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09-07-28赵玉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1期
关键词:工学订单校企

赵玉冰

摘 要:工学结合就是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理论教育,又要在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在行业所属企业中完成一定的生产性作业。即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工作作为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即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又经过学校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即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和职员。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

1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缺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与水平,这个问题已经被很多人认识和关注。学校的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是社会与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以适应现代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为原则,建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密切协作、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机制,以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高职教育模式。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合实际的历年让它经久不衰,主要在于它不但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效益而且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同时也为企业储备人才。

2 我国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几种模式

实施工学结合的关键和难点是在“如何结合”上。近几年来,对“如何结合”这一问题各地做了许许多多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不少具体的结合方式。比较典型的有:订单培养式、项目驱动式、学工交替式、校企融合式等四种方式。

2.1订单培养式

“订单培养式”是指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按照协议进行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既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初次就业问题(仅仅是初次就业)。因此,这种模式也倍受肯定。

2.2 项目驱动式

“项目驱动式”是指校企双方通过具体的项目作为媒介进行合作,来调整相关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制定和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体系,并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完成教学培养工作。校企双方根据项目需要,互派人员到对方任教和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项目和学生技能学习场所,学校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也为企业客户提供相关专业毕业生,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机制。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特别适合于动漫设计,机械设计与制造、会展策划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

2.3 学工交替式

“学工交替式”是指把学生的学习和实习分段交替进行,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一个学期下企业实习。学生在实践期间,一切按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企业按新员工的标准考核学生,给予学生相应的津贴。这种模式实际上是项目化教学、半工半读、订单式等培养形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比较适合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如与部分机械制造业有关的专业。

2.4 校企融合式

“校企融合式”是指通过将企业的培训中心与学校的相关专业教研室融为一体,采用校企双方交叉兼职、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资源共享、成立培训学院(有的干脆冠名“XX学院”)等一系列校企合作措施,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完成学校学历教育学生培养任务的同时,还根据企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这种模式是前几种模式的深化,是现阶段高职教育比较理想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开始合作的3~4年会比较顺利,能比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

3 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有助于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适应能力、专业能力、团队意识等在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校办学空间,适应了企业一线人才的需要。但是事实上,在高职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不断实践中,目前看这四种模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对于订单培养,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能订单(如文秘、会计等专业);有的企业订单很少,无法成班;就某个企业而言,不能保证某种人才需求的连续性和长久性。因此,这种模式下,学校就得不断地寻找订单,同时要不断地根据订单调整培养方案,难度很大。由于许多同学集中在同一单位工作,势必限制了一部分学生的发展空间,随之而来跳槽现象就不可避免,进而造成企业对学校的怨言;有的订单还解决不了实训问题,比如一个即将开门营业的高档酒店下的订单。有的甚至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项目驱动式这种模式的难点是很难找到合适的项目,适用范围不广。

工学交替不适合技术含量高、牵涉到有关企业机密的岗位,其局限性类似于订单式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校企融合矛盾也会逐渐暴露出来。吸纳1~2届毕业生后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会明显减少,无法批量接收;自己无法接收,也就意味着为同行的竞争对手培养人才,因此,企业对核心技术、尤其是牵涉的商业机密的东西绝对是留一手,这样学生也就无法达到实习的真正目的。

4 如何做好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贯通专业教学、职业指导、实习就业、校企对接的基本路径。只有做好工学结合,高职学校才能真正面向社会、对接行业、服务企业,才能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 针对目前我所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出现和存在的实际问题,我想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要使这条大路越走越宽,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工学结合的模式上必须做好:寻找一些大的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签订批量订单。对于中小企业订单培养要因时而异,对于人数少的订单尽量签订专业性不强方向的,也就是说具有通用性的专业。要有专业人员把关寻找或建立合适的项目,项目可大可小重在锻炼学生,实际上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按照项目驱动的方法来进行,大同小异。学院与企业要紧密联系起来,互派教师与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与更新,让企业和学生随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让学院的新技术为企业带来效益,让企业的生产环境为学院的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和空间。

是学校积极与行业组织的合作。如果在推进工学结合时,吸引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工学结合并且承担相关社会责任。如各种协会等社会团体与高职院校有机结合,职业院校的工学结合就会如虎添翼,向全行业推进。

是企业厂商与高职学院结合。校企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原则,去开展工学结合,才能共创双赢。事实上,通过学生的“工”可使企业获得较高素质的操作工人完成的工时和经济效益。学生则从“工”里,熟悉了生产设备,体验了现实生产,感受了企业文化,明确了学习目的,提高了实践能力,树立了较好的就业心态,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继续接受技能教育和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劳动为企业创造财富,获得报酬享受劳动的快乐,培育了学生对职业的向往。学习内容如能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通过岗位技能操作,学生的技能就能较快得以提升。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工学结合是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基本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输出端的职业学校与输入端的企业紧密衔接,达成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技术要求的一致,使顶岗劳动实实在在地体现技能的熟习和操练,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取得高职业素质的涵养,受到企业欢迎;同时,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才能了解企业的岗位的技能要素构成,了解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而达到按照企业生产的客观规律科学组织技能教学活动的目的。处理好工厂与学生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学生下厂,通过感受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形成理性服从的职业品质,这是我们的教学期望。一个高素质技能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熟练的专业技能、服务他人的社会本领,而且更应当具有优良的职业品质。学生在“工”的过程中,必须在企业的管理氛围中,认识和遵守本职工作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规范个体的活动,严格服从管理,才能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习惯。

工学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是三年专业学习历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具体技能培养过程中由学校课堂到工厂车间的延伸部分,还是校内外职教资源整合运用的一个社会活动部分。只有校企共建关系协凋,工学目标一致,学生老师努力,家长社会认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猜你喜欢

工学订单校企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盐工学人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