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园林设计的问题及标志规划之探析

2009-07-28李遵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1期
关键词:城市园林问题设计

李遵杰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如何对园林标志系统进行规范化设计,将我们的家园建设成美丽的大花园、浩瀚的大森林,真正实现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社会和谐。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问题;标志规划

1 存在的问题

1.1 园林植物(材料)种类不多,缺乏资源优势

植物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生存,从植物分布规律的角度看,北方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这与北方干旱、寒冷的气候有关,是综合生态因子作用的结果。长白山植物区系有高等植物I 700余种,可谓北方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系。但是,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种类不过五六十种,缺乏常绿植物,花径大、花色鲜艳的种类亦不多,且绝大多数种仍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同我国南方相比较园林植物(材料)种类不多,缺乏资源优势。低纬度的园林植物在东北栽培都很难度过寒冷的冬季,或适应不了春季较长时间的干旱,引种成功的例证很少,即便能够成活,通常也改变了原有的生长特性。

1.2 规划设计理念不够先进,景观不丰富。缺少大型绿地

作为一座城市,首先应做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精心设计好每项园林工程和其他城市建设工程。然而,由于受城市建设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东北的城市建设始终是“改造发展型”模式。这种模式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了极大难题,狭窄弯曲的马路,七零八落的几棵树,破旧拥挤的住宅,繁杂地镶嵌在一起的生产生活区,着实让设计师头痛;加之人们的设计理念始终框在“改造发展型”模式之中,即便在新城区的绿化上都可以看到“改造发展型”模式的影子。因而,东北城市的园林绿化始终处在低水平状态,景观单调、呆板,观赏价值不高;绿地总量不足,缺少大型绿地。城市的绿地面积应达到城市总面积的30%,才能维持城市的环境质量,能达到这个指标的东北城市屈指可数。

1.3 苗木(材料)规格不统一,来源杂,检疫失控

苗木规格主要体现在株高(树高)、篷径(冠幅)、苗龄(树龄)等几个指标上,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因此,各工程使用的苗木规格不尽相同,绿化效果亦有很大差别。适当的苗木规格在施工结束后就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这里我们强调的是“适当”。然而,在实际绿化建设中常可见两种倾向。一是自行投资的单位绿化,通常所用的苗木规格较小,成活率虽然高,但短时期内显现不出绿化效果。二是国家投资的绿化项目或住宅小区绿化项目,使用的苗木规格较大,绿化效果固然显著,若养护管理跟不上则死亡率较高,不得不大量补植;既使勉强成活,树木生长势亦很弱,极易感染病虫害,同样收不到理想的绿化效果,又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大树移栽,原本是绿地建设中一种为了达到特殊目的而采用的高难的特殊种植技术,如用于名木古树或具有一定体量的园林大树因城市道路拓宽、绿地重新规划的保护性移栽等,这是勿庸质疑的。但是,在初始的绿化工程建设中就使用几十厘米的大树是不科学的。树龄越大其发生新根的能力越弱。新根系迟迟不能形成,吸收功能减弱,蒸腾大于吸收,树木体内水分失衡,成活率降低;即便成活,“缓苗期”亦很长,看不到生机盎然之生长景象。目前多采用在林区掘挖的方法获得大树,既破坏了森林结构(挖树的林分到处是裸露着心土的大坑,满目苍伤),又浪费了资源,移栽进城的大树大量枯死的现象比比皆是。城市园林苗圃的数量少,苗木生产缺少计划性,苗木储备不足,园林苗木市场很不完善。因此,.每到园林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施工单位到处调苗,导致苗源较杂,良莠不齐,苗木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有些苗木的适应性不强,降低了成活率;尤其重要的是病虫害检疫失控,检疫的覆盖面减少,针对性检疫力度不够,致使病虫害蔓延流行。

1.4 种植与养护管理不科学,生长势衰弱,病虫害严重

园林植物是在城市生态条件下由人工组建的植物群落,而城市土壤多为已被破坏了原生结构的土壤,且建筑垃圾充斥其中,较之森林土壤条件相差甚远。很多施工单位在种植环节上不科学,种植穴(沟)尺寸不够,不客土,基本不施肥,建筑垃圾清理得不彻底;种植时苗木根系没有充分舒展开,有窝根现象,浇水量不够或不及时,致使成活率降低。另一方面,工程责任期结束后的养护管理不到位,持久天旱时不及时浇水;病虫害预防工作做得很少,由于树木生长势弱,极易感染病虫害。

2 园林标志系统的规范化设计

园林标志是公共环境标志系统的一部分,在设计上应着重处理好功能设计和审美设计的关系,进行设计时要从整个园林环境出发,找出基本的设计元素,与辅助设计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园林标志系统。

2.1 设计原则

功能性。功能性是园林标志设计中首要遵循的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园林标志的主要功能为信息导向,即向游客传达信息,引导方向,起到信息的传播,引导游客到达目的地的基本作用。

文化艺术性。环境的多变性使得园林标志的造型可以丰富多样,而多样的造型也可以使游客产生视觉兴奋点,在获得信息的同时,感受环境的文化氛围,对环境留下美好的印象。

谐调性。谐调性是指标志要与其周围环境一起在视觉效果上营造一种和谐、协调的气氛,使标志融入到环境中去,而不是孤立存在。

2.2 设计要素

色彩。色彩的运用在园林标志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同的色彩给人带来不同的物理、生理与心理的不同感受。色彩同时具有导向作用,这一特点对于园林标志设计十分重要。“万绿丛中一点红”,鲜明的色彩容易让人得到信息,甚至不需要语言文字。

图形。这里所说的图形确切地说应该叫做图形符号,图形符号具有直观、简明、易记的特征,便于信息的传递,使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都容易接受和使用。明晰醒目的图形标志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增加游客正确获得信息的机会。而不同的根据视觉设计的原理和园林环境的特点,用于城市园林环境的图形设计则是园林标志设计的核心。

文字。在园林标志设计中文字的使用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文字的使用可以使人对标志所要传递的内容更加易懂、容易辨认。无论是外文、数字或是汉字,字符的高度、笔画数量、笔画粗细、字高宽比以及间距、字体的风格都直接影响到其可辨认度。

2.3 材料运用

每一种材料在运用时都有自己的语义符号,如黄金代表高贵,钢铁、不锈钢能很好地表现刚毅、冷酷、时代感,塑料则让人联想到白色污染,木材、竹材则是一种天然材料。在进行设计选材时,应结合具体所处环境特征进行考虑。

天然材料。天然材料自然生长,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有木材、竹材、石材等。木制或竹制品从设计、取料、加工、使用、报废、燃烧或降解,重新回到大自然。这一点上其他材料是很难比拟的,而且易与园林环境协调,石材自然、质朴、稳实,与园林气质非常协调,这些都是园林标志经常选用的材料。

人工材料。用于标志的人工材料种类很多,主要有铁材、塑料、水泥、玻璃等,其中铁材坚固易于焊接造型,常用于标志设计中,塑料色彩丰富、造型多样在标志设计中也很普遍,但坚固性相对差一些,水泥造价低、坚固,给人粗糙感,在选用这些材料时不只要考虑成本、坚固程度,更重要的是与环境的协调度。

结束语

城市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更是将来的,城市是接力的城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全新的理念,来建设我们共同的城市。将我们的家园建设成美丽的大花园、浩瀚的大森林,真正实现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社会和谐。

猜你喜欢

城市园林问题设计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