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在发展中变得更加开明

2009-07-16

环球时报 2009-07-16
关键词:新兴国家民族主义发展

美国《全球主义者》在线杂志7月15日文章,原题:不安和中国成长的痛苦 中国政府面临国内不安定因素。最近的事件加深了此印象:尽管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仍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但是,恰恰是这种虚弱激励中国志存高远。世界很可能看到一个愈加大胆的中国,长远而言,只有成功才能缓解中国新的民族主义。

新兴国家在追寻自己的命运时,经常经历某种程度的不平等及恐惧。例如,美国用了250多年时间才锁定国界。在这期间,美国必须不断超越自己,平息政治分裂,将新的经济动脉接入它广袤的疆域,以缓解那些自感被排除在成功之外群体的抵制。美国的欧洲前辈也不例外。这一切都表明,工业化过程绝非一帆风顺。一些人首先变得富裕和强大,他们很可能想保住现状。

中国也逃不了这种模式,但它在驾驭伴随成长而来的破坏方面做得相当漂亮。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北京大笔投入,着力缩小新兴富裕中产阶级与穷人之间的差距。尽管成长期所固有的不平等,中国的挑战在于通过一种“和谐发展战略”,为整个社会造就可持续的机会。

外界很容易对这种战略嗤之以鼻,认为纯属宣传。但事实上,它反映了中国政治精英在不用耗尽资源的情况下保住稳定。生产效率仍是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正在寻找现代化的产业——高技术的服务业将允许中国东部沿海富裕省份向内陆转移传统产业,使发展的前线向西推进。明年开始的第12个五年计划将很可能是为了巩固这种质量和地理上的转移。

寻求民族团结也将转化为对国际地位的更强烈渴望。中国不想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但它希望作为一个大国和有着国际利益的地区新兴国家获得尊重。

中国将期待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情、尊重和支持其发展道路。而它向西方国家发出的讯息是:管好你们自己的事,不要动辄批评,开放你们的市场。中国外交的准则仍是避免对抗。

中国变得越是大胆,外界越是容易批评其发展的种种不足。尽管对一些西方人来说,中国的民族主义不受欢迎,但这当中需要一些现实和谦逊的态度。与北京在言语上针锋相对,将迫使中国愈加自行其是。中国做出了最近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消除贫困的成就,只要它继续发展,中国政府就有机会变得更为开明。这一切需要时间,很多时间。

西方应该表达其关注,并继续在人权问题上与中国接触。但是,嘲笑中国不可避免的成长痛苦无济于事,维护一个繁荣、宽容、多民族的社会要有用得多。▲(作者乔纳森·霍尔斯拉格)

猜你喜欢

新兴国家民族主义发展
浅析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观察家)
区域发展篇
跨国并购潮的特点、过程及其应对策略
图说共享发展
“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
新兴国家的物流市场发展情况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网络空间治理的制度困境与新兴国家的突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