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绘画中的儿童绘画因素

2009-07-13毕亚楠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返璞归真

毕亚楠

摘要:在当代绘画作品里,每一个艺术家都在竭力地用最生动的方式来创造感人的形象,并且,更有一些艺术家追求用最单纯的形式表达最完整的情感世界。所以许多艺术家把目光投向了稚拙的儿童绘画。

关键词:儿童绘画 现代绘画 返璞归真

现代许多大师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儿童绘画的痕迹。比如毕加索、马蒂斯、克利等,他们的许多作品甚至跟儿童的涂鸦差不多,他们绘画中稚趣的形象、热烈的色彩、颤动的笔触都让人联想到儿童绘画中那种纯真的天性。为什么这些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会出现儿童绘画的因素呢?不论哪种现象的出现都是有根源的,本文就从外在印象、内在表现和精神世界三个方面阐述其生成的原因:

一、现代绘画发展进程的必然趋势

现代绘画的发展进程与时代的进程是息息相关的,人类社会从渔猎时代到农业时代而后到工业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人类的生存形态与艺术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的,因此到了20世纪,西方哲学、思想观念、工业技术、自然科学乃至整个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裂变的大环境下,西方艺术也逐步挣脱了传统艺术观念的束缚,开始寻找新的方向,走向开放和多元化的新天地。现代绘画完全打破了古典写实传统,“人们不须再现自然,而是代表着自然”。(塞尚)“画家不用从事琐细的单体的描写……我们对绘画有更高的要求,它服务于表现艺术家内心的幻象。”(马蒂斯)这些观点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绘画的新趋势,这就是现代主义的兴起。当代绘画中,反叛传统和常规,抛弃传统的绘画法则,追求单纯和质朴无华是其共同的目的和重要特征。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想达到真正的裂变,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原点,从根源处重新“洗牌”,而神秘古朴的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是最纯净、最不含杂质的。经历了漫长黑暗的中世纪和典雅和谐的古典艺术,我们终于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艺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艺术不再有任何限制,可以任意的挥洒,这正像是儿童投入、忘我的绘画的状态。当代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儿童艺术,而且给子儿童艺术以高度的评价,甚至对儿童的艺术状态和儿童的艺术作品崇拜不己。综上所见,现代的艺术家对儿童绘画感兴趣并不是“空虚来风”,而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二、对“原始”的向往和对现代社会的逃离

人类被社会机器高速运转的节奏紧张到无法喘息,不少人因为饱享物质文明的快乐而产生空虚和厌倦。此时人们的不满情绪到达饱和,于是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一种怀旧情绪,希望回到儿童时期、回到原始状态、甚至回到母亲的身体内。

这种怀旧情绪同样也波及到了艺术的各个领域。艺术家开始寻找人类最原始,最初对艺术的表达方式,而儿童绘画以其最天性的表达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马蒂斯曾在临终前一年写下了《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一文。在文章中,马蒂斯指出,创造是以观看开始的,而观看本身就是创造活动。在马蒂斯的法则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一位艺术家要像初次看到事物时那样来看每一件事物,好像他是个孩子。因为没有这种能力,想以个人的的独创方式表现自我是不可能。他指出在如今的生活中,电影、广告、报纸、杂志等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现成的形象,所以“希望能够不带偏见的观看事物的这种努力,需要勇气这类东西,这种勇气对于要像头一次看东西时那样看每一件事物的美术家来说是根本的。马蒂斯这种回归“原始”的态度,使他有了别人没有的眼睛,正因为他发自内

心的观察,才有了他创造性的作品。而这些哲理性的思索也是在他临终前对艺术真理的感悟。

三、艺术家性格的凸显与精神的追求

现代绘画中的童趣特征为什么只是出现在部分艺术家的作品中,而不是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中呢?为什么这些画家不是一开始就运用儿童绘画因素,而是在经历了一段改变,画风才中才出现了儿童绘画的因素?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应该说,一件事情的产生,除了要具有客观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因素。听说毕加索小时候是扶着饼干箱学走路的,他还不会说话就已经会用符号画出饼干的样子,也许正是儿时记忆中这些饼干的抽象符号影响他走向立体派的道路。童年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成年人的性格养成与童年经历息息相关,然而多数人在长大以后只记得童年的“事件”而淡忘感受,而这些细节如果被提醒而再现于大脑,对于充满压力的成年人来说实在是一种单纯而美好的记忆。

拥有细节记忆特质的人自然会对小时候长成的地方充满感情,不难发现,夏加尔、米罗、康定斯基都表现过故乡,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童年时期的记忆,结合内心的愿望,作为日后艺术创作中取之不绝的素材。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居住法国许多年后的夏加尔在画面中还是反复出现母牛、村落,而画面中也往往一派俄罗斯乡村的景象的缘故吧。这些画家,他们都有着儿童般的天性,有的甚至对社会标准茫然无知或并不在意。他们借用儿童绘画和原始艺术的某种趣味性进行创新,或者以儿童视角来观察世界,以此探寻大自然的本质,并借此找出一条独具个性的艺术之路,说明这部分艺术家独特的性格特征更易贴近儿童心理,所以我们会在他们的绘画中找到儿童绘画因素。

参考文献:

1翟墨.《创时代——当代艺术手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260页

2邵大简.《西方现代美术思潮》(M)四川: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33页

3邵大篇.《西方现代美术思潮》(M).四川: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73页

猜你喜欢

返璞归真
谈乡土情怀与语文教育
返璞归真亲切自然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东西方当代建筑艺术的比较研究
中学语文教育应“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