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2009-07-22王素晴

社区医学杂志 2009年12期
关键词:血糖饮食病人

王素晴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后,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病症,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1],在治疗的同时,要对病人及家属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让其掌握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实现自我约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现将2006 年2 月~2009 年1 月对南京新街口程阁老巷社区居民中患有糖尿病的在本院就诊的病人中筛选240 例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240 例病人,其中男性180 例,女性60 例,平均年龄(72±3.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小学以下51 例,中学及中专140 例,大专以上49 例,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病人意识清楚,有自理能力,能接受护理干预。

1.2 方法

1.2.1 建立档案 对干预的糖尿病人,抽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脂及相关生理指标,用统一调查表了解病人生活方式及有关知识、信念,并登记建立档案:(1)病人的基本情况: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2)血糖水平:实际治疗前4 周内血糖水平。(3)病人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靶器官的损害及并存的临床情况。(4)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MBI)等。(5)现行降糖药的类别:包括药品名、剂量等。(6)饮食控制情况。并将其电话号码、家庭地址、通讯地址登记入册,进行追踪观察。

1.2.2 社区护理干预

1.2.2.1 干预内容 按调节血糖3 个原则:调节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进行干预。(1)饮食干预:患者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和多种纤维素食品为主,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少用含淀粉类食物的食物,如:土豆、白薯、粉条、糖果、蜂蜜、果酱或各种甜食,多食粗纤维食品,如:菠菜、油菜、莴笋、番茄、冬瓜、黄瓜、菜花等,可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采用少量间隔、定时定量的进餐方法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通过采用以上方法,我们在随后2~3 周内监测患者餐后2 h 血糖,虽然下降程度有所不同,但都有所降低,说明此法是可行的。对应用胰岛素的患者一再强调准时进餐,如推迟进餐时,餐前应进食少量饼干或水果,以避免发生低血糖[2]。(2)改善生活方式:减肥、戒烟、限制饮酒。多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打门球、跳健身操,掌握适合本人身体情况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3)药物干预:帮助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控制血糖作用良好,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1.2.2.2 干预方法 由社区护士组成多个小组分别承担240 例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工作,根据病人主要不良生活方式及血糖的数值,由社区护士对病人进行1 次详细、标准糖尿病人护理健康教育和饮食运动指导,3 d 内由护理部组织进行检查是否落实,并强化。从进行护理干预完善日起6 周以后的1 周内上门随访调查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和饮食运动指导落实情况。对没有落实的进一步进行健康教育。频次为始起3 个月每月1 次,以后每两季度1次。(1)签订健康合同,提供免费的血压检查、健康咨询、药物使用指导等。(2)开展健康教育,根据社区居住分散、个体时间随意性较大等特点,采取因人施教、因病指导的教育方法,每月到社区或在医院举办一次专题知识讲座,请医院专家、高年资护士讲课,或采用多媒体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和有奖知识问答等。(3)根据病人家庭情况、精神状况、饮食起居习惯及周围人群的生活习惯,制定护理干预计划。(4)经常保持电话联系,随时提醒和督导病人遵从医嘱,了解病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核实记录病人用药,咨询病人病情变化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5)对就诊不便病人,请专科医生协助上门诊治。(6)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系统的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交代注意事项,制定健康、饮食计划、运动疗法计划。

1.3 效果评价 (1)干预前干预后6 个月由专人发放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表。(2)了解病人不合理饮食,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病人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1。

2.2 干预前后病人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

3 讨论

(1)社区护理干预增加了病人糖尿病相关知识对知识缺乏者进行系统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使他们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理解配合医务人员的重要性。

(2)社区护理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干预后调查中,从表2可知,吸烟、饮酒分别占11.67%、10%,干预前吸烟、饮酒分别占60%、56.67%、比干预前明显降低。不合理饮食(15%)、缺乏运动(5%)、超重(16.67%)分别与干预前(91.67%、76.67%、70%)比较,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说明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既增强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又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使病人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在城市,一方面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频繁的社会交往,使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吸烟、饮酒、大量进食脂肪类食物;另一方面,人们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大多数人对糖尿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无症状可以不予理会。因此,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和健康的行为观念,医务人员的任务就是要帮助糖尿病人建立有利于康复的健康行为,只有病人树立增进健康的信心,才能采取自觉行动,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使更多的人关注健康,使全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丁祥华.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3):3191- 3192.

[2]李美珍,林桂珍.社区2型糖尿病规范化教育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02,18(13):3-4.

(收稿日期:2009-03-04)

猜你喜欢

血糖饮食病人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谁是病人
减肥好难!餐后血糖大幅下降更易饿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糖友:记得做好血糖日记
健康饮食
病人膏育
别样饮食
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