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构建民族院校和谐校园的思考

2009-07-03曹水群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民族院校和谐校园举措

多 杰 曹水群

[摘 要] 构建民族院校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应从稳定入手,要高度重视校园稳定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实施“防技”安全工程,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民族院校;和谐校园;构建;举措

保持社会和谐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也是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福祉所在。民族院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着民族院校的发展与建设,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稳定大局。

一、影响民族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因素

目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高校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许多复杂因素会影响民族院校的安全稳定,社会问题和学校内部问题相互交织,治安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影响,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相互交叉,由此导致民族院校稳定工作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1、涉及国家主权、民族等问题成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

国际上的反华势力、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联手把民族院校作为实施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对象。台独、藏独、疆独、法轮功组织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反党、反政府宣传,利用敏感日期,借机渗透破坏,煽动不明真相的师生员工制造事端,危害学校和社会稳定。

2、民族院校发展滞后与大学生需求之间矛盾突出,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教学改革滞后,不能较好的满足大学生渴求知识的成才愿望和社会需求;二是教育教学资源的质量、数量与学生规模需求之间矛盾突出。如高校内部管理滞后,教育资源、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紧缺,教学质量下降,后勤服务不尽人意等等。

3、各种思想倾向相互交叉

由于师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多样性,导致影响师生观念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例如,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很多消极、黄色、反动的网络文化垃圾对师生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部分师生思想意识不稳定,政治观点偏激,易引发不稳定事端。

4、学生参差不一,素质不齐

民族院校学生大都是由多个民族构成,少数民族学生占学校在校生总人数的40%左右,各民族学生的生源地教育发展水平、生活习惯、性格等存在差异,导致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时有酗酒、打架、滋事等事件发生。

5、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化,极易引发治安问题

校内外人员流动量加大,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和一些不法分子窜入校内进行盗窃、打架斗殴、流氓滋事等犯罪活动,导致治安管理对象越来越复杂。各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差异较大,给校园安全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如,无证摊贩随意在校园周边摆摊设点,校园周边的车辆占道乱停、堵塞交通等。

6、民族院校就业体制转轨,就业形势逐年严峻

民族院校的就业体制从“统招统分”步入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发展轨道,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极易产生矛盾冲突,带来安全隐患。

二、民族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举措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目标、一个过程,也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所以,构建和谐校园应从稳定入手,主要包括:

1、要高度重视校园稳定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校园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维护民族院校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民族教育方面的主要表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学校各级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牢固树立“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全力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教育是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径。由于民族院校学生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防范能力差,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是最有效和方便的办法。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活动,为大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打下基础,为提升高校营造和谐的安全环境和构建和谐校园创造条件。

3、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实施“防技”安全工程

要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确保校园平安,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建立以技术防范为主,“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坚持以预防损失和预防犯罪的方针,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以及学校和师生员工的财产安全。如安装防盗防火监控、报警设施;加强重点部门安全防范工作,坚持24小时校园巡逻等。

4、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很多反面、不良信息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扩张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构建和谐校园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和安全保卫部门要引导学生增强上网自控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加强自我防范能力;学校所在辖区公安机关要建立网络技术屏障,过滤不健康的信息,为大学生营造安全网络环境;高校要积极开展文明上网活动,对网上的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进行“堵、滤、查”,切实加大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5、加强学生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的干部队伍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不断加强院校学工、保卫、团委等相关部门的队伍建设。一是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政治过硬、业务较强的民族同志充实到工作队伍中去;二是对全体人员要经常进行政治、业务培训;三是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习交流。通过培训和学习,使全体同志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适应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构建和谐校园,保持学校的的安全稳定,不仅是民族院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承担的外在责任,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校园,就是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教育环境良好,为师生员工营造平安有序、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同时也使得学校在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持续稳定的发挥自身功效。构建和谐的校园,对保障高校健康发展、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R].2009-10-29.

[2] 王娜.在风险社会语境中看西藏和谐社会的构建[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民族院校和谐校园举措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就业生态位理论的班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