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根素联合藻酸双酯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2009-07-22佟艾玲

社区医学杂志 2009年12期
关键词:葛根素凝血酶稳定型

于 玫 佟艾玲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上常见的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MI)之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必须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改善预后。笔者近两年内应用葛根素与藻酸双酯钠治疗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住院的UAP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45~70岁。标准:心绞痛首次发生或原有稳定型心绞痛而近期发作次数增加,时间延长或程度加重者。心电图有明显缺血性改变。排除伴有Ⅱ度以上心衰、严重低血压、有抗凝禁忌证者;ST段抬高者;演变期的Q波急性心肌梗死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50例患者均采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00 ml/日,藻酸双酯钠100 mg加入0.85%氯化钠250 ml 1日1次,10 d 1疗程。其他常规治疗沿用。治疗过程中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及心电图。

1.3 疗效判定 显效:同等劳动能力不引起心绞痛发作或发作次数减少70%以上,一般活动无胸闷症状,心电图恢复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胸闷症状减轻50%~70%,ST段的降低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用药后情况无明显变化,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恶化: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增加,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下降0.05 mV或T波倒置加深50%以上或由直立变为倒置。

2 结果

12例显效,36例有效,2例无效,无恶化者。总有效率96%,无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葛根素系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根中提出的一种黄酮苷,动物试验表明:葛根中的多种总黄酮化合物能松弛平滑肌,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可使正常和痉挛状态的冠状动脉扩张,于静脉注射30 mg/kg后,冠脉血流量可增加40%,血管阻力降低29%。

有研究表明,大剂量葛根素有改善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与硝酸甘油无显著性差异[1]。本次实验表明:葛根素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还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HT释放,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溶功能。藻酸双酯钠为酸性多糖类药物,能使富含负电荷的细胞表面增强相互间的排斥力,故能阻抗红细胞之间和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的粘附,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粘弹性的作用[2]。另外,本品能使凝血酶失活,其抗凝血效力相当于肝素的1/3~1/2,能阻止血小板对胶原蛋白的粘附,抑制由于血管内膜受损、腺苷二磷酸(ADP)凝血酶激活,以及释放反应等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因而具有抗血栓、降血粘度、微动静脉解痉、红细胞及血小板解聚等前列腺环素(PGI2)样作用。心绞痛病人多伴有高血脂、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藻酸双酯钠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能迅速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同时又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而HDL有抗动脉硬化的作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可伴有血管痉挛,引起管腔明显狭窄甚至闭塞[3]。心绞痛发作时除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外,同时机体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本次病例中葛根素与藻酸双酯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6%,二者协同作用既扩张了冠状动脉,又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脂,降低心肌耗氧,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在保护心肌方面起到良好作用。可有效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机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特别是对于硝酸酯类不能耐受的UAP是一种良好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关国跃,唐丕玉.大剂量葛根素抗心绞痛作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4):368-369.

[2]邱宝玺.小剂量尿激酶和藻酸双酯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39-40.

[3]杜秋波,袁洪文,高华.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J].临床荟萃,2001,16(4):155.

(收稿日期:2009-03-02)

猜你喜欢

葛根素凝血酶稳定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葛根素制剂的研究进展
基于稀土离子介导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开关的凝血酶生物传感器
谁更愿意留在农村学校任教
心纳葛根黄酮软胶囊·科技创新实现从国家新药到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64例临床观察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
基于PdAu纳米颗粒的非标记型凝血酶传感器的研制
葛根素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