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栏跑中恐惧心理产生成因及心理训练原则

2009-07-28叶年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1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

叶年盛

摘 要: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性很强、动作较复杂、强调全身协调配合的项目。其不仅对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且还要求练习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跨栏跑;恐惧心理;加强训练

对栏的恐惧是学生中最为常见的现象,经常有一些学生,尤其是女生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课堂上常常出现躲躲闪闪尽可能逃避练习,或者是以充足的信心去助跑,跑至栏前时却用手推栏或绕过栏去。尽管教师反复讲解技术要领,鼓励他们大胆练习,但收效却不大,有时在教师强迫之下练习,往往还会出现跨栏起跳后坐在栏上等危险动作,甚至发生伤害事故。虽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只是极个别同学,但它往往会给学生心理带来一些恶性的刺激,对全班同学的情绪的影响是很大的,给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下面对学生在跨栏跑中产生恐惧心理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1 恐惧心理是指学生在实际训练中遇到危险或回想经历过的危险是产生的消极情绪。产生恐惧心理时,机体内部表现为血液循环和心跳频率加快,呼吸急促,外部表现为面色苍白、多汗、肌肉感觉失调,动作技术突然遗忘,动作变形,反应速度减慢等。 由于跨栏是在运动中跨跃障碍技术性较强,兼有跑跳结合的技术特点,所以需要参加者在付出较大体力的同时,还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心理与生理的这种双重负担,无形中加大了作为普通系学生掌握该项技术的难度,更重要的是栏是一种具有一定高度的障碍,对于从未接触过栏而且体能并不好的普通系的同学的确很容易引起心理上一系列的变化。实际上这也是十分正常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认识这种现象是栏这种障碍物作为一种刺激引起学生心理上强烈的外抑制,进而产生不利于运动顺利进行的消极情绪--恐惧。在跨栏跑运动中产生恐惧心理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由栏架的因素产生。跨栏跑是带障碍的短跑运动,男子110米栏的栏架高度为106.7cm,女子100米栏的栏架高度为84 cm, 男女400栏的栏架高分别是91.4cm和76.2cm,学生技术水平不高,一看到栏架就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对能否安全过栏产生心理压力,恐惧心理随之产生。

1.2 跨栏跑的运动技术较复杂。在技术上要求速度快、有力量、髋关节灵活,中枢神经系统要求高度兴奋与敏捷,是一项难度很高的运动,对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由于学生掌握技术有一定的难度,比较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1.3 意志品质差。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方面。所谓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激励下,为达到预定的目的,克服困难,自觉实现其目的的心理活动。学生对学习跨栏跑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跨栏跑缺乏学习激情,在行为上就不可能去克服困难,这种困难包括掌握跨栏跑技术,克服恐惧心理等。

1.4 教学安排影响。对学生在初期教学前后对栏的恐惧心理变化调查表明,经过第一阶段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克服了对栏的恐惧感。但是,跨栏跑第一轮次的教学在消除学生恐惧心理方面并不十分理想,仍有部分学生对跨栏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感。

1.5 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跨栏跑成绩优良者和成绩差者与对栏的恐惧心态有关联。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技术、技能的掌握。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与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然而如果具有不良的心理状态,则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技术、技能的掌握,使学习成绩下降,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克服恐惧感,从而达到良性的循环。

2 心理训练的作用

2.1 促进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品质的完善

心理训练可以培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精确的运动感觉,敏锐的思维,良好的注意力稳定性与迅速转移能力以及稳定活动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2.2 促进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心理训练可以对运动员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可以发展其临强不惧,沉重冷静的独特风格和运动训练所需的特殊能力。

2.3 促进参加训练和比赛的适宜心理状态形成

心理训练可激发运动员具有正确动机和强烈求战欲望,建立必胜信念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及时消除心理障碍及由此带来的行为障碍,使其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战术效果及获得最佳竞技状态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 训练和比赛中心理训练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3.1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原则

3.1.1 自觉积极性原则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效果首先取决于运动员的自觉积极性.因为任何心理训练手段的掌握和运用,都不可能脱离人的主观态度而起作用,如果没有对心理训练的自觉积极态度,被动地接受心理训练,就失去了内部动力。

3.1.2 循序渐进与重复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对运动员实施的心理训练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应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使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重复性原则,是指心理训练要反复进行,反复实践,使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在反复进行和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任何一种心理品质的形成,改善和提高都是运动员在长期实践中重复进行而获得的。况且有些心理训练的手段也不是轻而易举所能掌握的,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必须经过长期的重复训练和实践才能奏效。

3.1.3 个别对待的原则

心理训练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就是既要注意心理训练的共同规律,采用一般的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同时更要因人因事而异,采用特殊的方法,实行个别对待。如果不考虑人的心理差异,任何一种教育训练的方法和手段都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效果,都不能把每一个人潜在的可能性和个性的潜力充分地发挥和利用。实践证明,尽管心理训练有其基本的策略,方法,技术与手段,但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不存在着一个适用于任何运动员的普遍行之有效的统一的模式,必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具体分析,精心设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3.2 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时注意事项

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前辈运动员的优秀成绩、辉煌的历史和难忘的教训是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的教材,这样的素材可激发运动员热爱集体维护荣誉、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应根据自身项目的特点合理地运用心理训练方法,而不能生搬硬套其它项目的心理训练方法;教练员应清楚了解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个性心理特征,从而制定出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作到因材施教;训练中教练员应多给运动员一些激励和鼓励,这对培养他们的兴趣、自信等心理品质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训练中应着重强调运动员心理技能的增强而不能只限于心理障碍的克服;教练员应更多地采用现代化的科学仪器设备增强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4 结束语

在跨栏运动中,产生恐惧心理是很正常的,该项目的器材特点,技术难度等都是产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有效地预防和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切勿粗心大意,漠然置之,以防积重难返,覆水难收。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故事情境式体验设计在儿童输液产品中的应用
关于女子体操恐惧心理的产生与对策
跨栏跑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强化学员心理,优化游泳教学
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及对策
儿童静脉采血中缓解恐惧心理的心理疏导干预分析
孩子害怕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