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009-08-03马成才

关键词:改革开放

马成才

摘要:文章分析了3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用事实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中国命运 关键抉择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整整经历了30个年头。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单元”,改革开放30年正为世界关注。在全球化经济的低潮之中,人们争相评论“中国模式”,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并用新的眼光打量这个不同寻常的30年。这30年,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30年,社会主义中国在波澜壮阔的变革中,探寻出一条生气勃勃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这30年,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引领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并将几代人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梦想和民族复兴进程不断向前推进。这是改革开放造就的时代奇迹,30年间,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上世纪70年代末,面对“文革”造成的巨大创伤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面对世界发展的巨大变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经济步入第二个“黄金时代”后,正掀起新科技革命的浪潮,韩国、新加坡基本实现了经济起飞,而我国依然在贫困落后中徘徊。我们党和国家处于十字路口:要么是按照“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走下去,在僵化的体制内束缚任何创新和探索,其结果是人民难以摆脱匮乏的物质文化生活,国家难以追赶世界现代化浪潮,社会主义难以获得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要么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对本本教条的迷信和崇拜,突破观念和体制的重围,“杀出一条血路”,其结果是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民得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毅然选择了后者,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30年风雷激荡的伟大实践雄辩地证明,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无不源于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无不源于30年前的那个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它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也让世界将一个国家30年的沧桑巨变,载入人类文明的光辉史册。

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90%以上商品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85%以上的投资由企业和社会自主确定,4/5的就业岗位由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从经济体制上看,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做出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依据。正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突破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成为历史必然。我们突破了姓“社”姓“资”的争论,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最伟大的创举之一。

——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换机制、制度创新,最关键的是解决了姓“社”姓“资”的问题。实现了从单一的公有制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了把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区别开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健康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到“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动了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产品市场的形成,突破了传统做法,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从“国有国营体制”到“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构筑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30年企业制度改革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主要围绕以下工作开展:一是提出企业是市场主体;二是提出了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是深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最关键的五个转变:资源配置信号由计划到市场;经济主体由政府官员决策到企业家决策;个人权益基础靠政府转到私人财产;经济发展动力由中央组织转向地方竞争;经济运行系统由封闭转向开放。

——从“国家定价、集中管理的价格体制”到“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承认生产资料、生产要素都是商品,都有价格;逐步培育市场化价格体系;发展要素市场,形成现代市场体系。

——从“指令性计划”到“国家宏观调控”。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高度计划统一,计划经济理论及其体制替代了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调控体系。30年来,政府从行政性直接计划管理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初步建立了协调统一的宏观调控体系。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的特色和理论创新。

——从“平均分配方式”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鼓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建立多层次、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为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一步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分配制度。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30年来,我们摒弃了封闭半封闭的发展模式,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建立了开放型经济体制。利用冲破西方国家对我们封锁的有利时机,大胆吸收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初步建立了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

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同时,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人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来看,也实现了巨大变化:

——中国人从死气沉沉中走了出来,中国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中国社会内在的活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释放出来。邓小平同志把中国的活跃,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变化和进步。

——中国摆脱了大多数人连温饱也难以维持的贫穷社会,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持续30年以平均10%的高速度发展,总量世界第四,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世界公认。

——中国告别了物品凭票供应的“票证”年代和短缺经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中国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人民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过去30年里,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长到137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元增加到4100多元,特别是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25000万减少到2300万。中国的贫困人口在减少,中等收入人口在大幅度增加。

——法制建设成绩斐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30年改革,我们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这是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民主法制建设快速推进。大家只要读一读中国的文艺作品,看一看中国学者所写的论文,“人性”、“人道”、“人权”等已经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党中央的倡导和推动下,“以人为本”已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贯彻始终的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从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以来,中国人的基本权利不仅获得了宪法和各种法律的保障,而且在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中正在逐步落实。

——中华文明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新树立起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只要看一看今年中国人在诸如奥运会火炬传递、抗震救灾等一系列大事中的表现,看一看中国人举办的奥运会,就可以体会到了。“振兴中华、走上时代”已成为具有宽广世界眼光的当代中国人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新理解。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同时中国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的16.7%,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01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已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上万人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30年改革开放,30年一往无前的进取探索和波澜壮阔的创造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30年改革开放已成为辉煌历史,30年之后的改革开放任重道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改革开放的各个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把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继续推向前进。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
解读浙江40年变革历程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图表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路遥
扶贫,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