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论喜欢与否,中国都不会消失

2009-07-20

环球时报 2009-07-20
关键词:国际事务马哈蒂尔消失

日本《日本时报》7月19日文章,原题:不论喜欢与否,中国都不会消失的 新疆事件可以提醒世界,中国不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国家。这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面临着重重问题。

它会像某种不稳定的同位素一样裂变吗?睿智的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强调:“那不是你我想要看到的。那样,中国会变成一盘散沙,会变成另一个南斯拉夫。”

马哈蒂尔第一个向西方指出,当心它所希望的——如果西方隐秘的地缘政治愿望是看到中国分裂的话。他说:“知道中国一旦变得民主会发生什么吗?内战。中国有许多不同民族,他们碰巧生活在同一片辽阔土地上。就是这样。”

尽管中国问题重重,但马哈蒂尔从不怀疑中国将继续飞速崛起。他还预测,中国当前的突飞猛进将基本上是和平的。他更担心的是,美国能否接受中国在21世纪不可避免的崛起。他认为,美国不要采取一种误入歧途、注定倒霉的冷战式对华“遏制”政策;西方最好审慎考虑,制定出一种适当的“接受”政策。

多年来,马哈蒂尔在国内外遭遇诸多批评。但他对中国和西方的总体看法引起地区越来越多的决策者、知识分子和媒体评论家的认同。他们谈到中国时说,认命吧,要去适应它,它是不会消失的。

但在美国,这种见解似乎被各种狭隘的观点所淹没。我们最深思熟虑的国际事务刊物似乎陷入过去的泥沼。比如,《外交政策》杂志(7-8月号)封面文章鼓吹一种观点,即所有关于亚洲崛起的言论都是愚蠢的炒作。“蒙人!”该刊编辑在封面上宣称。

甚至通常富有远见的美国国际事务杂志《外交》,似乎也在一厢情愿地向过去看齐。该刊5-6月号一期的悲观主义封面文章怀疑,是否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政策差距可以缩小,是否“接触”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以及是否备受吹捧的中国政治体制“自由化”进程已经倒退。

明智的人可以不赞同所有这些看法。《外交》杂志过去在进步和有世界眼光的詹姆斯·霍奇担任编辑时,曾刊登过许多相反的内容。尽管如此,这两家杂志如今向读者呈现了一种观念上的错误。

美国别无选择,必须跟中国接触。中国已成为一支势不可挡的力量,以迅猛之势跨步于21世纪。尽管中国有时会遭遇类似新疆事件的不愉快时刻,但我们最好能够习惯。这是一个新的世界,我们所有人生活于其中,不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作者汤姆·普雷特,汪析译)

猜你喜欢

国际事务马哈蒂尔消失
消失之城
马哈蒂尔流鼻血 官方:身体无碍
谈如何看待英语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
论跨文化商务英语在国际谈判学习能力的培养
国际秩序变革与中国的世界角色
消失
马哈蒂尔宣布退出巫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