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生恋家情结及对策

2009-07-28杨国莲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环境恋家教学环境

杨国莲

摘 要:从幼儿园到小学是正规学习阶段的开始,也是学生逐渐脱离对家长心理依附的起始。正确引导、关心学生,使他们顺利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热爱新的学习环境,成为低年级老师的首要任务。恋家泛指对旧环境的依恋,对亲人的心理依赖。

关键词:恋家;教学环境;心理环境

小学新生恋家情结是其身体心理属性所决定的一种特有的心理现象。这从笔者多年教学的观察、调查与访谈即可发现。每当迎来一年级新生时,总能发现一些不愿上学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正规学习阶段的开始,也是学生逐渐脱离对家长心理依赖的起始。正确引导、关心学生,使他们顺利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热爱新的学习环境,成为小学低年级老师的首要任务。

1 小学新生恋家情结的成因分析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从容面对老师和陌生的学习环境,而有的孩子却不能接受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1 从家庭方面来说

其一,入学前孩子对家长的过分依赖是产生恋家情绪的原因之一。家长对小孩的过分保护关爱,特别是现在多独生子女,家长更容易担心和害怕。“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让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小孩玩。对小孩管得太多,太细。有的孩子都六七岁了,大人还老是端着碗喂饭吃,还帮着孩子脱衣穿裤。从小到大,什么事都由大人包办代替。俗话说,“抱大的孩子走不好路”。这些将小孩限制在家长为其设置的保护圈内,使小孩失去了在生活中锻炼的机会,实际上是抑制了小孩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发展。

其二,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过高使孩子不愿去学校。入学前,家长对孩子立下种种规矩,订下诸多计划,把孩子的思想禁锢在“惟有读书高”之上,使孩子对上小学有了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产生不愿上学的心理。

其三,家长消极的心理暗示。家长送孩子入学时,对孩子单独在校放心不下,怕他孤独,担心与同学们相处不好,怕受其他孩子欺负,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样子。有的家长甚至中午来看孩子,一见到便把孩子搂在怀里。这给刚上学的孩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即在新学校是不安全的。这样一来,更使孩子有一种不原离开家长的心理。

1.2 从幼儿园方面来说

幼儿园没有重视“幼小衔接”这一环,让幼儿做好上学的心理准备。家长也没有做好让孩子接受新的环境工作。新的环境,不要说小孩,就是大人,也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马上要进入小学读书了,如果家长由于工作和家务繁忙,抽不出时间带孩子去校园走一走,看一看,或者认为没这个必要,就会给孩子在心理上设下一道坎,从而排斥新环境,产生恋家情绪。

1.3 从学校方面来说

环境和教师的亲和力还不能使孩子乐意在陌生的地方生活和学习。虽然孩子们知道以后就要在这所学校读书,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习,但是他觉得有距离,感到害怕,也会产生恋家的念头。

1.4 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

独生子女普遍拥有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他们是父母的宝贝,家庭的中心。社会普遍关注独生子女,但往往保护过度,未能给独生子女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而在学校一旦遇到失败挫折,往往不愿呆在令他伤心的地方而选择逃避。

2 小学新生恋家情结的具体对策

2.1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一方面是指师生双方活动所处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是指通过人与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更快融入班级集体,减少新环境所带来的陌生感、恐惧感。

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可使孩子们愉快的进入到一个与原来幼儿园生活接近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如果我们把学习的小天地——教室布置得富有朝气、充满温馨。那孩子们的心情也一定会阳光灿烂,喜欢上新的校园与新的教室。每学期初,我们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总要下一番苦功,不仅让校园充满浓烈的文化气息,而且要比一比哪个教室布置得最有特色。利用这次机会,低段老师们在开学前总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布置出一个个颇具创意的乐园,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关爱新生,亲近孩子。报到第一天,小朋友相互介绍时,老师有意识的从他的大名中猜出小名,并亲切地呼唤他。下课后,多与孩子聊天,故意天南海北地说,xx 小朋友真像我的外甥,多可爱啊!又说,xx 小朋友我好象在哪儿见过你……,家常式的谈话,使孩子乐意接近自己,从而慢慢摆脱恋家情结。此时的他,在学校里找到了熟人、亲人。

了解孩子脾气,处理好突发事件。想当初我班学生吴军杰刚入学时,由于第一次参加升国旗仪式,一切都是新鲜好奇,致使回教室的路上不小心绊了一跤,他感到十分委屈,赖在地上不肯起来。怎么办呢?我查看了一下他的伤势,发现不碍事就对他讲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不能一点小事就耍小孩脾气。可他不吃这一套。于是,我就拿来两张包书面的彩纸,对他进行奖励,前提是跟我回教室。没想到这小子居然停止了哭泣,爬起来乖乖地跟我走了。在教室里,我丝毫不提他任性、不勇敢的事,反而大加赞扬,并在光荣榜上为他打上一朵大红花。看着他高兴的样子我也暗自窃喜。

在活动中产生信任感,在教学中产生乐学感。小孩的天性是玩,玩得开心,就会忘掉一切。下课了,我带着小朋友做游戏。一会儿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会儿玩小鸟飞飞,一会儿教他们踢毽子等,在游戏中孩子们把我当成了朋友,并逐渐信任。

2.2 提倡赏识教育,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心理学表明,孩子比大人更希望得到表扬。适当的表扬能使他们努力学习,朝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抓教育契机,建立自信。我班有名的调皮大王陈梁经常惹事生非,上课爱做小动作,家庭作业经常不做,老师嫌弃,同学们谁都不愿与他交往。有一次,班内举行扳手比赛,个儿较小的陈梁却获得了全班第一名。我抓住这一时机及时肯定了他积极参加活动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并委婉地提出他学习上若有这股劲,那肯定了不起。从未受过表扬、自暴自弃的他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的表现竟出人意料,作业端正且能及时完成,成绩不断进步。

2.3 捕捉闪光点,提高能力

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能茁壮成长起来。如我班的张剑涛同学,由于说话能力,表达能力极差,在三年级初学作文时,所写文章常常前言不搭后语,没有一句完整的话,更不用说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了。面对他的作文,我没有批评反而用红笔将他写得比较好的词语圈出来,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表扬他用词的准确,让全班同学都为他喝彩。教师的“赏识”给了他精神上的滋润,使他产生了自信,拥有了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此后,他每次写作都认真对待,争取用好更多的词语,写出更优美的句子让老师赏识,作文越写越好。实践证明,善意的赞赏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个体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

2.4 更新家长观念,共同教育

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十分关注。但是,他们对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学习成绩提高的背景乃至孩子的心理需求注意得不够。据了解,许多失败的家长都是由于家教观念陈腐,没有用赏识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股力量拧在一起,形成共教合力,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的可行办法。

2.5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得到友谊和力量,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和冲突,减少孤独和寂寞。

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充分发挥大家庭的优越感。因此,作为老师要鼓励不敢交往的孩子多与同伴交往,要教育同伴接纳他们,关心和爱护他们。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的主动行为会引起对方相应的行为。

总之,在小学生入学的起始阶段,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要正确引导他们,真诚关爱他们,让他们尽快摆脱对家长过分的依赖;使他们迅速实现角色的转换,使孩子们顺利进入正常有序的小学生活,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琴.幼儿自卑感产生的原因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1998(5),10-12.

[2]贺风景.中学生依赖心理初探[J].内蒙古教育,1998(3),10-11.

[3]周泓.赏识教育经典案例分析[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96-101.

[4] 水海星.学前教育-家教版 [J].学前教育杂志社,2000(5),34-42.

猜你喜欢

心理环境恋家教学环境
尝试这些妙招男人肯定会更恋家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高校军事课教学心理环境探析
软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