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探索

2009-07-28陈金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加强改进

摘 要: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公寓是高校后勤改革的重点,探索学生公寓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学生公寓的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加强;改进;学生公寓;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改革和后勤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公寓概念逐步强化,功能日益完善,宿舍已不再单纯是学生休息的场所了,而是学生活动的第二课堂,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 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舍区文化氛围,把学生公寓建成管理规范、文明安全、环境优雅的场所,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

1 学生公寓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政治任务,我国自2000年以来,就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提出“要培育和发展学生公寓的自我管理组织, 要探索以学生公寓为基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和途径, 促进学生公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高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 把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管理作为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努力完善管理机制, 不断提高学生公寓的管理水平。在推进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 加强对学生公寓内学生的管理工作。

2 学生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后勤社会化后,学生公寓基本上由学校后勤服务集团下设的学生公寓管理中心进行管理,而担任管理人员的基本是物业公司直接从社会上招聘而来,由于管理人员本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 而管理的对象又是思想活跃的青年大学生, 所以容易导致在工作中出现畏手畏脚的局面,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时显得无所适从,在遇到学生明显违章违纪时不能很好进行说服教育工作, 甚至出现学生不服管, 双方僵持不下, 矛盾冲突的局面。

2.2 学生公寓管理制度不科学

在高等学校后勤化改革的实践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物业管理公司没有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建立符合本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办法,没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也就会造成被管理者无所适从、管理者无章可循的状况,而有的管理办法也只是简单的几个规定,实用性,指导性较差,而且不科学,不合理,这样势必影响了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深度,不利于推进公寓管理的快速健康发展。

2.3 宿舍安全隐患多,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的消费品进入公寓,学生公寓明显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电脑、相机、摄像机等各类贵重物品进入了宿舍, 防盗成了公寓管理的重点;学生使用热得快、电暖壶、电热毯等大功率电器期间, 疏忽大意造成意外事故;在宿舍内私拉电线, 抽烟,无人时使用充电器不及时关闭电源等都是引起火灾的原因。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女宿舍发生火灾,4名女生从六楼阳台跳楼逃生,结果当场坠亡,事故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寝室里使用“热得快”引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所以,学生公寓已成为治安和安全事故的多发区域。

2.4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工作难度加大

学生整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协调等能力相对降低,在学生公寓内对学校的校规校纪以及公寓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有的学生不爱惜寓所设施,甚至随意将学生公寓内的公共设施拆卸或损坏, 致使学生公寓成为高校学生违纪事件的高发区域,从而增加了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广度和难度。

3 加强和改进学生公寓管理的途径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需要高校及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需要相关教师、学生及物业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公寓管理应从一味地讲究社会规范、从规范管理出发转变到关注学生的个性、需要、实际和精神世界上来,从一味地“要求、规范”转变到尊重、理解上来,从教导转变到服务上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3.1 责权分明,健全制度,提高素质

对学生公寓的管理, 要实行以物业管理和学生管理相分开的原则。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 可以由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实体或其他部门管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与日常行为管理,主要由高等学校负责。以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为例,该学院采取了“后勤监管下的物业化管理、学生处集中组织实施学生教育管理、保卫处指导安全保卫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这一“后勤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共同管理” 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宿舍管理中的诸多问题,理顺了各种关系,避免了此前一度由物业公司统管产生的各部门职责不明、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情况,而且有利于在宿舍文化建设中更多地渗透教育、管理的因素,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3.2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学生政治辅导员进公寓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众多高等学校都把学生公寓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趋势从班级逐渐转到公寓,加强对公寓生的教育管理,使学生公寓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成为课堂之外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按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要选派足够数量的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即与学生同住学生公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思想、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既有利于及时掌握公寓学生的思想动态,处理突发事件,又有利于辅导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3.3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构建和谐学生公寓

学校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切实做好学生公寓的住宿、用水、用电、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安全工作;要积极配合学校保卫部门抓好学生公寓周边环境的治安管理工作。对学生公寓的住宿、用电、用水、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安全工作, 要明确责任,明确机构,加强管理和监督。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可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等载体, 将学生宿舍和公寓安全问题列入重要内容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坚决杜绝违章用电, 特别是学生公寓内的违章用电问题,可成立由学校学生会牵头的学生自律委员会,定期对各学生公寓进行安全、卫生的检查,防患于未然。

3.4 营造育人氛围, 推进校园文化进公寓

公寓不仅是学生的休憩场所,更应是文化意义上的大学园区,学生公寓文化也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以“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校园文化活动进公寓”为中心,以现代网络和通讯技术为平台,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进一步繁荣大学生寝室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公寓的文化品位,展示大学生的风采。如开展“寝室征文大赛”、“寝室手抄报设计大赛”、“寝室箴言征集大赛”等主题鲜明的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丰富生活、提高素质,而且可以增加集体荣誉感。从而最终形成一个富于学校特色的公寓文化。

总之,大学生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住宿环境对自己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公寓在运行过程中也将会不断出现各种情况,但是只要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把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管理作为高校后勤改革过程中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规范管理, 更新服务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亲情化服务,创建优良的公寓文化,就一定能够做好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管理育人的目标,真正实现和谐公寓、和谐校园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艳,霍轶.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浅论.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4).

[2]陈爱新.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探索. 中国成人教育2007(4).

[3]陈秀芳.加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姚林,林洪英.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教育与职业2008(9).

作者简介:陈金田(1980.6-),性别:男,籍贯:广东省揭阳市,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方面: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加强改进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
安徽:《学生公寓用梳棉胎》地方标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