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

2009-07-02张军钢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技巧

张军钢

摘 要:新课标实施后,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发生变化,学生的学法也相应随之改变。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其自主地发展各种能力。这样做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又培养了学生终生受用的一种自己学习的能力。本文提出了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学法指导, 并论述了如何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学法 技巧 引导方法

一、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以导为主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 教师能把一个题目讲清楚就够了。我认为这远远不够, 还应马上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一种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 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而不是叫他们把这个题目给背下来。否则就会把数学教死了, 与我们当前的教学理念是相矛盾的。

二、教学过程要把握好新教材的几个基本特点

1.充分体现了“新”

面向全体, 重发现, 在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素材, 众多的研究性学习。为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同时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突显“动”

动手实践, 重探索, 是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新课标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而新的教材设计正是为学生这种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活动提供了有益的蓝本。例如, 增加了大量的数学阅读材料,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3.重视“用”

联系实际, 注重应用, 这又是新教材的特色之一。例如: 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 上) 中涉及到的研究性学习——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通过此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实际出发, 自己去探究, 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研究, 在解题过程中获得学习心得体会, 从而使学生建立起符合个人知识特点的认知水平。

4.注重“活”

根据《大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双基”的同时,更要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 力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强调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解题时注重学生自己去发现, 去探索, 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三、数学课上几种具体的引导方法

1. 一题多变,多题类比

高中数学的题目量较大, 如果每个都讲那是不可能的。这时教师对一个题目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变式, 就相当于一个题目变成了很多题目, 而这些题目有某些共同点与不同点。教师让学生辨别这些题目, 提出相应的解法,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自然形成了一种辨析能力。此外, 可通过多题类比的方法, 让学生感到, 数学也只不过是这几个题目, 它们太相似了。从而培养学生一种解题信心和一种做题要“精”的学习观念。

2.“微笑”与“鼓励”

感觉在严肃的数学课堂, 教师如能多“微笑”, 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特别在问一个学生时, 而他答不出来。这时教师如果“微笑”说: 再想想。那个学生肯定比较激动, 相信他也会认真学习这门课了。此外,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 善于在“物质”上与“精神”上给以鼓励。比如谁在课堂上解决了一个难题, 就奖一支笔; 谁在口答上有进步, 老师对他进行全班通报表扬。这样时间一久, 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肯定积极多了, 在教学上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随意”与“严格”

数学课堂上会遇到很多问题, 有些问题可以特殊化处理,即所谓的“随意”, 有些问题必须要一个字一个字讲清楚, 这样做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变通能力。比如我们遇到一个几何方面的选择题, 一般学生可能会把题中的图画得非常端正, 而用了很多时间, 这时教师在一边引导, 问: 有没有必要这样画呢? 然后教师指出这个题目只要“随意”画个草图就行了或用特殊值也能解决。另一方面, 我们会发现让一部分学生上黑板板书大题目时, 格式相当不完整, 而这在高考时是吃大亏的。虽然你会做这个题目, 但不会写或者说写得不全, 会被扣掉一些分数。所以, 这个时候, 教师必须要“严格”, 哪怕这个字怎么写,写在哪里都要讲得非常清楚, 不可马虎。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养成一个良好解题习惯, 在高考时拿到应拿的分数。

4.“坚持”与“放弃”

一般来说,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时, 都注重培养学生“坚持”的解题品性, 这固然是正确的, 但有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弃”。如在做高考卷时, 一般人不可能完成全卷, 这时如能“舍一保九”, 就是放弃难题, 留出时间去检查已做的题目, 肯定会提高得分率的。而这种变通的解题习惯需要教师平时讲题时贯入到学生的意识中去。

以上几种高中数学课堂教师导的处理方法来源于多方面, 所以我们教师平时要多看书, 多听课, 多总结, 就会有很多收获的。方法是主要的, 内容是次要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 相信我们教师将越教越轻松, 学生越学越聪明, 这不就是我们教学目标之所在吗?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学习新教材, 认清新特点.数学教育学报

作者单位:衢州一中数学组

猜你喜欢

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网上点外卖的7个技巧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掌握技巧,玩转完形
因式分解常用变换技巧
解分式方程有哪些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4个技巧快速消除头上的飞发
掌握技巧,玩转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