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摄影的艺术性

2009-07-08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7期
关键词:艺术摄影艺术性摄影

陈 恒

摘要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性,能增强新闻摄影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提升新闻摄影的新闻价值。本文论述了艺术性对于新闻摄影的重要性,指出了艺术性是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共同追求,阐述了增强新闻摄影艺术性的途径。

关键词新闻摄影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245-01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图片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越来越受到新闻从业者的重视和读者的欢喜。读图时代的到来,读者对视觉效果和审美要求愈来愈高,新闻界不再只满足于新闻事实的简单记录,而是努力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性,充分运用美的魅力,提高新闻摄影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达到抓住受众眼球、吸引受众注意、激发受众美感、陶冶受众情操的效果,提升新闻摄影的新闻价值。

一、艺术性在新闻摄影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新闻摄影中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根本,同时也应注重追求新闻图片的艺术表现力。有人认为,新闻摄影不需有艺术性,不需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它只要告诉读者事件的发生经过就可,只要有新闻价值就行。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摄影家王文澜说:摄影记者要用照片说话,既要说清楚,又要说精彩。

新闻摄影是通过准确、鲜明的形象来表达新闻事实的。新闻摄影属于视觉新闻。它向大众传播新闻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形象。新闻摄影具有纪实性,在反映社会生活本质与主流的事实时,运用摄影艺术手段,增强了图片画面的美感,不仅不会削弱新闻价值,而且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因此新闻摄影应具有艺术性。意大利摄影家乔治·洛蒂拍摄的周恩来总理肖像照,以独到的审美视野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的瞬间,成功地塑造了周总理勤政爱民的崇高形象。这幅具有高超美学价值同时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优秀作品,在摄影界广为流传,被摄影家赞不绝口,获得了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认识世界奖”。我国著名摄影家解海龙于1991年拍摄的《我要上学》新闻图片作为我国“希望工程”的标志影像广为传播。这幅新闻人物肖像图片,是在不干涉被拍摄对象的条件下,摄影家利用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及对美的洞察力,在现场迅速抓取了《我要上学》的大眼睛渴望眼神。这幅图片既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同时又具有艺术美感。而现在的一些报刊摄影记者思维观念单一化、简单化、程序化,如会议报道干篇一律大会会场;劳模报道千人一面戴红花;工业报道机器加人的车间场景;农业报道的四季歌等。图片缺乏新意,自然也就吸引不了读者。

可见,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记实”,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的强大功能。摄影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应该

侧重于新闻摄影题材的形象性、可视性,偏重于形象思维和感性思难,充分运用艺术性来提升图片的新闻价值。

二、艺术性是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共同追求

任何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各有其特性和拍摄规律,但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又有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通的地方,此即二者都要追求艺术性,都存在着审美价值。两者对艺术性追求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都有形象特征。这里所说的形象,有三层涵义。一是与抽象相对而言的具体形象;二是与非可视形象相对而言的可视形象;三是与一般图象相对而言的艺术形象。新闻摄影中的形象,有时系指上述的第二种形象,亦即“新闻摄影是形象的新闻报道”,“新闻摄影是用形象说话的”等等;有时系指上述的第三种形象,亦即“新闻摄影的形象必须鲜明生动”,“新闻摄影必须选择和表现典型的形象” 等等。而艺术摄影在反映社会生活时,也要求它创作出生动、具体、感人、典型的艺术形象来。可见,无论新闻摄影还是艺术摄影,都具有明显的形象特征。

第二,摄影思维基本相同。正因为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都有相同的形象特征,都须以具体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以记者在拍摄新闻人、事过程中,从构思到表现就离不开具体可视的形象,并主要运用形象思维进行报道。但是,无论新闻摄影还是艺术摄影,记者和作者肯定都不是采取见到什么就拍摄什么的态度,而都须有选择地有概括地拍摄具有新闻价值和一定社会意义与典型意义的形象。因此,记者和作者在主要运用形象思维的同时,总要辅之以逻辑思维,以拍摄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来。

第三,都有感情特征。人在同客观事物发生各种关系时,总要对所发生关系的事物作出各种反映和产生某种态度,或肯定,或否定。这就是感情之所在。如此,无论新闻摄影还是艺术摄影,在拍摄中记者和作者对拍摄对象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和一定的评价,这里自然就表现了记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增强新闻摄影艺术性的途径

新闻摄影作品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形式因素的组合、艺术技巧的运用、思想情感的表达以及艺术形象的展现之中。一幅新闻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新闻摄影作品,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角度独特”上下功夫。现在很多新闻图片存在的问题在于角度单一,不远不近、不浓不淡、不深不浅、千“片”一律。角度新颖、独特是摄影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摄影时的距离、方向和高度,反映出拍摄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折射出拍摄者思想观点的深与浅、兴趣爱好的广与狭、审美能力的高与低。摄影瞬间艺术的特点,考验的是记者刹那间的判断,不加思考地按快门培养不出好记者。既然用相机表述新闻,摄影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就一定要精到。因此,摄影记者仅仅熟练掌握摄影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千方百计增强新闻敏感与艺术美感,要围绕中心工作,关注民生、贴近百姓,去拍时代建设的新成就,去拍身边发生的新变化,去拍社会的新风貌,使拍出的照片让人感到有闪光点、有兴奋点、有新亮点,从而增强新闻图片的可看性、耐看性、再看性,做到“一图胜千言”,让人过目不忘。

二是要在“立意深远”上下功夫。新闻摄影所报道的内容,必须具备新闻的传播价值,精品新闻图片的新闻价值应该更重大,立意应该更加深远。新闻摄影是“瞬间精彩典型形象”的记录,却并不是“有图必录”,要达到立意深远,要做到“形在画中,意在画外”,摄影者要增强“底气”、“眼界”和“学养”,时刻用心、及时捕捉最具典型性的精彩一瞬,来表现时代主题、反映人物特征、突出事件本质。

三是要在“内涵丰富”上下功夫。一幅好的图片,要尽可能清晰明了地反映新闻对象的“5个w”,最大限度地追求新闻摄影报道的信息含量。要讲究细节的表现,用细节去塑造形象,扩大新闻摄影报道面,无论是典型宣传、经济宣传、还是主题宣传,都要有思想、有人物、有故事、有细节。

四是要在“以情感人”上下功夫。新闻摄影的重要功能是纪实与传情。图片是版面中最具强势的视觉对象,能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心理上的唤醒。如汶川大地震中,一双受伤的手、一个期盼的眼神、一行悲怆的眼泪,这些图片给人们的冲击往往可以胜过千言万语。因此,摄影者要注意刻画和表现人物的感情世界、传递真情实感、使人过目难忘,情在图中、自然流露,不矫情、不造作、不虚假。省级党报要不断推出反映本土新闻人物与富含人情味的图片报道,以增强亲和力和提高吸引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摄影报道风格。

猜你喜欢

艺术摄影艺术性摄影
谈谈犬像艺术摄影
Scènes盐值艺术摄影空间二期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叶波校园艺术摄影选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守望(水墨风艺术摄影)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