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业机械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

2009-07-28张立凯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1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途径问题

张立凯

摘 要:现代化的农机装备作为先进的劳动工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它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根本物质基础,也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条件,农机安全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问题;途径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中央发出了关于农业的1号文件,并实行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了更牢靠的法律保障。这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利好的环境,将使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新的机遇期,农业机械化不仅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通过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新时期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机化资金投入不足。农机化资金投入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热情,但由于总量有限,投入增长幅度不大,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需要。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项目、示范区建设项目、社会化组织扶持项目和林、牧、副、渔、苇及设施农业项目等方面投入明显不足,示范、扶持、引导作用发挥的不够。基层农机化服务组织经费不足,普遍存在“有钱养兵、没钱打仗”,甚至是“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的局面。

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动力机具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多,大型机具少;粮食生产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其它领域新型机具少;靠补贴购买的多,农民自主购买的少。

农业机械化整体的水平不高。水稻机插秧、机收获和农产品加工等环节机械化水平低;设施农业机械化还在起步阶段;养殖业机械化程度较低。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农机股份制、合作制服务组织较少;基层农机化服务体系在机构改革中被弱化,设施落后、经费不足;中介服务组织发育不完善,农机服务领域不宽。

农机经营效益不高。与农民收入相比,农机价格相对较高,造成使用成本偏高,加上柴油油价格上涨,农机社会化服务成本增加。

2 加快机械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既然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那么当前相对落后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就已经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障碍,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

落后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及国家对农业机械化投入的严重不足,农业机械化发展事业却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境地,在中西部贫困地区甚至到了近于崩溃的边缘。一是国家投入严重不足。2004年以前,国家对农机化的投入,除了基本人头经费以外,项目及购机补贴投入基本为零。04年全国投入7000万元,05年也仅投入3亿元,只占去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六万分之一,财政支出的万分之一,涉农投入的千分之一。这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远远不够的,犹如杯水车薪。二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农机动力增长缓慢和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低下。我们在湘西北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做过调查,95年到03年的八年中,纯农业机械的动力增长年均不足2%,还赶不上机械折旧的速度。03年该县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不足5%,其中机耕率为2%,机收率为0.25%,机播、滴微喷灌、机械化畜牧水产业、设施农业基本为0。三是农村机耕道毁损严重,乡镇农机推广网络名存实亡。牛耕文明和简单的铁制农具,带不来现代化,建设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将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一立法的目的是要求各级政府和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将农业机械化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和工作日程。湘西州在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将农业机械化发展列于其中。湘西州政府还从2006年开始,将农业机械化发展作为一项主要工作目标,考核县市政府。这样,就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相提并论,同步实施,这是一个良好开端。

加大投入是实现机械化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加大对农民购买农机的直接补贴和农机化项目实施。通过购机补贴,降低了农民的购买成本,从而极大提高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而随着农业机械化快速推进,必将极大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湘西州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0万元,要求县市财政配套200万元,用于农民购机补贴,这将极大加快全州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同时国家应加大农机化项目的实施力度,要着重实施农业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秸杆还田、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等项目的实施,提高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二是要实施农用燃油补贴。04年以来农用燃油价格飞涨,涨幅在60%以上,加大了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成本,吞噬了国家对农民的农机购置补贴。据报载,2005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为3亿元,而同期农用燃油价格就上涨了11亿元,农民反而多支出8亿元。对农民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燃油补贴是当务之急,通过补贴,降低农民使用成本,增加收入,提高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农村机耕道的投入。机耕道是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机耕道毁损严重,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大对机耕道的投入是关键。湘西州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投入2亿多元,用于农村机耕道建设。四是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作业、推广示范,以及新机具生产、研发中的税收、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

强化农机安全生产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在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方面,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强化源头控制。健全乡镇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强化基层安全生产责任。明确乡镇政府、村支两委农机安全责任制。强化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站建设,配齐配强乡镇农机安全管理人员,强化对农民安全意识和法规宣传教育,从而在源头上有效控制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强化农机安全执法。农机监理部门强化农用车辆、拖拉机管理。做好机车上户、检测和违法违章管理治理;强化农机手培训教育和驾照管理;及时调处农机事故。三是强化集中整治。农机部门积极配合政府和公安、交通等部门,积极开展对农用车辆的违法违规的集中整治活动,有效确保农机安全,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

结语

总之,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广泛宣传、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扶持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为农村早日实现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化途径问题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