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巷工程》教学中培养“三创”人才的实践研究

2009-08-03孟瑞泉蔡永乐刘金枝

关键词:创新素质实践研究教学改革

孟瑞泉 姜 有 蔡永乐 刘金枝 王 凯

摘要:文章论述了作为国家紧缺人才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井巷工程》,在教学中培养创新、创造、创业人才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在《井巷工程》教学中,培养“三创”人才的实践及其成效,且对以后《井巷工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井巷工程》 创新素质 实践研究 教学改革

0 引言

《井巷工程》是国家紧缺人才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础,以素质拓展计划构建多渠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为桥梁,研究和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井巷工程》专业课教学中培养“三创”人才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井巷工程》教学中培养“三创”人才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制订从业者的八大核心能力中,“创新能力”是核心能力之一。在人事部印发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9大能力标准,其核心能力是“创新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无止境》的报告中指出:“全球问题千头万绪,使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开发人的创造力,因为在未来的挑战面前,人类已不能依靠有限的资源、能源,也不能依靠历史的经验,只有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才能生存和发展。”,同时提出了:“学会生存是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2 《井巷工程》教学中培养“三创”人才的实践

2.1 在课程介绍中加入教师简介,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课程介绍中,在介绍《井巷工程》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习方法、在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中的地位、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同时加入主讲教师简介,如教师的科研(教研)、发表论文、论著、申请专利、指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素质拓展计划方面的介绍、开设选修课和参加培训的情况。用一些发生在身边科技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2.2 在理论教学中加入相关发明案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理论教学内容改革上,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跟踪新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把生产一线正在使用和短期将推广的技术以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引进教学中。例如:在铵梯炸药一节中,介绍了现有铵梯炸药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无梯炸药和硝铵膨化技术的发明等。

2.3 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相关案例分析,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教学中从煤炭生产企业岗位群实际出发,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标准为依据,从企业聘请了一批煤炭专业技术专家,与本校专业教师一起组成了煤炭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在原实验教学中的验证实验基础上,开设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课程;把原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中的抄写报告和理论设计,改为紧密联系生产第一线和当地煤炭相关产业发展,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一线的技术、设备、操作流程和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4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创新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创新技法 在采矿专业的专业课《井巷工程》的教学中,逐步有意识地、有计划地采用了创造教育的若干原则、原理和方法,如实行身教和言教相结合、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科研(教研)与教学相结合、创造学原理与专业课内容相结合以及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加了开放式教学成分和课堂讨论。

2.5 在教学手段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掌握创新表述技巧。

2.6 建立开放式的课程教学体系,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2.7 推进学术科技活动,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能力。

2.8 加强课外辅导,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9 在课程成绩考核中增加科技创新内容的组成,促使学生重视科技创新。

2.10 创业、就业基地的建设为培养“三创”人才提供了平台。

3 《井巷工程》教学中培养“三创”人才取得的成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深化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创新能力,落实“创业促就业”、“实践促就业”工程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贡献。在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井巷工程》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以下效果:

3.1 基本上走出了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龙头,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选修课中强化、课外辅导中点拨的创新教育之路。

3.2 形成了发明——专利申请——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立项——科技论文发表的创新教育实践模式。

3.3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抓手。

3.4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基本建立了“双发”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广泛深入开展以“挑战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的系列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如同双发飞机的前发动机拉动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3.5 受到同类院校的广泛关注(受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作《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题报告》),成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一致认为,我校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的模式,值得在全国地方高职高专中推广。

3.6 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观、就业观,提升了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素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从业技能扎实,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和欢迎。

3.7 学生们普遍反映,在《井巷工程》课程学习中除学到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还学到了许多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学到了科学技术工作者应具备的多种素质,同时也开拓了自己的思路、提高了自己的创造能力。

3.8 实践证明把创造学原理与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井巷工程》相结合,明显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3.9 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教师的科研能力、组织学生竞赛能力、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3.10 为“学业导师”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教学不再局限在课堂上。

4 《井巷工程》教学中培养“三创”人才的思考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井巷工程》新技术的不断开发,新教学方法、手段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继续积极地探索新技术、新教学方法、手段在的教学中的应用。

4.1 课题的实施涉及教学、学生、管理等各方面,还要不断探索新的课程管理办法,形成三线合一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管理体系,使学校各方面形成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教学模式。

4.2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辐射作用,如何扩大辐射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

4.3 “学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的雏形是:低年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业导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指导学生每学期阅读2-3本有关创新和专业方面的书籍,要求写出读书笔记,并进行研讨;中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业导师要指导学生参与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撰写具有相当水平的调查报告、企划书或发明;高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学业导师要指导学生写出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所写论文要求尽量能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职业技能达到国家要求标准。“学业导师”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建设有待进一步实践。

4.4 遵照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深化教学改革,逐步把《井巷工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挑战杯官方网站:http://www.tiaozhanbei.org.

[2]段泽球等.大学生科技竞赛指南[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3]东兆星等.井巷工程[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庄寿强等.普通创造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实践研究教学改革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功效研究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