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倾向性的历史演进

2009-07-15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5期
关键词:倾向性历史演进现实主义

张 英

摘 要: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创作经历了“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这三个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演进过程中的这三个阶段的文学作品中倾向性的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出 “现实主义”范畴在宏观上的历史演进进程。

关键词:现实主义 倾向性 历史演进

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范畴在发展变化中出现了三个发展阶段,即革命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要求文学创作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作家对现实的态度: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实现文学表现生活、干预生活的社会作用。“倾向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批判性”可以说是现实主义深化创作主题的必由之路,是“作家主观的政治理想、思想观念、审美欲望的表达和诉求”。[1]革命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文学都包含着作家的“倾向性”与“批判性”这一现实主义的范畴内涵,但是它们各自的表现形态却有一定的差异,下面对其逐一论述:

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倾向性主要体现在以歌颂时代、歌颂新人为主,辅之以对落后、错误、反动思想的批判这一基调上。在“肯定生活,肯定现实”这种观点的影响下,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不是以现实的真实社会关系为出发点,而是过多的承担起与政治意识形态相呼应的立场上,努力地将自己的主观态度与时代的政治诉求结合起来,“但求政治上无过,不求艺术上有功”,[2]无论在主题蕴涵还是在人物塑造上都以如何更好地表现政治意识形态的倾向为依归。换言之,在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中,作家高度热切的主观希望是与时代政治的强烈诉求紧密结合的,“因而作家的主要任务不是‘表现自我,而是讴歌‘他者”,“不是‘宣扬自我,而是‘宣传革命”。[3]这几乎成为十七年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共有的特点,在文艺的功利主义思想支配下,现实主义创作原本广阔的天地被无情地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表现时代呼声、传达时代精神的政治诉求下,革命现实主义作家的激情往往演变为激进,歌颂往往演变为粉饰,拥护往往演变为服从,这一切都在无形中消解了现实主义范畴的倾向性内涵,使得艺术创作的“倾向性”实际成为对历史存在“真实性”的一种掩饰甚至歪曲。

作为对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一种刻意的反叛,新写实小说有意淡化了创作的“倾向性”,因此与革命现实主义小说大异其趣。新写实小说家们主动放弃了文学叙事的主观批判权利,而转向“零度写作”,尽可能地不介入作家的主观因素,以客观、冷静的笔触描写平淡无奇、琐屑庸常的生活以及平凡卑微小人物的生存困境与挣扎。有研究者指出:“它(新写实小说——引者注)基本上采取淡化主观批判断的客观显示生活本身的时间性流程的冷峻叙述方式,在文学的表达上尽量规避强烈的感情色彩,使叙述较多的呈现出富有张力的弹性状态。”[4]一些评论家认为,新写实小说家的“零度写作”姿态缺少一个作家应当具有的人文关怀,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在我看来,新写实小说并没有放弃文学的终极价值判断,在表面上的“情感零度”之下,隐匿着的是作家对所描写的生活、所塑造的人物强烈的认同感,只不过这种倾向性不再像革命现实主义文学那样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也不像它们那样表现得直接外露而已。张德祥在《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一书中曾指出:“这种‘无判断的叙述恰恰具有一种反讽功能,达到穷形尽相,剔骨入髓的批判效果。”[5] 可以说,新写实小说家以表面的“零度写作”、原生态写作,同样表现出了现实主义的倾向性,即如池莉所言:“不为什么而写作,也就是为了一切而写作。”[6] 就此意义而言,新写实主义的“零度写作”这一“倾向”岂不也貌似无情却有情吗?

在现实主义的“倾向性”这一维度上,新现实主义小说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特点。“过去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充满激情(无情的揭示、尖锐的批评、深沉的反思、愤怒的呐喊、热情的呼唤……);现在的新现实主义作品则表现得更为清醒、理智与冷峻。”[7]新现实主义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同时又对新写实小说的“零度写作”进行了改造,在如何表现作家的倾向性问题上实具二者之所长。新现实小说既不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问题,强调以写实性的态度反映社会转型大潮下各种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鲜明地表达作家创作的主观意图;同时,新现实主义小说又强调用真实的、原生态的表达手法,生动细腻地描写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反对将作家对现实人生的认识与把握变成简单的时代政治诉求。对此,赫牧寰曾指出:“新现实主义文学在客观的叙述中张扬着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压抑性思考,对普通民众的痛苦与隐忍的理解和同情。”[8]杨立元在评价何申的创作时也认为:“在描述客观形态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人物复杂感情和内在世界矛盾冲突的开掘,并在客观叙述中融进情绪色彩。”[9]应该说,研究者上述看法非常准确地概括了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如何表现作家的主观价值判断上共有的特点。

由此可见,在现实主义范畴的倾向性内涵上,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鲜明强烈的歌颂性与批判性,到新写实创作那里则变为一种主体判断看似缺席的“零度写作”,而在新现实主义中,创作主体的倾向性既强烈外露又含蓄内敛,若隐若现,在现实主义创作倾向性的上述演变中,我们可以一窥现实主义范畴内涵的发展变化。

注释:

[1][8]赫牧寰:《现实、新写实、新现实——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三次流变》,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2]郭志刚:《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上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92页。

[3]许志英,邹恬:《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下),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07页。

[4]罗守让:《关于“新写实主义”小说》,娄底师专学报,1992年,第1期。

[5]张德祥:《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13页。

[6]池莉:《池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7]董小玉:《论新现实主义的开放性发展》,理论与写作,2001年,第1期。

[9]杨立元:《与新的山乡共脉动——何申小说的审美指向》,文学评论,1997年,第1期。

(张英 南宁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530006)

猜你喜欢

倾向性历史演进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分析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倾向性文献综述
两篇调查性报道的有益启示
论汪曾祺小说的真实性和倾向性
欧美国家媒体自律制度的发展和革新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论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演进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