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先生的“锁”

2009-07-03妙不可言

湖南文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林先生哲学家少女

妙不可言

1

教我们写作的林先生是一个瘦瘦的男人,温柔而又冷漠。《论语》中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林先生庶几近之。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认为他怪,因为他四十好几还没有结婚,也没有正当的女朋友,甚至也没有一丁点爱情的事迹传出,简直是爱情的绝缘体。这对于感情丰富的文学人来说几乎不可能,然而,这又是真的。其实林先生并不难看,甚至还可以讲得上有些俊雅,只是瘦了点,但是更添风韵。尤其是他提着非常有垂感的裤子上楼的时候,有点像是提着长袍在街上行走的郭沫若。应该有许多女人来追求他的。他也应该让女人们得到一点宠幸吧!

据说林先生早年与一个风华绝代的女人恋过爱。那个女人是他的一个老师,比他大八岁。当时,她已经有了丈夫和孩子。还有一些事情,与林先生有关,也许这是别人笑话林先生的。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林先生曾经与一个女同事关系颇为密切。有一天,他坐在那女同事的房子直至深夜。说着一些风花雪月的话,时间过得很快。后来林先生鼓起勇气拉过女人的手,要帮她看手相。那女同事相当丰满,连手都非常肉,捏在手里非常舒服,因为天气热,所以,女的手里也是汗津津的。时间不早了,他们说了一些后,林先生就回宿舍去睡觉了。在当时,还有一个研究生在追求这个女同事,不久,这个女同事告诉林先生,她与那个研究生结婚了。林先生问她为什么,她说,我给机会给你你都不珍惜。后来,林先生因为心里难过,对别人说了这件事,然而交友不慎,这个人并没有把林先生告诉他的话保密,反而不停地对别人讲,以打击林先生的自信显示其自身的聪明。这件事就这样弄得林先生灰头土脸。不过,我们倒不认为这件事是真的,因为,我们总觉得像林先生这样聪明这样学识渊博的男人决不至于这样幼稚,看他平时与我们交谈轻松随意,话题鸢飞鱼跃,擒拿吞吐,游刃有余,不是个书呆子。特别是我们班中的一些女同学,更是为这样的事情气得不得了,认为这些都是诬蔑。但是,客观事实又告诉我们,林先生确实在某些时候显得有些孤癖。譬如,我们从来都只看到他独来独往,甚至不允许有人与他平排走。没事的时候就独自在家看书写作,也出去逛,但是不去风月场所,不去人多的地方。与女人的交道也并不见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看上去也自然。

当然,我们这样为林先生说,也许有一点爱屋及乌或为贤者讳的意思。确实林先生对我们好,但是我们觉得更看重的是他的才气。上他的课最有意思,不枯燥,不烦,时时感到创造的乐趣。亲切。这都是他的优点。譬如,他上写作课,上天入地,题材非常多,不呆板。喜欢讲故事,喜欢说他平时所做的观察,喜欢在别人寻常看惯的地方发掘不同的东西。但是他也有让人不好接受的地方。譬如,他不喜欢别人上他家去,特别是漂亮的女同学;他的书,一本都不借给人;在街上遇到他,你很热情地叫他,他停一下笑笑走开;还有,他在沉思的时候,你若是吵他,以后的一段时间以内,他望都不望你一眼。他是这样的人。他就是这样的人,因为我毕竟还年轻,认识他并不是很久,对他并不是非常了解。

2

林先生夹着一本书走进来对大家说,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同时也是一个游戏,你们要听好,因为,我只讲故事的前半部,你们续后半部。

林先生穿着灰色的毛衣,走到台上,头发乌光滑亮,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只听到外面的雨声。下着雨,光线阴暗,但是正是这样的天气使人心情平静,非常舒服。

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或者是另一种时空里,主人公是一个宫庭博士,一个识得最古老文字最特别番文的学者哲学家,他今年四十岁,长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学识渊博。我们暂且叫他张灰,是一个李太白似的人物。要知道他入宫庭也正是与李太白一样啊。当初,一个外国使者来到中国,递上了一封大家从没有见过的文字写的书信。这下可为难了皇帝。于是下令在全国征求会此种文字的学者,结果,张灰由此得到皇帝的宠幸。当皇帝得知张灰还与李太白一样会作诗时,他下令张灰入御花园的牡丹园中为皇后娘娘作诗。这皇后娘娘美若天仙,甚至胜过了当初的美人杨贵妃。皇后正站在花前赏花,在她的旁边是一株巨大的芙蓉树,树上花朵灼灼,甜香袭人,见诗人到达,皇后回头一笑,花朵簌簌而落。张灰一见之下,也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这样一首玩意儿:

回头一笑,

春暖花开。

伊人如梦,

斯人徘徊。

然而现在毕竟不是当初的李太白的年代了。所以当张灰将他的诗作虔诚地奉献给皇后的时候,皇后都没有望这个可怜的才子一眼,她对年老的皇帝说,你又从哪里弄来这样的东西。我告诉你,我对什么人都还能接受,就是最讨厌什么诗人,真的厌恶可笑,居然想用这种不值钱的东西来讨我的欢心。

就这样,因为诗人没有得到皇后的欢心,所以张灰也就失去了皇帝的宠幸,但是皇帝还没有厌恶他到命令他离开宫庭的程度。当然这一切,张灰并没有感到很难过,因为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要用自己的诗作去博取什么功名富贵,而且,他也不大把自己看作一个诗人,他倒愿意将自己看作一个哲学家。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内心深处并没有一股对浪漫的奢望,有的只是理性的光辉。

你要知道,做一个哲学家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要将自己的心灵浸在理性当中要有多少非理性的支持。你想想看,每天要不停地分析,概括,比较,证明或证伪,要与概念、定理打交道,要总结规律,这是一种多么枯燥的工作;他要将血肉丰满的人生提炼成为一句话,或者是一种规律,他要寻找人生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他想找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绝对真理,这需要多么的努力。他的手臂因为放在书桌上而磨破了皮,他的脑袋因为过于想事情而变得神经衰弱,他甚至都不做梦了,因为梦毕竟有着太多的非理性。然而他的勤奋与天才却没有人会理解他,谁会把他的研究成果当作榜样呢?谁会来学习过他这样的生活呢?没有的。你看皇帝要寻花问柳,玩女人,求仙学道,以求长生不老。皇后也暗中偷人,不怕秽乱春宫,甚至是与宫里的马车夫或是低等侍卫她也干。而那些大臣们,更是纸醉金迷,寻欢作乐。甚至就是猫与公鸡都在尽情地疯,都在与这个高贵的哲学家作对。由此,他恨这个世界,恨这个世界的混乱,恨这个世界的非理性与情绪化,恨那么多的欲望导致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然而,这恨,毕竟还有着情绪在里面,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地连恨都不会了,他变得平静,平淡了,对什么都看开了。难道他竟然连性欲都抛弃了吗?还是他想做释迦牟尼或是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为什么这些哲学家都不结婚,难道他们也像自己一样自足于自己而不需要女人吗?有一天晚上,张灰看到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引用的拜伦的诗句:“知识并非生命之福”之时,沉思良久。

在此期间,皇帝亲自介绍了几个与他睡觉有心得的女人给了哲学家。但是哲学家都看不上眼。第一个女人,丰满,漂亮,富有女人味,会舞蹈。当她到哲学家房间里来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个录音机将房子弄得不清静。而且,她好吃懒做,不喜欢读书,哲家家与她讲话,她没有几句能听懂的。皇帝见此不行,又介绍了一个才女给他。这个才女身材高挑,皮肤白皙,体态风流婉约,像是林黛玉,有时颇能与哲学家交谈几句。但这个心胸狭窄,而且自高自大,学问不深,却骄傲得要死,非常盲目。皇帝见此又不行,耐着性子问他:你到底要怎样的?难道你是同性恋?还是你自己的身体有毛病?为什么我与这几个女人一见面就兴奋得只打哆嗦,只想与她睡觉,连干三次还想,而你却总是无动于衷?哦,我知道,你是想找处女对不对?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你还是一个童男子?你这个禁欲主义者啊。第二天,皇帝果然就送来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这孩子冰清玉洁,双眼若星,如泉,亮晶晶,水汪汪。而且额头生得高,哲学家测了一下,天啦,她的智商相当高,居然达到了150,甚至与哲学家都差不多了。这真是奇迹。于是,哲学家开始教育她,小心地引导着她进入了哲学的境界。这孩子出身于贫寒,在这里吃住都不管,生活很好,所以心里非常感激,读书非常用功。这毕竟让哲学家欣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天长日久,哲学家心里对孩子有种慈父般的依恋。甚至心里有种男女之情的非分之想。

有一天,女孩子裸着手臂读书,哲学家坐在旁边。天气渐渐热了,孩子身上散发着体香,手臂晶莹如玉,突然之间,在哲学家如水晶一样清醒明净的思维里出现了一片云朵——他突然有些晕眩了。天啊,他爱上了这个孩子。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孩子已经并不是孩子了。哲学家第一个反应就是慌乱,感到非理性的洪流滚滚而来,一种非正常的状态让哲学家不知所措。现在,他进入了情感世界。他不知道要怎么做了,他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难道就要从此打破了吗?难道,高贵的人应该受世界上最容易变化的情感的控制吗?难道自己的永恒、坚固、精劲的意志就如此被瓦解吗?哲学家陷入了慌乱之中。一直处在烦恼之中。哲学家一直知道他并不是恨女人,也不是看不起女人,他只是不喜欢庸俗的人。但是现在美丽的爱情就在他的身边来了,出现在他的心里,他突然不知道怎么办了,他不想自己的慌乱的样子出现在孩子纯洁的眼前,也怕自己的举动会使这个纯洁的少女受惊。所以他处在矛盾之中,甚至想一走了之,离开这个让他既爱又怕的具有魔力的分析不尽的“怪物”。他知道,可能有多种,但是结果只有一个。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他对每种结果都无法坚信,因此,每种选择对他来说都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冒险。因为多年的孤独,他的奢望也因此格外强烈,他怕得不到,更怕因此而抱憾终身。

好在张博士住于宫中僻静之处,没有闲杂人等来往,而孩子养在深闺,因此,也少了狂蜂浪蝶的追求,博士因此现在还没有竞争对手,所以,只等心情平静,一切事都有希望水到渠成,完满解决。两人一人住一间房,除开学习时在一起外,其余时间都是各干各的。为了孩子的安全,在她沐浴或别的什么时候不至于让外人随便闯入,他给女孩子的门上配上了一把高科技含量相当高的锁,而且装上了保险门,加固了墙。用心不可谓不深。也好笑。

所谓酒好不怕巷子深,好花不怕篱笆密。渐渐在博士的房前屋后有了小曲或口哨的飘扬,甚至早上打开门,还可以看到门前放着花束、情诗、香水、电影票等礼品。虽然孩子无动于衷,但是博士有些着急。有天晚上,读着读着书,突然觉得那些对他来说已经深入心灵的概念定理之流毫无意义了,抛开书在灯光下长久地望着身边的这个美女。美女看着他的样子,娇羞地笑了一下,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博士黯然神伤,以为孩子在嘲笑他。但是大家都没有点破,以后的日子也就心照不宣,还是像往常一样,读书,生活,下雨时搬张椅子坐在窗前听雨。但是事情往往就发生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中,他们在这生活中因此而发现了鸡毛蒜皮的有趣。望着她的时候,突然间她一回过头时的慌乱;对门外脚步声的敏感与恐惧;突然的笑;觉得自己某处都长得不美……博士已经听到一些风声,有人在劝说皇帝,让皇帝将这个孩子从博士这里要回收为妃子。

事情的发生来得就是这样突然,虽然经过了无数次漫长的心理准备,但是还是没有想到事情会来得这样快,会真的这样发生。一个雨夜,正在博士房间读书的女孩子双手抱紧了自己的胳膊。虽然关上了窗子,但是还是冷。博士走到隔壁房间去取衣服,他现在自己是多么喜悦啊,你看,他变得细心了,他温柔了,他是如此愿意将自己的柔情对着一个具体的对象,而在以前,他喜欢对着虚无的名词与概念遥想着要进入永恒。理性与感性原来是可以这样和气地相融,而他稍微放弃理性之后,并没有陷入到混乱的非理性与情绪化之中去,觉得自己从非理性中退出来了,反而赢得了理性,而原来他是怎样地用非理性的情绪去追求理性的啊。

现在他已经进入了女孩子的房间。现在他换了另外一种眼光,打量着这个房间的一切,书桌、花瓶、椅子、风铃,觉得这些都是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我冷,突然他听女孩子的声音。她抱着臂走进房间,站在博士的身边,博士双脸通红,似乎是为偷看到女孩子的房间又感到羞愧。但是这一切使女孩子有一个误会,以为博士突然间有什么……想法。她的呼吸突然之间粗了起来,甚至站在他对面的博士都听得见她喘气的声音。就在这时,突然啪地一声,门关上了。女孩子要去拧锁,博士突然爆发出了惊人的冒险精神,扯住了少女的胳膊,拉住还没有反应过的少女,女孩子睁着眼睛发出嘤地一声呻吟,就被博士抱入了自己的怀里。在博士狂乱的心里突然想起一句诗:如果是大海,表面的平静就是它内心的平静吗?

然而事情过后锁拧不开了。博士双脸通红,为自己竟然拧不开一把锁而感到羞愧,又不好意思叫少女来试一试。少女大胆地说,先生,我来试一试好吗?她还是叫博士做先生。这叫声让博士吃了一惊,汗如雨下,拼命地拧那把锁,打不开。少女试了一下,也拧不开。而锁的说明书也只说明用法却没有说明故障的排除。

3

现在故事已经说完,林先生喝了一口水,脸上有着说过故事之后的兴奋与疲惫。他对我们说我只能说出这些,以后的故事大家补充。今天我们就请大家写出故事的结局,写得好的重重有赏。而且,这个故事,我心里也有了结局,我也想看看,有无学生竟然是与我一样之心理。我将视之为知音。请写。先生单手上扬,手掌向上做了一个潇洒的请的手势,大家提起笔。先生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不同凡响,不一会就有学生写出了答案。而且各各不同,足见先生的引导的方法以及编故事的高超技巧。为方便起见,故事的结局不一一写出,而且引用的结局只作简单的叙述。

结局举要

1:两人饿死了。为了让对方都能够多活一些日子,两个人都想到了死,让对方吃自己的肉延续自己的生命。

2:觉得既然门打不开了,而自己都已经享受到了人间最美好的爱情,在这世间也满足了,所以相拥微笑而死。

3:博士对少女爱入骨髓,想到自己竟然不能够为少女打开一张门,感到羞愧难当,愤而自杀,结果被少女拦住。最后博士将所有食物给了少女,自己饿得发疯,在疯狂中将少女掐死了。自己也不能控制,处在纯粹的非理性状态下在墙上碰死了。

4:原来博士除开在哲学研究上取得成果之外,还有气功。当下他拉开马步气沉丹田,大喝一声,双手缓缓向前推出,只听见轰的一声,墙上打开一个大洞。两个从洞里轻松走出。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5:外面突然听到尖利的笑声,是一个太监。他在窗外大笑,哈哈,他说,你们这对狗男女,一个表面上道貌岸然,一个装出冰清玉洁,其实是一肚子的男盗女娼,今天我就要让你这对狗男女现出原形。这个太监心理变态,他每天为博士与少女提供食物,条件就是要这两人在他面前□□。博士与少女开始的时候宁愿不吃东西也不这样,后来,看到少女实在饿得不行,乃不得已而用之。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开始尚羞愧欲自尽,后来习以为常,到后来,竟然在此中发现乐趣,在太监面前表演,乐此不疲。觉得做此运动有益身心,比青灯黄卷地用功强多了,后来博士长胖了。

6:这天皇帝正好来拜访博士,看到门庭深锁,以为博士与少女不辞而别,惆怅而去。其实博士正饿得发疯,正要大声呼喊,想起,若被皇帝看到自己这样狼狈岂不没有面子?何况,皇帝到此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将少女带去做妃子,而自己这样呼喊,岂不是将爱情换生命?那虽有生命又有何益!少女见博士不做声,当下明白他的心意,将头靠在他的怀里。

……

4

我们去问林先生的结局是怎样的。此时林先生正坐在桌子前看一本书,我们坐在桌前的一条长沙发上,他调过头来望我们,面色忧郁,看上去又有些冷峻,突然之间,我们觉得我们与他隔得非常远。觉得他难以理解,这样让我们有些紧张,看他的样子他是不欢迎我们来的,我们进来后,他既没有泡茶,也没有起身叫我们坐,我们有些难堪。后来还是坐下了。有什么事就说,他冷冷地对我们说,我现在没有时间,我给你们五分钟。他这样说。我们都觉得来得不是时候,突然之间不知道要如何开口,望着窗外,外面是冷冷的秋天,天阴沉沉的。我们想知道你这个故事的结局。我们说。

从生到死有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林先生说。他的声音非常快,而且来得非常突兀,他说,就是一天或是半天都可以分解为无数个更小的时间单位。假如你觉得时间非常珍贵的话,而且处在时光的精华里面,你就会觉得一天里面会有无数天,那样的时间永远也不会消失。两个相爱的人会觉得在一天里度过了一千天甚至更长,我现在好像已经在书里面度过了好几个世纪,我的生命是漫长的,无涯无尽,我与你们的距离甚至比我与李白的距离更远,我甚至与他在一起度过了我生命中的许多天,度过了一个春天一个秋季,一起看过荷花一起喝过酒。而与你们,只不过才刚刚认识。我认识许多人,但我看不见他(她),我认识许多表象,但是我无法交流。这都是非常痛苦又有意思的。

林先生说的话非常远,我们确实是无法理解,就在他这样说话的时候我们都感到莫名其妙,我们互相望着一边记忆,不断进行回味,思索,并期待着最后的答案。我们确实不知道他为什么在这里突然讲起了心理时间这个东西。而他讲的是心理时间吗?还是自己的一种幻觉?

林先生没有在乎我们的情绪,口若悬河动用了语言的加速度来增加他说话的气势。他说,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哲学博士,张灰一定了解我所想的这些东西,在他的生命里他一定看透了某种东西而且还存在着他看不透的东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运用他已经了解的时间来适应他不了解的空间。他将这最后的几天当作一生来过。他将这一生分做了好多天。在这些天里开始的几天里,他与少女不停地开启着锁,思考着要怎样才能脱离困境,后来他们平静下来。吃饭(他们还有饭吃吗?),睡觉,读书、做梦,□□,听雨……还有某一个时期心血来潮的开锁。他们一边唱歌,一边扭着屁股有力无力地开锁。有一段时期他们把开锁当作了像读书一样的每天的功课,有一段时期他们淡忘了这把锁,后来,他们把开锁当作了一个永远存在的笑料。

林先生的话说完了,这就是他的故事结局吗?但这时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我们走出他的房间。外面冷意袭人,时时有雨飘到我们的脸上。我们想,林先生的这个故事也许是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的感情也抵不过现实的一把铁锁,铁锁可能是客观事实或者是“偶然事件”的比喻。或许他是在说,在男女的关系中,其实就潜伏着一把难以开启的铁锁。或者是说,在人的身体与生命中,潜伏着铁锁。我们太年轻了,还不了解这些。

责任编辑:远 人

猜你喜欢

林先生哲学家少女
船夫和哲学家
一击即中
承认吧,这就是暑假在家的你
当这届90后老了
呼我
忙碌的莫林先生
我的少女心一击即中
旧瓶装新酒
樸實無華的老店
泥泞处脚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