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知识产权能力的建设

2009-07-08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7期
关键词:专利知识产权能力

李 玉

摘要21世纪是知识产权的世纪,国际市场作为一个开放的,全方位的市场,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涵义和意义入手,对如何建设知识产权能力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知识产权战略专利战略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026-02

一、知识产权能力的涵义及意义

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指出,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是指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综合能力。知识产权保护只是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力建设的其他各个重要环节都要加强、提高,特别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这对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更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这就告戒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加大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的能力。因为,没有知识产权的自我创造能力,就谈不上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能力,其结果只能是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专利技术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体系,在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创造、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克敌制胜的“杀手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为了控制的话语权,跨国公司全力抢占知识产权高地。有统计显示,在过去一年全球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中,荷兰的飞利浦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日本松下和德国西门子。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一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和建设诚信社会的迫切需要;第三是增强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第四是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的迫切需要。归根结底,就是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增强国家科技经济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我国知识产权能力的现状

(一)知识产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较低

以专利为例,首先在数量上,2006年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是13万件。其中一半来自外国的公司,主要是跨国公司。另外的一半来自国内。这一半中,大概有40%左右是个人申请,而我们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我们的企业申请的专利只有60%多一点。其次从质量上看,这么多年来,本国人、本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最集中的领域是中药、软饮料、食品和汉字输入法等。而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则主要集中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电视系统、计算机应用等高科技领域。此外,据统计,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大约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

发明专利是真正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晴雨表。但遗憾的是,尽管专利数字不断攀升,我国国内专利却更多地集中在实用新型和设计专利上。统计数字表明,自1985年到2001年,中国国内专利申请类型中,实用新型占67%,设计专利占28%,发明专利仅占5%;而同期国外申请专利的类型是:发明专利占65%,设计专利占31%,实用新型仅仅为4%。上述事实本身已再清楚不过地表明: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知识产权风险偏大

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是指企业在技术研发、转移和扩散过程中,基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竞争者、合和竞争优势受到成本增加而非收益上涨的可能性。

1.权利陷阱风险。这是指创新者的研发成果落人先动者的知识产权网,从而使企业丧失可能的市场机会或竞争优势,最终使技术成果的价值无法实现,研发投人化为泡影。如果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没有及时跟上技术变化和技术成长的步伐,研发成果落人他人的知识产权网的风险就比较大。特别是对于后动者、模仿创新者和中小企业来说,这方面的知识产权风险表现尤为明显。

2.价值分配失当风险。这是指技术提供方和需求方在让渡知识产权时,出现的知识产权价值高估或低估的不确定性。导致知识产权价值分配失当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技术位势的巨大差异使技术提供方和需求方在谈判时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从而导致需求方不得不接受苛刻的让渡条件或价格。二是由于技术提供方和需求方信息不对称,需求方无法完全掌握转移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情况,从而导致面临让渡的是无效知识产权等风险。

3.被诉风险。这是指企业向顾客或用户传播其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知识产权诉讼,包括在国内市场拓展中的知识产权诉讼和国外市场拓展中的知识产权诉讼。知识产权诉讼可能会导致企业无法向市场推出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或者阻止企业进人特定的市场,从而使企业先期的大量投人等无法收回。因此,知识产权诉讼风险对于企业的市场拓展来说,特别是对于处于模仿引进和模仿创新中的我国企业来说,往往构成致命的威胁,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从以上三方面挑战的分析得出,我国新兴技术企业之所以频频遭遇知识产权诉讼,是由于尚未建立起高端的知识产权能力,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只能在跨国公司圈定的技术领地实施缝隙技术创新,稍有不慎就踏人专利陷阱。因此,构建与企业技术研发及市场拓展能力相匹配的知识产权能力,对我国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而言,已迫在眉睫。

(三)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高

因为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需要一个比较好的社会环境,也需要有一个群众基础,就是大家都认可,都认识它的价值,才能够尊重,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如果光有执法,执法机构也好,执法能力也好,而没有社会基础,没有大家思想认识的高度一致,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等都会遇到很多障碍。

我国长期以来灌输一种“技术公有”、“知识共享”的思想,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将“知识作为有价值的商品”的观念加以教育,几十年来都接受了无偿使用他人的技术发明,无偿使用科研成果的作法。直到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技术作为商品、知识作为有价值的资本财富,才逐步地为社会各界所接受。但是对于政府制定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条例,由于缺乏广泛深入地宣传和教育,广大群众尚不能具备应有的国民意识,不能积极主动地保护本国或外国的知识产权。例如在改革开放中,我国部分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为了引进外资和技术,在接待外宾来访和进行外事谈判中,不自觉地泄露了我国传统产品的技术给外方人员,使我国的景泰蓝、宣纸、唐三彩等传统产品技术流入国外,造成在国际市场中我国这些产品面临强有力地竞争对手;另外我国许多名牌产品出口到国外,由于商标保护意识不强,被国外当地商人抢先注册商标,影响了我国这些名牌产品的继续出口。同样,我国部分地区企业也在国内仿制外国的产品,造成对外国知识产权侵权的现象屡见不鲜地发生。

三、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策略与建议

(一)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应明确企业现状及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知识产权战略,判断自身知识产权能力阶段。一方面,在对企业和其所处环境有清晰而准确的理解的基础上,认清企业自身情况,如:企业经营模式、目标市场、增长潜力、所处行业和发展阶段等。另一方面,在明确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战略并积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如专利战略作为争夺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是指企业充分运用专利制度,谋求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整体策略。在发达国家中,日本专利战略的实施最为成功。日本在二战后遭遇美国专利战略攻势后急起直追,最终形成与美国专利战略攻势相抗衡的专利战略。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上都比较弱,难以与欧美相抗衡,于是走上了技术引进之路,成为专利技术的主要进口国。当日本企业把“入侵式”专利活动模式搬到美国市场上时,美国人与日本人展开了专利战。近20年来,美国工业产品的竞争能力曾一度有所下降,而日本却在许多行业逐步建立起相对优势的地位。可见,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谁能有效地掌握专利这把“双刃剑”,做到能攻善守,谁就能在发展经济的战场上取得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专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关键在于专利文献的使用。专利信息以专利文献的形式出现,其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它涵集的技术内容。这是一部记载着近代以来世界应用技术的发展史。它不仅以其内容广博、报道迅速而闻名于世,而且统一的国际专利分类系统为快速检索发明创造信息提供了便利。专利文献的一大特点是出版快,传递信息快。埓送,专利文献的突出作用还表现在它所提供的丰富的法律方面的信息。专利文献的类别、专利申请的提交日期、专利权的生效日期、专利申请及批准的国别和地区、请求专利保护的范围等等,都是提出新的专利申请、解决专利纠纷、进行专利转让以及专利技术引进中不可缺少的法律依据。

(二)组合运用知识产权

组合运用知识产权不仅可以弥补各类单一知识产权的缺点,更重要的是可以放大知识产权价值。运用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1.采取组合申请与保护策略,可加强保护力度,放大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如:组合产品技术和专利申请类型以形成专利包;将版权、商标与产品专利、技术秘密相结合进行立体保护;具国际化潜力的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增强其专利的国际竞争力。

2.知识产权与盈利模式的结合。如:围绕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利用品牌延伸的策略,加大他人的学习模仿成本。

3.“借用外脑”,与世界一流的科技人员或研发机构合作,给予股权激励,开发最先进的产品,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4.利用知识产权融资。对一些潜力较好而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为扩大规模,可通过知识产权优势吸纳新的资金,放大企业的知识产权效益和产业影响力,提升其经济效应。

(三)提高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环境

首先是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要加强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二是要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其次,要增强知识产权的“发展”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同时,要看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立法、执法等工作都要不断发展以适应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种意识是知识产权“竞争”意识。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企业、行业乃至国家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和法律武器。企业要充分认识这一武器的重要性。近来一些在知识产权方面占有优势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在竞争中滥用其优势,国内企业对这种情况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盲目迷信跨国公司,不要认为它们历史悠久就自然会遵纪守法。实际已经证明,有些跨国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不那么光明正大,也会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甚至滥用知识产权垄断市场限制竞争。比如西门子在德国抢注海信商标的行为,就严重损害其企业形象。再如某跨国公司对“采乐”商标的缠讼,不仅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手法打压民族品牌,而且一些做法显然有悖于中国的法律和国际通则。国内企业遇到这种情况时要积极抗争,该采取法律手段就采取法律手段,不能因为觉得自己实力不够,打不过对手就忍气吞声。企业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法律工具,国外公司通过滥用知识产权搞垄断,国内企业应当运用知识产权的规则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是“竞争意识”。

四、结语

知识产权唯有同研发、市场、运营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运作的各个层面,并不断增值,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地位,充实其竞争力。中国大多数企业构建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种能力应该是动态的、柔性的,我国企业只有与自身资源、经营能力、整体战略目标相结合,快速适应外界竞争环境和自身的变化,逐渐实现知识产权的动态运营和优化,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专利知识产权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专利
发明与专利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
专利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