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2009-07-02刘和平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课程标准信息技术

刘和平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和实施,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活动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数学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的,切实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者和实践者,笔者认为,应从探索、研究、发现、创造等方面入手。

一、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学习。初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

通过这些方式的学习,使学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来拢去脉和发展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对教材中合适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必要的现代化手段进行实验、计算、观察、归纳,发现、总结数学规律。数学教学是教给学生“为什么”和“怎么办”,而不是只告诉学生“是什么”和“这样办”。应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使学生掌握如何获得知识,发现规律。教师要学会调整角色,服务于学生,才能把新课标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课程的严重缺陷就是把数学设计成一套严密抽象的演绎体系。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数学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应该知道从过去、现在一直到将来,教数学的教室不可能悬浮在空中,而学数学的学生也必然是属于社会的。正像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人们学习的每件事都应该是充满着联系的。数学也是具有丰富联系的,在强调数学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数学跟外界的联系。我们强调的是联系学生亲身经历的现实,而不是生造虚假的现实,那些作为应用的例子不是人为地制造的。但是,目前我们的教育教学却是脱离生活的。所以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著名的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他认为类比是建立数学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手段,因为通过对象之间的类比,可以由一个解释另一个,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使人信服,并能形成抽象的想象能力。但是不管我们的教师怎样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经过改造后引入课堂,只要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那么这节课就是成功的。

三、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教学中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同时,应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以及各种数学教学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数学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师应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实用性强的数学问题。事实上,计算器或计算机给了学生一个可以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工具,学生利用它,动手,用眼,动脑,成为一个实验者、研究者。信息技术给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将教学中的“动”与“静”,“变”与“不变”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数学的主人。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自己做的数学课件努力引导每一位学生掌握运用学习软件去学习数学,去探索、去发现数学的奥妙之处。

总之,中学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新民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课程标准信息技术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