之间的相通性对于我们今后利用各方面知识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认识世界、创造未来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施建文.《建筑与音乐的比较研究》.福建建筑2006.1

[2]施建文.《建筑与音乐的比较研究》.福建建筑2006.1

[3]施建文.《建筑与音乐的比较研究》.福建建筑2006.1

猜你喜欢

巴洛克建筑结构比较
华丽巴洛克/莹润光泽
巴洛克时期的亨德尔
miumiu艳遇巴洛克
同曲异调共流芳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
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巴洛克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