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听说能力的培养

2009-07-22曹河明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听说能力倾听训练

曹河明

【摘要】听说能力是重要的交际手段,在语言生活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说话。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听懂,会说普通话;表达要有条理,语调适当;注意表达时的表情、场合、对象。说话有礼貌。训练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内容要走进学生,贴近生活。最终养成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关键词】听说能力;倾听;听说能力培养;训练。

Chinese Listening and Talkings Cultivation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at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Cao heming

【Abstract】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talking is a very important intercommunication means,and it is possessed of an important station in the language life.It is very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talking in Chinese teaching.We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how to listen and how to talk.The main approach to cultivate is training. Here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training: Firstly,we train students how to understand others easily and talk easily in Chinese.Secondly,we train students how to express systematically and intonate rightly.Thirdly,we train students how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xpression,situation andobjects.Lastly, we train students how to talk politely.The training will prong every tache of the Chinese teaching,and the contents will approach to students and be close to their life.Finally the students can own the attainment of how to communicate politely and harmoniously.

【Key words】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talking;listening;The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talking;Training.

《语文课程标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到“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实际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传声技术飞跃的时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乃至人与机器之间的对话的比例日益增大;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越来越普遍。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观察一般语言生活得到的结果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听说能力在语言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途径,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话说话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培养听话能力最主要的目的是学会积极倾听。在人际交流中,善于倾听别人的说话是很重要的。学会倾听能增加信息和经验,减少误会;避免毫无意义的冲突;改善人际关系。要达到这一目的,听的时候要做到聚精会神,用语言、形体反应来表示倾听。

培养学生用语言反应来表示倾听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听的过程要求补充说明或提问

要求补充说明是指建议对方讲得更详细或补充说明一些情况。“请说下去”、“还有其他事情吗”、“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像这类的语言,会使对方谈兴更浓,把更多的想法和消息告诉你。提问是就对方的话题提出问题。提问能鼓励对方把话继续说下去,说得更详尽,更明确,更清楚。

2.听的时候指出共同的意见和经历;注意让对方把话说完

简述你过去的类似经验,或简要解释你类似的观点,能加强双方的交流,还能表示你对对方的理解。当讨论共同感想和体会时,不要只顾自己说话,要让对方也有说话的机会,让对方谈得更深更细,要允许对方选择新的话题,让对方说下去而不要打断。

3.变换答语;回答明确肯定

使用不同的回答,如“是的”、“明白了”、“继续说”、“对”等等。这样表示你在认真地听,别老是“是”、“是”、“是”地毫无变化。回答别人的问话时要具体,明确,切忌答非所问,含混不清;在自己同意对方的情况下,要用“是的”、“当然可以”等表示肯定的回答来表示。这样表示双方有共同的语言。

4.使用描述而不是评论式的回答

我们在作出回答时,应该说“是的”、“我理解”、“你的看法有道理”等等。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别人意见或评论式的回答。如“不”、“我认为不该这样”等。还有,伤害或贬低对方的回答也是一种侵犯性的评论。如“你这样做太可笑了”、“只有你才被人瞧不起”、“我可不象你那样傻”、“我做这件事比你强多了”等。这些都不利于双方的交流。

5.避免沉默不语,复述对方的内容

听人说话一声不吭会被看作是没有积极听,会使说话者反感或生气,必要的语言反馈能够表明你一直在积极听。在对方谈到关键的问题或语句时,自己有必要简明扼要地复述一下或解释一下。如“你的意思是……”、“你是说---”等这些话语可以表明你不仅在认真地听,而且还积极地理解对方。培养学生用形体反应来表示倾听,要明确两点。

5.1采用轻松而灵活的姿态。不必紧张或太“规矩”,但也不能悠哉悠哉的样子。没精打采的样子表示漠不关心;脸部绷紧说明心里紧张或不舒服;抱双臂翘起二郎腿半躺在椅子里,则表示傲慢。采用的姿态必须表现出乐意倾听而且有兴趣与对方交谈。如用摇头表示不相信,用手势来表明物体的大小比例,靠近诉苦的人,面带笑容等都是恰当的行为。

5.1.1直接面对面,保持眼光接触。不管站还是坐,都应该直接面向对方,不要侧着身子向着说话人。面对面的姿势最有利于双方的交谈,而侧站着或侧身坐着,不仅会给人造成一种想溜走或正在挪开的感觉,而且还会难以观察对方,不利于双方的交谈。说话的人会从你的眼睛里看出你是否对他的话感兴趣。转移视线表明不在认真听别人说话。培养说话能力要达到三个目的。

5.2.1明了。明了指的是清楚,简洁。清楚也就是说话要让别人懂得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或当别人对某些事情不了解时,你的介绍能让别人明白理解。简洁是指说话要去掉不必要的重复,去掉与中心关系不大的话语。简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主张或陈述事情。

5.2.2感动。即语言要生动,能引起听者的注意的兴趣,从而影响听者的情绪,使听者心情发生变化,产生共鸣。

5.2.3接受。就是听者了解,明白你的意思,引起对方的创造思维的积极行动,使他信服你的观点,接受你的主张,依照你的意见去做。

听说能力是口语交际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时,不能把听说分开,而是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培养。听说能力的培养主要途径是训练。训练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倾听,学会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5.3有目的地对学进行听说能力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3.1能听懂,会说普通话。李岚清同志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这要求老师授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一切语言活动都要用普通话。首先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提出问题,平时交谈都要坚持讲普通话。当普通话成为学生语言活动中的习惯时,那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就具备了。其次,以语文教材内容为基点,向课外扩展。讲述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讲述包括复述课文,陈述自己的见闻感受及对问题的看法主张等。讲述还要注意向课外扩展,如课前三分钟讲述一天要闻,开故事会、演讲会等,都是很好的办法。

5.3.2表达要有条理、语调适当。说话者往往因说话时的重读、停顿、语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无论听还是说都要注意重读、停顿、语调的变化。

5.3.3注意表达时的表情、场合。

说话者说话时的表情、动作不同,则他所要传达的意思不同。如果说话时,有些不平的的样子,声音又粗又响,冷冰冰的,那绝不是在赞美。如“你真勤奋啊!练琴练到十二点多”这不是在赞扬你,而是劝你注意;别影响别人休息。如果说话时面带笑容,声音温柔,那是表示肯定赞赏了。

场合即说话时的特定的情境地点。与人谈话要根据场所而考虑话题。如:当你在饭馆时,谈谈有关健康营养或食物等到问题比较适宜。我们知道,人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所以,说话场所的变化常常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在不同的场合,虽然所说的内容一样,但所要表达的意思则不同。

5.3.4要注意看对象。看对象要注意说话者或者的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文化修养等。这在交际中十分重要,忽视了这一点,往往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电影《二子开店》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全世界店进行微笑训练,只有老魁笑不出来。小豆说:“经理说了,不管出了什么事都得笑,就算他亲爹死了,也得笑。”老魁一听,急了:“那我更笑不出来了,他亲爹死了,我再笑,那不成了诈尸了!”老魁是经理的父亲,听了小豆的,怎能不急?怎能不发火?小豆说话不看对象,造成这样一种难堪的局面。由此可见,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看对象,从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说不同的话。对小孩或同龄人,要坦诚亲切;对师长则要尊重他们,让人感觉到你是有教养、懂礼貌的晚辈;和陌生人交谈,不要急于说什么,而要先倾听对方的说话,了解对方。对方彬彬有礼,要文雅和气;对方说话很直,不会拐弯抹角,应该坦诚实在;对方情绪低落,不爱说话也不想听,则应该少说几句或者干脆不说。总之,要在听的基础上了解对方,说出合适的话。

此外,还要注意语言修养,说话有礼貌等等。

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循序渐进。七年级可以主要训练学生听些句子,要求能听出并记住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自己听出的意思;八年级可以训练学生听短文或对话,要求能听出短文或对话的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表现文章内容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同时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复述文章的内容;九年级则训练学生听长的文章,以演讲,辩论之类的文章最好。要求能理清演讲者的演讲思路和领会作者的感情或见解、主张。然后就此谈谈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哪一个阶段的训练都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课外可以引导学生听广播、演讲。引导学生与别人交谈要养成认真倾听、流畅表达的习惯。

听说能力训练的内容要走进学生,贴近生活;形式要有生活的真实性,要丰富多彩;氛围要民主、平等、和谐;过程要尽可能可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和自主权,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愿意参与,敢于参与,乐于参与,能够参与。在参与中自主地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积极思考,大胆沟通,自信表达富有个性的见解主张。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让学生在生活中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使课堂上规范的听话训练中习得的知识、养成的初步习惯、形成的初步能力,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得到运用、巩固和发展,最终养成“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参考文献

[1] 秦训刚主编;《语文课程标准》、中华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2]《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一、二、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收稿日期:2009-02-26

猜你喜欢

听说能力倾听训练
论借鉴自然拼读法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可行性
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学会用“耳朵”与学生沟通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