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教材内容 有机渗透德育

2009-07-22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5期

张 敏

【摘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起:(1)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2)创设教学情境,注重情感熏陶;(3)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传情悟道;(4)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思想素质。

【关键词】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情感熏陶;传情悟道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怎样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呢?

1.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既教好书又育好人。

学期初,教师在制定学科计划时,可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出思想教育的重点。以下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部分课文为例加以说明。《我们爱你啊,中国》这篇课文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可以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增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责任感。《海伦•凯勒》一文记叙了海伦在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之后,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刻苦学习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学生树立了榜样。《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抒发了巴金爷爷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从而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习作“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通过作前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询问、查阅资料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创设教学情境,注重情感熏陶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阅读对象从单纯的、抽象化的文字媒介扩展为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

等多种媒体,这种近乎“全息”的阅读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学生学习语文营造了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在教学课文前,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环境场面的感染熏陶,以收到思想教育效果。

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可组织学生观看影片《惊涛骇浪》的相关片断。从中,学生不仅熟悉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激发了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又如:在教学《碧螺春》一文,当学到“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这句话时,可请同学们欣赏《采茶舞曲》。乐曲中那欢快活泼的节奏,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如临其境,也个个神采飞扬。从而弥补了文中文字和图片的不足,使静止的画面立即活动起来,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品味,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再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文时,可放映黄果树瀑布的有关景点录像让学生大饱眼福,在感受黄果树瀑布景观壮美的基础上,让学生欣赏课文录音。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目睹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而且由此想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由衷而发。

3.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传情悟道

作者的写作意图,贯穿在全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有明确的,有含蓄的。只有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才能“悟”出“道”来,产生感情共鸣,让学生受到教育。如教学《印度洋上生死夜》时,教师可抓住四个重点句:(1)可另一个念头又冲入他的脑海:“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2)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住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色泡沫。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3)此时,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只是在亡妻的耳边轻轻地说:“亲爱的,原谅我……”(4) “谢天谢地,”皮埃尔自言自语,“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皮埃尔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充3、4两句中省略号的内容,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心灵的碰撞。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富有责任心的、在生死面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船长形象便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激发学生关心他人胜于关心自己的情感。

4.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思想素质

通过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也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如教了《我们爱你啊,中国》、《烟台的海》、《黄果树瀑布》等课文后,可要求学生通过参观、访问,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的美,而且感受到了家乡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爱家乡、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又如教了《牛郎织女》一文,可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在班级开展讲故事比赛。在阅读、讲故事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了解到祖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另一方面又对破坏人们美好生活的专制者产生了无比憎恨之情,从而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总之,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各种契机,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积极进行德育的有机渗透,让学生个性得以健康发展,良好意志品格得以养成,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收稿日期:200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