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2009-07-22杜元玲

社区医学杂志 2009年12期
关键词:米索肌瘤流产

杜元玲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 ,Ru486)是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与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干扰子宫内膜和蜕膜靶器官水平的孕酮,不仅能终止早、中、晚期妊娠、死胎引产和避孕,而且近年来在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异位妊娠等疾病治疗中也有新的突破。

1 用于终止早孕

米非司酮单独用药完全流产率为60%~80%,与不同的前列腺素衍生物合用可使完全流产率提高到95%左右。自199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外开始临床试用米非司酮序贯Misoprostol 取得可喜的疗效。Ru486 25 mg每天口服2次,共3 d,于第4 d上午配伍米索前列醇0.4 mg,一次服完,用于停经7周内孕妇,经严密随访,虽然米非司酮并无突变与致畸作用,但使用本品终止早孕失败者,均宜及时手术终止,若引起不全流产,出血量多者需急诊刮宫。

2 用于中期妊娠引产

北京妇产科医院报道:(1)口服米非司酮200 mg,36~80 h后再行卡孕栓(PG)引产,成功率接近100%。(2)米非司酮50 mg,每天2次,总量200 mg,48 h后服用米索前列醇300 mg,每天3次,服1天,成功率近100%。米非司酮配伍PG中期引产,效果好,且是一种非侵入性给药途径,不进宫腔操作,避免了子宫损伤和宫腔感染,为中期妊娠引产提供一个新途径。

3 用于足月妊娠引产

因米非司酮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胎盘屏障到达胎儿体内,因此国内外对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持慎重态度。1991年,Fedman首先报道米非司酮用于晚期妊娠活胎引产,显示具有良好的促宫颈成熟作用,同时测定了脐血中E2、P及皮质醇等激素水平,发现药物对胎儿、胎盘、血循环的影响未见报道。有学者研究比较了50 mg和200 mg米非司酮对宫颈条件不成熟的初产妇引产效果,对米非司酮作用于母亲、胎儿及新生儿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 mg米非司酮明显有利于宫颈成熟,对胎儿无影响。但尚需大量实验,已确定米非司酮对各方面的影响。

4 用于终止带器妊娠

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带器早期妊娠,结果显示完全流产率为92%,非带器妊娠用上述药物完全流产率90%~95%相似;服药后带育器自然排出率为95%,且无痛苦。所以认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带器早期妊娠完全可靠。但目前例数不多,对有关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以避免IUD嵌顿、出血等并发症,必须加强观察、随访,并及时处理。

5 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

米非司酮是目前被认为较理想的抗早孕药物。但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过长仍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北京协和医院将215例早孕妇女分为两组,探讨加强小剂量米非司酮对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作用,实验组于排出孕囊后加服米非司酮50 mg,对照组排出孕囊后不加服米非司酮,结果完全流产率:试验组98.1%,对照组为89.96%(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米非司酮有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作用。

6 用于过期流产

过期流产患者蜕膜绒毛变性坏死,激素水平已处于较低水平。用米非司酮后很易干扰体内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平衡,使雌二醇增加,提高了子宫的敏感性及对抗孕酮的安宫作用,使流产过程发生。深圳市南山区医院妇产科对米非司酮用于过期流产19例临床观察发现,米非司酮的组织自然排出率88.9%,其中完全流产率达33.3%,而用传统方法治疗的乙烯雌酚组无1例组织物自然排出。

7 用于妊娠期尖锐湿疣

胡丽娜等研究发现: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疣状物脱落现象,推测这可能与生殖道尖锐湿疣组织为激素依赖性组织有关。但湿疣组织脱落后是否会再度复发,这种脱落是米非司酮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还是妊娠时内环境改变有关,这种脱落是否与不同亚型HPV感染有关等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

8 用于避孕

米非司酮作为紧急避孕使用方法为无保护性交后72 h内服用Ru486600 mg,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较Yuxpe法为轻。据报道,Ru486剂量可从600 mg下降到50 mg、25 mg,这样不良反应大大降低,况且Ru486无禁忌证,只要一般健康状况良好者就可服用。因此可见,Ru486作为紧急避孕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9 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长期连续服用可导致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萎缩以至闭经,因而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良好疗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月经第1天开始服药,每天10 mg,连服3~6个月,服药后2个月即达到闭经,在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作用,亦无转氨酶升高或骨质丢失现象。故此药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内异症治疗药物,但有关其用药剂量及是否有远期不良后果尚待进一步临床试验和观察。

10 用于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国内外仅有数篇报道,这些报道认为其治疗效果肯定,研究证实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有关,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而米非司酮能抑制PR基因表达,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了理论依据。李克敏等报道对27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用米非司酮100 mg/d,连续口服3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1%,其血清E2及P水平均明显降低,而未服用米非司酮者比较。手术切除后子宫肌瘤中ER及PR 均明显降低。王中泰等报道对肌瘤较大或手术困难的患者作手术前准备,先予25 mg/d,然后手术,或以6.25 mg/d,同样因闭经可以达到止血、纠正贫血的目的。对于孕龄偏大、近围绝经期者可采用小剂量(如6.25 mg/d),同样可以因闭经而达到纠正贫血、改善全身情况的目的。需注意的是蟠隆玉等观察30例子宫肌瘤患者用米非司酮5 mg/d,连续3个月,用药前后均对子宫内膜作病理检查,结果有6例表现为腺囊性增生过长,但无不典型增生。因此应积累临床资料,继续注意其变化。

11 用于宫解学

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应用米非司酮100 mg ,每12 h口服1次,连续3 d为一疗程,总量600 mg治疗效果与MTX治疗相仿,但米非司酮无明显副反应。目前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如资料中显示米非司酮组血B-HCG 恢复正常天数最高达21 d,对血B-HCG 值下降缓慢者是否需要加服米非司酮从而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另外,异位妊娠经米非司酮治疗后输卵管复通情况等,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在上述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如何更合理的应用还需进一步探讨,确信米非司酮在妇产科领域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淑贞.妇产科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81:864-865.

[2]郑怀美.妇产科学[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84.

[3]廖爱华.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4,10(1):15.

[4]徐永萍.米索前列醇用于足宫颈成熟和引产[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7,24(3):131.

(收稿日期:2009-04-17)

猜你喜欢

米索肌瘤流产
欣普贝生与米索前列醇对足月妊娠孕产妇宫颈成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米索前列醇在计划生育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关于自然流产的知识
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
做阴超(经阴道超声检查)会引起流产吗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