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儿童故事中的哲学与思考

2009-07-03高艳艳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民间故事儿童文学

高艳艳

[摘 要] 我国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和世代传承的民间故事有许多。在没有专门为儿童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以前,民间故事就是儿童精神食粮的一部分。在当今创作的儿童文学如此繁多、如此丰富的状况下,仍可以通过对民间故事、童话、寓言等的讲读与讨论,使儿童了解和明白一些简单的哲理,并能促进儿童的思考能力、思维方法和想象力的发展。

[关键词] 民间故事;儿童;儿童文学;哲学思想

我国具有悠久而又丰富的文学传统,勤劳、善良又有智慧的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和世代传承的民间故事如天上的繁星一样数不清。其中,民间儿童故事是指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和流传的可供儿童读和听的故事,是人民大众对现实生活体验和认识的结果,它既包括现实因素较强的生活故事和笑话,也包括幻想因素较强的传奇故事与动物故事等。[1]早在没有专门为儿童创作切合他们特点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前,民间故事就是儿童精神食粮的一部分。

但是,在当今创作的儿童文学如此繁多、如此丰富的状况下,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故事对儿童又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又该如何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民间儿童故事呢?本文试图从民间儿童故事所蕴含的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儿童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一些作用。

也许人们会认为儿童抽象思维逻辑能力形成较迟,发展亦较缓慢,哲学这种逻辑性、思辨性强的学科对儿童来说太深奥了,对儿童谈哲学会有些为时过早。儿童懂哲学吗?这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疑问。但是“儿童哲学”的创始人—美国哥伦比亚人类学教授李普曼(Lipman,M)认为儿童能够学习哲学,而且德国学者雅士培在《智慧之路》一书中就已经明确表示: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2]

事实上,我们把儿童与哲学联系起来,并不是为了儿童以后做理论工作者,甚至是哲学家,而是让儿童开拓思路,具备一些思维能力和思维技巧,简单地说就是教儿童学会思考。教儿童学哲学,就是使儿童哲学化(Philosc•phized),而不是简单地将大学课程中的哲学概念与范畴下放到儿童课堂里讲授,或是让儿童一本正经地探讨思维与存在、理性与经验、灵魂与身体、知识的起源与界限等形而上学、知识论与逻辑学之类的问题,李普曼教授指出,哲学去掉它的专门名词与思想体系史,只保留对思想逻辑的讨论时,仍然是哲学。[3]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展儿童哲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我们中国也不例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儿童哲学和儿童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故事、童话、寓言等的讲读与讨论,可以使儿童了解和明白一些简单的哲理,并能促进儿童的思考能力、思维方法和想象力的发展。而民间儿童故事以其想象自由奇特、情节奇异动人、语言生动形象、笔调幽默乐观的特点,不但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我们可以就其中所蕴含的一些哲学对儿童进行教育。

在《批判的剖析》一书中,诺斯罗普•弗莱曾经这样写道:“在学习关于文学的学术著作时,学子们会发现一个将他们从文学那里拖走的回头浪。他会发现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分水岭,他的一侧是历史,另一侧是哲学。鉴于文学自身不是一个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批评家必须在史实上求助于历史学家的概念框架,而在观点上则求助于哲学家的概念框架。”[4]民间儿童故事虽然不属于学术著作,但作为文学的一部分,其中也蕴含着许多的哲学道理。

哲学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学科,哲学研究的问题所包含的内容也非常多,有认识论、逻辑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形而上学、价值论、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哲学等。在不发达的早期社会,人们的这些哲学上的观点在民间故事中几乎都可以找寻到影子。

儿童常常会问“人是从哪里来的?”“人为什么会死?”“太阳、星星、河流又是从哪里来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人对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往往也比较犯愁。事实上,这些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同时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在哲学领域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

其实宇宙和人类是如何起源的,这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奥密。我国在很久以前,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捏泥造人的神话传说,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传说。事实上,这一类的神话,在世界各地的早期几乎普遍存在。原始人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和智力的贫弱,对于自然宇宙和人类本身的由来是不可理解的。只有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想象和揣测。于是,便产生出这种创世神话。柏拉图认为,哲学来源于好奇。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成人虽然大都已经不再相信和喜欢这些故事,但是对于儿童则就不同。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一种处于“我向思维”与社会化思维之间的思维,谓之“自我中心思维”。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主客体不分。同原始人一样,儿童缺乏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不能区分主体与客体,常常把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混在一起,即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把世界人格化。这在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5]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决定他们还不能区分此类故事所述内容的真伪,但又对这类神奇的故事充满好奇、充满疑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儿童讲述这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就其中的某些问题和儿童展开讨论,如一些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古老的民间故事——《愚公移山》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九十高龄面山而居的老愚公为了解决自家出行不易的问题,决定率众移山,连邻家寡妇的小儿子都来帮忙。一个人称智叟的老头笑他太傻,认为此事绝不能成。愚公回答说:“虽然我会死的,可是我还有儿子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还怕挖不平吗?”智叟听了,无言以对。最后玉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神仙搬走了两座山。从古到今,人们都是从不畏艰难、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的精神的角度来解读这则故事。其实从哲学的角度看,愚公一块一块地搬山是量变的体现,而我们知道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必然引起质变。从这一点谈起,我们不但可以让儿童思索愚公移山的可能性,而且还可以和儿童讨论愚公移山的合理性,甚至讨论更深入一层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对儿童做一些道德方面或情感、意志力方面的教育。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民间故事:一天,土地爷要出行,临行前交代属下务必将前来祷告的人们的要求记录在案。结果那天共有四个人前来祈祷,船夫要求天刮大风,果农则希望风和日丽,农夫祈求天降甘霖,行路人则期望艳阳高照。属下正在为难之际,土地爷回来了,他沉思片刻,遂执笔批道:“刮风莫刮果树园,刮到江河好行船;白日天晴好走路,夜晚降雨润良田。”其结果是“按需分配”,四人皆大欢喜。这样的故事对儿童来说也应该是很有启发的。我们不要先讲出结果,而让儿童来思考该怎么处理。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面对矛盾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如何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这些简单的哲学问题儿童都可以思索。其实,在民间儿童故事的丰富宝库里,这种含有哲学韵味的故事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大的部分,在文学艺术中有很好地体现,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价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有人说,民间文学是爱的文学,它对儿童审美情感的培养主要表现在“爱”的情感的引导上,对家园、对劳动人民以及对和平的热爱。[6]民间儿童故事中的那种真切的“爱”也无不让我们得到爱与美的体验、爱与美的享受。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白娘子传奇、哪咤闹海、八仙过海……从这些美丽神奇的故事中,儿童不但可以从中学会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而且自身也得到了美的享受、愉悦了身心。此外,民间故事中还有许多有哲理的故事,比如讲述因果报应以及偶然与必然、事物的联系等等,儿童也可以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许多人有思维模式过早定型或者习惯于按照一种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的现象。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到大学才开始锻炼思维能力已经太迟,思考的技巧与习惯应该而且必须从小培养。“儿童哲学”的创始人—美国哥伦比亚人类学教授李普曼(Lipman,M)认为而且坚信儿童是有能力探讨哲学问题的,而通过对故事的思考和讨论可以提高儿童的推理能力、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提高儿童认识自己及他人心理状态(情绪、兴趣、思维)的能力、发展儿童的道德理解与判断力、培养儿童从经验与活动中发现意义的能力。

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谦虚礼让、宽容忍让、爱好和平、重视情义、孝敬尊长等传统美德,这在大量的民间故事中都有体现,而且这些传统美德通过民间故事的流传而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故事,就成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动教材。通过讲述故事让儿童领悟其中的道理,这是古已有之的育人方法。而我们用哲学观点看待民间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要让儿童懂得道理,还要让儿童通过思考与讨论,认识普通道理背后的“哲理”。比如,在向儿童讲述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孝顺故事”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就不只是告诉学生“应该”孝顺,而应让儿童思索和讨论“为什么”要孝顺。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爱智慧是对智慧的追求和向往。其实,人间处处皆学问。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看待民间儿童故事、看待儿童的智慧。

[参考文献]

[1] 古明惠.天然永恒的血缘关系——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发展.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5卷.第6期.2002.11.

[2] 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剖析.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3] 胡也.儿童哲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学术研究,2002.12.

[4] 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出版社,2004:510.

[5] 谭斌.论李卜曼的儿童哲学教育.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4)75-79.

[6] 江卫社.在儿童哲学启蒙教育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卷8期(2004.8).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民间故事儿童文学
让民间故事成为培养幼儿文学想象力的沃土
刊首语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论中国养生文化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研究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