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政治课升华为学生发展的精神力量

2009-07-22付翠敏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课

付翠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他启发教师说:“应当记住,你不仅是活的知识宝库,不仅仅是一名专家,善于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在他们的心灵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你们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他人的特殊雕塑家。教育人,造就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

政治课教师肩负着光荣的职责。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在教学中既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又要保持其时代性,从而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政治课教师还担负着重大的德育任务。知识就是力量,但美德能赋予它乘数效应。我们应当立足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这块阵地,科学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友爱、诚实、勇敢的美德。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未来是无限美好的,要用爱去看待生活,让世界充满真诚的爱。

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世界观并非虚无缥缈,而是具体实在的思想指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的世界观。构成这一世界观大厦的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先进性在于它吸收了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们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思想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我们要集合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使这个科学的世界观,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热爱生活的强大思想武器,进而转化为学生为社会贡献的强大物质力量。例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脚踏实地工作的行动指南;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就会明白发生问题固然不好,但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就会变坏事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其次,让学生明白人生观并非空洞乏味的说教,而是无法回避的选择。人活着为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青年学生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选择:是决心将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还是碌碌无为了此一生?这种选择表现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着选择者是勇敢还是懦弱,是伟大还是渺小,是高尚还是卑劣。人生有限,事业无涯。积极的高尚的人生观,使壮丽青春得以延续,宝贵的生命得以永生。李大钊说:“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体。”始终一贯的坚持正确的人生观,这是一件看似容易实则艰难的事情。要教育我们的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必须坚持自我修养,长期磨练,在学习中,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人生境界。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会碰到许多现实问题。每个人的一生中难免会碰到一些不公平、不公道、不现实的问题。坚持原则,埋头苦干的人,可能会遭到非议,有才华、有创见的人,可能会遭到埋没;见义勇为,有时会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它,以公正、公道、合理的行为去改变它,切不可遇到坎坷不平就消沉、悲观和失望,更不应怨天尤人而坠入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甚至厌世轻生,要相信正义的力量,群众的力量,相信历史的公正,实践的公正。例如,讲必修一经济生活时,我们可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市场交易的诚实信用原则教育学生金钱绝非人生第一要义;讲必修二政治生活时,可结合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作为公民不能只享有国家赋予的权利,更要履行对国家的义务,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讲必修四哲学与生活时,教育学生事物发展总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但前途是光明的,人生也是如此,要相信未来是美好的。

再次,让学生学会用价值观评判自己的行为。价值观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做事说话经常要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我们赞美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时,常说“比金子还珍贵”,我们指责某些人的不道德时,常说其“不值钱”,“金子”、“钱”也是一种价值判断。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为取向,由此产生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凡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都是有价值的。价值观决定着人们对价值目标的追求。因此,在讲哲学必修四,哲学与生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知识点时,应引导学生将个人与班级与学校、个人与社会密切结合,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班级学习生活、学校团队协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在他人、班级、学校和社会需要的交叉点上找到个人生活得意义。价值观和义利观紧密相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所应当地需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体现了“义”与“利”的统一。这种体制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企业与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不营利就无法生存(第三课)。但企业营利不能靠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利益(第五课),不能靠假冒伪劣损害消费者利益(第七课)。相反,企业的存在的前提就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能为社会做贡献,否则,企业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营利。只有将“义”与“利”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在为国家贡献,为人民造福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利益的企业,才能真正站稳脚跟,兴旺发达。从劳动者(第四课)与消费者(第七课)角度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要自觉同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做斗争,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整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会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我们应该与青年学生一起相互激励,携手共进,超越自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收稿日期:2009-04-23

猜你喜欢

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课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智能化的“世界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世界观—雕塑遗产》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